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夏冰青,2014年博士于英国利兹媒体与传播学院,之后在澳门科技人文艺术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18年初加入华东师范成为晨晖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政治经济学、数字劳动、数字经济与生产等。目前担任澳大利亚经济学SSCI期刊The Economic and Labour Relations Review特刊编辑以及编委会成员。
目录
2019年, 一场由互联网工程师组织的名为“996.ICU”的活动把互联网产业的加班文化带入公众视野, “996”和“大小周”一度成为坊间热题, 2020年, 蚂蚁科技集团上市的几度转折再次把中国互联网人的高薪高酬引入公众视野, 回顾中国互联网产业, 不难发现很多今时今日的产业动向都能从过往的历史片段中找寻到蛛丝马迹与前因缘起。作者曾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互联网大型企业进行田野调查, 近距离观察中国互联网人的生产实践, 积累了百万字的访谈和田野笔记。在本书中, 作者重温2009年至2015年间的这些一手资料, 综合批判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 提取“薪酬”“工作强度”“自主性”“保障性”“自我实现”“产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社会关系”七个维度, 具体描绘了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日常生产实践与围绕生产实践的生活形态。通过对互联网产业内部动态与宏观社会经济变化的综合性分析, 作者指出, 数字经济从业者的生产实践建构了他们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确立与延展将持续性地推动“互联网理想”的发展与实现。
内容摘要
2019年,一场由互联网工程师组织的名为“996.ICU”的活动把互联网产业的加班文化带入公众视野。“996”和“大小周”一度成为坊间热题。2020年,蚂蚁科技集团上市的几度转折再次把中国互联网人的高薪高酬引入公众视野。回顾中国互联网产业,不难从中发现很多今时今日的产业动向都能从过往的历史片段中找寻到蛛丝马迹与前因缘起。
作者曾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互联网大型企业进行田野调查,近距离观察中国互联网人的生产实践,积累了百万字的访谈和田野笔记。
在本书中,作者重温2009年至2015年间的这些一手资料,综合批判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提取“薪酬”“工作强度”“自主性”“保障性”“自我实现”“产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社会关系”七个维度,具体描绘了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日常生产实践与围绕生产实践的生活形态。通过对互联网产业内部动态与宏观社会经济变化的综合性分析,作者指出,数字经济从业者的生产实践建构了他们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确立与延展将持续性地推动“互联网理想”的发展与实现。
主编推荐
从薪酬、工作强度、自主性、保障性、自我实现、产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社会关系七个维度,深度解读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