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20.99 4.0折 ¥ 52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日]竹村俊助 著,吴宇鹏 译,斯坦威 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3112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3840854
上书时间2024-12-26
每个人都能成为写作高手
说实话,写文章这件事真的不挑人。突然这么说可能会有些伤自尊,非常抱歉,但事实的确如此。来想想看:再不济,你多 少也有发信息的经验吧?社交软件的推文也写得头头是道吧?而 在工作中,你应该也对撰写邮件毫不陌生。说不定你还在网上发 表过探店评价。
是的。其实大家每天都在“写”着某些东西。
可脑子里一旦有了“来写文章吧!”“将想法传播出去!”的念头,手却开始不听使唤,紧张不已——我应该没说错。明明 能发信息,却苦于写不出长篇文章;精于社交软件推文,正式的 文本却一窍不通;天天敲打着各类邮件,专栏和散文依旧宛若天 方夜谭。它们都被称之为“写作”啊,但究竟哪里不同呢?
很多人在说自己“写不了文章”的时候,极易误解为是自身 写作水平不足导致的。但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天生的写作好手, 写文章不过是动动笔就能解决的事情。
实际上,写不出文章并不在于“技术”。个中缘由自然繁杂,但关键的应该是“心态”。写不出个所以然,在于对写作的思考与定位,这就是“心态”问题。只要能把“心态”纠正过来, 人人妙笔生花便不再是奢望。
不可思议:越是想写,越是写不动?
既然提到了“心态问题”,那具体来说有哪些问题呢?若是 展开讲的话难免过于烦琐,更详细的部分姑且挪到正文中再聊, 在这里先向诸位传达两点吧。
当我们鼓起劲儿,心想“好嘞,准备开写!”的时候,大多 数人其实都是打算靠“自己的脑海”来生产文章的。在脑子里左 右搜刮一遍——“有没有好玩的素材能用?”“找找漂亮的表达 手法?”好不容易做好准备开始要写行字了,却进展不顺。 写一行删一行,写一行再删一行,后直接摔笔:“我应该是没 有文字才能了”,遂放弃努力。
然而,这种“努力想要生产内容”的心态本来就不太对:我 们的内部原本就空无一物。不可否认,部分天赋异禀的作家就算 闭着眼都能写出佳作来,他们需要的仅仅是突如其来的灵感,洋 洋洒洒即可挥就文章——但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操作难度实在太 高了。就我看,连“写作”也不是什么好词,因为像“文章”“写作” 这些词汇,显然都缺乏“目的性”。而如果写作本身成了一种目的,那写不出文字几乎是必然的,所以你越是想写,越是写不动。
重要的并不是“努力去写些什么”,而是“努力去传达些 什么”。邮件也好、信息也好,当你有向对方传达观点和信息的 意图时,自然就能“写”出来了。你见过有人说“来发一条消息” 吗?人们发信息都是在解释诸如“电车晚点了,所以我会迟到一 会儿”的情景下,想要将关键内容传达给对方才写出来的。
写作的步正在于此,拥有“想要传达出去”的心态就够了。 如此一来,就算没有刻意强迫自己“赶紧写些什么东西”,文字 和语句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笔下。
不要从零开始写作
再补充一点。 虽说“从零开始写作”并不容易,但人还是有能力去“修改
已有的文章”的,大多数人都能在阅读他人的文章后做出评价。
“这里助词用错了吧?”
“嗯,你这里写得不太好理解啊,不如围绕重点展开来讲更好?”
我们可以非常理所当然地为对方提供修改建议。那要是这些 环节可以全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话,写作岂不变成一桩易事?换言之,一个人同时担任“作者”和“编辑”两个角色就行了。
首先,什么都不要顾忌,只管直抒胸臆地把想传达的内容全 部写出来即可。之后平复自己的心情,冷静地站在“编辑”的立 场上重新审视这篇文章,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这种方法,大体 可以独立产出具有一定水准的文章。
身为图书编辑,至今为止我负责了 50 多部作品的编辑工作。 工作内容无外乎为作家所写的文章标红、提出建议或修正等等, 而在许多情况下,我几乎得把他们的文章“重写”一遍。老实说 我并不属于天生热爱写东西的那类人,做这些事情颇为痛苦,所 以当时也真没打算要把“写作”当成谋生工具。但没想到,我居 然在帮别人修改文章的同时锻炼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要我心血来潮地写作的话,确实不容易;但以修改已有文 章的形式去写东西,这条路说不定走得通哦……”,当我发觉到 这一点之后,对写作的抗拒心理就消失不见了。
所以,那些觉得自己写不出文章的人,首先就应该及时抛弃 “想要写些什么”的心态,转而去思考“想要传达些什么”;此外, 也不要上来就想“从零开始写作”,而应采取“先写了再做修改, 后整理为文章”的方法。这样操作下来,写作或许也能变得更 轻松愉快些。
“写文章费劲”的原因,真相大白!
