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梳理了近百个新型学习空间建设的优秀案例,总结了不同类型学习空间的特点、结构、形态、教育功能及发展趋势等,可为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全书共分为八章。 章为未来学校内涵及相关理论的介绍;第二章为学习空间的发展历史、变革趋势及设计理念的介绍;第三章为未来学校学习空间的整体设计及典型案例的介绍;第四章从布局设计、空间功能划分、弹性空间、光照、色彩、温度、声音等方面介绍了教室空间环境的设计;第五章介绍了走廊、屋顶等学校过渡空间的教育功能及其设计;第六章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线上学习空间建设;第七章介绍了科技场馆、学习中心等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和建设;第八章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学校空间建设。本书兼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类取向,将空间建设与空间的育人功能融为一体,分门别类地展示了各类学习空间的建设案例。
作者简介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移动教育与泛在学习、区域性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曾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横向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共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50余篇,SSCI/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参与编写教材5部,出版科普著作4本、多媒体软件光盘4套,主持开发得到广泛应用的教育信息系统6套,获软件著作权22项,获授权专利12项。
李葆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ICT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领域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未来学校研究领域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学习环境设计与评估、未来学校研究、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研究、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教师发展等。主持和参与重量、省部级课题及国内外横向合作课题共30余项。在国内外高级别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教材3部。
"
目录
第一章未来学校与未来教育
第一节未来教育的变革方向
第二节未来学校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未来学校的空间与学习
第四节学校学习空间现状调查
第二章学习空间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学习空间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学习空间的转型变革
第三节新型学习空间设计理念和范例
第三章未来学校整体空间设计
第一节设计取向与原则
第二节整体空间的设计要素
第三节整体空间设计案例
第四章未来学校教室空间
第一节教室空间环境
第二节教室中的技术与装备
第三节专业教室
第五章未来学校过渡空间和绿色空间
第一节走廊空间
第二节屋顶空间
第三节绿色空间
第六章未来学校网络学习空间
第一节网络学习空间概述
第二节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第七章未来学校非正式学习空间
第一节场馆学习空间
第二节社会实验室
第三节创客空间
第四节智慧图书馆
第五节学习中心
第六节情境感知的学习空间
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未来学校空间建设
第一节欧盟“未来学校”改造项目
第二节美国Ameresco清洁能源项目
内容摘要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多年聚焦未来学校和智慧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之上编写而成的。从发展的视角出发,全书梳理了近百个新型学习空间建设的优秀案例,总结了不同类型学习空间的特点、结构、形态、教育功能及发展趋势等,可为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全书共八章。第一章为未来学校内涵及相关理论的介绍;第二章为学习空间的发展历史、变革趋势及设计理念的介绍;第三章为未来学校学习空间的整体设计及典型案例的介绍;第四章从布局设计、空间功能划分、空间弹性、光照、色彩、温度和湿度、声音等方面介绍了教室空间环境的设计;第五章介绍了走廊、屋顶等学校过渡空间的教育功能及其设计;第六章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线上学习空间建设;第七章介绍了科技场馆、学习中心等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和建设;第八章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未来学校空间建设。本书兼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类取向,将空间建设与空间的育人功能融为一体,分门别类地展示了各类学习空间的建设案例。
本书可为未来学校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未来学校学习空间的变革思路,同时也为学校管理者、师生及家长提供面向未来的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借鉴,适合学校管理者、师生及家长、未来学校相关研究者及其他对未来学校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