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13.65
2.3折
¥
59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蔡秉叡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067849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2785933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蔡秉叡著的《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梵高最后的亲笔信》针对近年来专家学者所撰梵高专书与期刊研究成果,做完整的统合介绍,以方便读者更清楚全面地了解梵高的生涯与艺术成就。其次,本书将通过大量的书信内容,来剖析梵高的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模式,相信对读者亲近他的艺术表现方法将更有帮助。为此,我利用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拜读细究梵高当年的书信,甚至也翻阅详查过原文内容以资佐证,只为了向大众呈现一个更真实、更具体的梵高形象。希望通过本书,使梵高坚强不屈、悲悯奉献的人道精神,在现今的社会亦能通过爱的力量散播出去。
目录
这是一本有关梵高的传记。但也不是一本单纯的梵高传。“梵高在奥维麦田因疯狂举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目击者证实, 奥维农田里既没有留下血迹, 又找不到凶器。金钱状况并不宽裕的梵高, 用来自杀的枪从何而来? 还有许多人见证到的, 嘉舍医生的怪异行径……作者以严谨的历史考证, 带我们回到梵高离开的那一天, 追查所有与死亡有关的蛛丝马迹: 他同名同姓的兄长的坟, 他的信仰, 他在事业、感情上的挫折, 交友关系, 还有他每一幅创作背后的心境──那永恒燃烧的狂热之爱。
内容摘要
目击者证实,奥维农田里既没有留下血迹,又找不到凶器。金钱状况并不宽裕的梵高,用来自杀的枪从何而来?还有许多人见证到的,加歇医生的怪异行径……1914年,梵高家族遗孀乔安娜出版《梵高书信全集》,为梵高自杀的原因盖棺论定。而百余年后,有人揭开了梵高最后几封亲笔信——追查梵高的人生、
内心纠葛与画作的线索。更诡谲的是,梵高在奥维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到的“福音信”,在他死后消失无踪。为何人们传说梵高最后的画作是《麦田群鸦》而不是两幅同样被提及的《杜比尼花园》?沾满梵高的血,静置在口袋中未寄出的信件,是不是隐藏着什
么秘密……梵高是怎么死的,又是为什么而死?
时至今日,这是艺术史上最难解的谜题。无数史料,无数考证通说,都指向梵高举枪自杀的结论。从此,梵高的艺术生命便与“疯狂”连在了一起。
蔡秉叡著的《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梵高最后的亲笔信》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艺术家!
精彩内容
安娜先后还为文森特添了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分别为安娜、伊丽莎白、威廉明娜与柯尼利斯。众所
皆知,与大哥文森特最亲近的手足便是提奥,兄弟俩数年间往返信件六百多封,如今已成为研究梵高生平的珍贵史料。一直到文森特去世前,提奥对大哥始终不离不弃,持续给予经济上与心灵上的支持。可以说,没有提奥,就没有伟大的文森特·梵高。提奥后来也资助了多位印象派画家,在西方艺术史上的辅佐地位同样举足轻重。除了提奥,文森特最喜欢小妹威廉明娜,也曾多有信件往来,可惜威廉明娜晚年亦受精神疾病之苦,在精神疗养院度过余生。另外,二妹伊丽莎白在晚年时也写过一本回忆录,当中记述了她对大哥文森特生平的印象,这本回忆录也成为了研究梵高的辅助史料。
事实上,梵高的母亲安娜,在产下文森特的前一
年曾产下一名男婴,但出生不到几周便夭折了。这个与父母缘浅命薄的孩子,当时被命名为文森特·梵高,与祖父同名。一年后的同一天,安娜又产下一子,依旧取名为文森特,也就是本书主角。
文森特从小就知道他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大哥,他们有着同样的名字。在格儒‘松迭这个小村庄里,牧师家紧挨着教堂,每个礼拜天要前往教堂时,文森特都会经过教堂墓地。看见一块上头刻着自己名字的小小墓碑,他的感受是什么?童年时期的文森特,死亡的感觉对他就如此迫近。更让他感到无助的是,他很小就发现,在母亲眼里,他是多么微不足道。
对于这位同名的兄长,文森特从未与任何人谈过心中感受,即使是提奥。早年对梵高的研究当中,也
几乎未曾有人从童年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家庭角色对梵高内在造成的情绪压抑与影响。值得庆幸的是,晚近有关梵高的相关史料与作品不断被重新发掘,使得今天的我们能够有幸一窥文森特对早夭兄长的想法。
苏格兰作家肯·威基(KenWilkie)在2005年出版的《梵高档案》(TheVanGoghFile)一书中提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于2004年公开了一封
信,是1877年文森特·梵高写给过去在海牙画廊的雇主赫尔曼·提斯蒂格的吊唁信。
这是文森特与提斯蒂格之间唯一保存下来的信件,其余的都被提斯蒂格焚毁了。当时提斯蒂格刚经历丧子之痛,文森特这封信写得很长,大量引用了《圣经》里的话来安慰前雇主。在信中,文森特把提斯蒂
格所遭受的痛苦悲伤与自己父亲二十五年前的心境相提并论。
文森特写道:“最近的一个清晨,我站在松迭的墓园中,面对一个小小的坟墓,墓碑上写着:让受苦的孩子来到我的身边,这里是上帝的国度。”在痛失爱子之后,迪奥多鲁斯·梵高必须借助他最诚挚的宗教信仰来抚平伤痛,祈愿这个早天的孩子重归圣主的怀抱。
早夭兄长的墓碑,在小文森特眼里和心里,形成一种角色的错乱与个人身份的困惑,给他带来了对死亡的关注,也在生命里留下无法抹灭的印记。备受母亲冷落的孤寂心态,几乎弥漫了文森特的成长心境。
我见她总是沉湎过去,专心致志地将自己深埋其中。接着我就想,尽管我尊重她的感受,尽管她深切的悲痛触动了我、感动了我,我还是认为其中蕴含了宿命论的调调。
1881年11月7日,文森特在一封给提奥的信中沉痛地提到,母亲安娜始终为早夭的爱子感到哀悼,甚至一再缅怀过去、无可自拔。第二胎男婴之所以继续以文森特为名,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寻求一种移情、替代作用。文森特出生即背负着过世兄长之名,但这似
乎丝毫无法减轻母亲的痛楚,也无法得到母亲的关爱,这使得他从小就对感情遭拒极端敏感,对于一份母爱或女性关爱的渴求也愈发强烈。(P16-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