我当编辑的这 10 多年,日夜浸淫于作家们的文字之余,也没 少听他们向我倾诉烦恼,痛陈“我是真的写不动了,该怎么办啊?” 因为我主要编辑的方向是负责商业类书籍,动笔的全是企业家或商 界人士,他们自然都不靠“笔头”来吃饭。那这些“非专业写作者” 又是如何变得能写会道的?近,需要我独立写作的情况亦有增 多,不断摸索“如何更加轻松地写作”成为我全新的生活常态。
有关“写作让人感到费劲”的原因,正如上图五点所示。若能将这五个症结逐个击破,必能水到渠成地实现“写作真开心啊” 的华丽转变。
第 1 章我们要克服“无法动笔”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脑中不存写作材料,更何论动笔写作?同时,又该通过什么方式 去寻找材料?为何会有“搜刮”不出材料的情况出现?这一章正 是用来解答如上疑惑的。
第 2 章则是要克服“难以传达”的问题。文章是写出来了, 可为什么就是无法将中心思想传达给读者?而且到头来还要被评 价“你写的文章很难懂啊……”,针对这类人群,我将传授技巧“怎样把文章写得更加通俗易懂”。
第 3 章是要克服“鲜有读者”的问题,这里讲述的内容就要更上一层楼了。通俗易懂的文字是有了,但没人读的话便毫无意义。本章将讲述该如何才能让你的作品被尽可能多的人阅读。
第 4 章是要克服“枯燥无聊”的问题。作品被审读之后却收 获一句“挺无聊的”,换作谁都会难过吧?待我向诸位介绍多种 提升文字魅力的方式,从而让读者持续品读、爱不释手。
第 5 章是要克服“疏于坚持”的问题。心血来潮能产出作品, 若无法坚持则功力半减。我将提供若干小贴士,助你形成持续写 作的好习惯。本人向来认为发推文是提高文章水平的有效方式, 因此这一章也主要围绕社交推文展开讲解,想必能为苦于不熟社交平台用法的朋友提供帮助。
后一章,第 6 章作为本书的压轴环节,我将再度重申“写作” 本身所具备的力量与优点。读完全文,或能为你带来“写作真开 心啊”的感受。
“写作”的魔力人人皆可掌握,效果无比显著
提高写作技巧,还能有效提升你的工作质量。邮件行文若能 简练易懂,沟通将变得流畅快速,问题亦大幅减少,公司内部和 外界对你的评价必然会有所提升;要是你从事的是营销或推广行 业,“爆款文”岂不是顺手拈来?而身为企业经营者,写作技巧 显然有助于更好地传达想法和观点,手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随之 高涨,优秀人才收入囊中亦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且,“写作”还拥有改变人生的力量。
至少本人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曾觉得“写文章真费劲啊”。虽身为图书编辑而被迫舞文弄墨,可就内心想法而言,终究不相信 自己是那种会主动写作的人。而当意识到自己无法动笔的真正原 因后,我在逐个克服自身缺点的过程之中,渐渐地也能够用文字 去表达观点,甚至用推特和Note1 等网络工具去“为爱发电”。
我的人生随之巨变。原先粉丝不到 5000 人的推特账号,经营半年后突破 1 万大关,这也是鼓舞我开启独立写作生涯的重要里 程碑。而在 Note 平台,我也开启了以编辑角度撰写的《文章写作 法》《如何建立企业》等个人专栏。许多网友都来阅读我的作品, 目前累计已有 150 多万浏览量。
笔耕不辍之下,我竟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除了出版界,也逐渐有网络和广告界人士联系我,咨询“不知能否请您写写这个?”“这个策划您意下如何?”等等。我坚 信写作是力量无穷的武器;而写作的价值,将来亦会愈发突显。 由此,我还成立了一家以“用语言传递思考”为宗旨的公司。
“写作”能改变每日的工作内容乃至改变人生,的确是人人 皆可掌握而又效果显著的“魔法”。希望手捧此书的你,也能克 服“写文章费劲”的困境,真切地感受到写作的惊人力量。
2020 年 7 月
竹村俊助
书摘1
不必强行去写“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说自己“没材料可写”并烦恼不已的人,实在是多到无法计数。
“我知道输出很重要,但没东西可写的话你让我怎么输出?” “倒是挺想每天都写点文章的,问题是该写什么?”
……
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诸如以上的种种困扰。 自言“没材料可写”的人其实都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都
想把“自己的事情”给写出来。那么头脑里“没货”可不行!这 种想法时常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中。然而,就算大脑内“空无一物”, 也并不妨碍我们发声。不要试图靠自己贫瘠的“土壤”去孕育话 题,首先应从其他人身上下手,能将那些身边的事物准确表达出 来就不错了。
在序言里我曾经提过,我们的内心原本就空无一物。这个话题听起来颇有些哲学意味:“自己”的概念,是通过“他人”的 存在构建而成的。例如做自我介绍时,我们会习惯性地说:“我 来自某地,在某公司工作,居住在某个街道……”
这时无论是出生地、公司或是居住的街道,皆非“自己”, 而是“他人”口中的一个概念罢了。换言之,你越是想描述自己 的事情,越会往第三者的讨论角度靠拢;唯有通过他人的表达,“自 己”的形象轮廓才会变得更加鲜明。
拒绝做“内容生产者”,而应成为“媒体” 我经常会把从别处听到的逸闻搬到纸面上。 我曾写过一条推文:“好心情,换句话说就是无上宝物。”
草草几字却在推特火了——而这不过是我从基督教的修女那里听 到的内容而已;因自律研究而闻名的顺天堂大学教授小林弘幸先 生也曾说过:“人类对事物忍耐的限度,是早已决定的。”听了 这句话后的我不由得大呼“原来如此!”遂编辑新推文并发表, 同样也热门了一阵。
将自己的事情表达出来颇为不易,但把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 那些撩动心弦的瞬间记录下来,也不失为好办法。
母亲讲述的轶事若是有趣,试着写成文章如何?在职场中遭遇的奇人怪事,表现在文章里想必也不会太差;在阅读中领会的工作技巧、从任何渠道中搜集到的故事,没有不能写的。总之切 勿操之过急,慢慢输出就好。人活在世上,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任 意形式的刺激,快将这些刺激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简而言之,人皆为“媒体”,在这个时候强求自己做“内容 生产者”难免不太合适。迟迟无法下笔之际,我们的目光更应投 向“外部”,而非凝视“内在”。
而提起“只要去写别人的事情就好了”,总会传出忧虑的声 音:“这样做不就等同于剽窃别人的内容吗?”这种担心属实不必。 当然,生搬硬凑地挪用别人的话语,这种行为不应鼓励;但只要 明白“这些都是听到的故事”就万事大吉了。当今时代的资讯和 内容早已过剩,真想去发表些“闻所未闻的内容”,无疑难于登天。 相比“说了什么”,我们更应关注“这是谁说的?”即,信息唯 有通过独一无二的“你”发散出去,才会产生意义。
“信息经历了何种筛选过滤?”“经何人之口相传?”“你 对这些信息有何感想?”如此种种,方为写作要务。
人生若是一本杂志,那你就是“人生的编辑”
我的身体里并没有那种“强烈地想要传达出去的信息”,尤 其对于这个世界,更无甚可诉说之物。当然也有过“只要保持和平就好了!”“大家都能相亲相爱,一起发财就好了!”的念头,但绝不至于鼓舞我跑到街头高声宣扬“让世界变得和平!”或在 博客里言辞激烈地输出观点。
大多数人其实都差不多吧?“虽然有表达想法的欲望,但好 像又不是特别值得一提。”但我却特别热衷于传递这种信息:“世 界上居然存在这么有趣的人!”“惊天大发现!”“这个情报很 有用!”之类。
针对“无法动笔”的朋友,我更推荐他们主动将“作家思维” 转变为“编辑思维”。身为作家,若是心中不存欲要诉求之物, 很大概率会写得磕磕绊绊;但做编辑就轻松多了,只需要考虑“这 些内容是要写给谁看的”。人生若是一本杂志,那大家都将成为 自己人生的“编辑”,只消寻找那些趣味横生的、大有裨益的材料,
再作集中整理即可。
因为日常“撰写”报道或书籍,所以难免会被问及“您是作家吗?”但就个人感官而言,我确信自己的灵魂应该更近似于“编 辑”。说到底,若不是从某个人身上获取素材,又缺少动笔的话 题与可靠的草稿,那我肯定什么都写不出来。与受访对象频繁交 谈后得到写作灵感相比,完全从零起步、自力更生地产出内容并 不实际。从头到尾,我不过是在重复着“编辑”素材的工序,要 是让我去蹭个“作家”的名号,那着实颇不自在。
身为编辑而非作家,保持“编辑”而非“写作”的心态,请 用这种方式写写看。
书摘2
先不要设定太高的心理预期
现在开始,我们要进入新的阶段了:易于理解且“有人愿意 阅读”的文章究竟该怎么写?听起来虽然严格,但诸位可能真的 太执着于“让别人来读文章”了。
在推特等平台上常能看到类似的呼吁:“请务必一读!”每 当瞥到这些发言和短文,我首先想到的只有“凭什么?”当然并 不是说“请务必一读”这句话有何不妥,但纯粹的“强买强卖” 式推荐只会令人厌烦。我们的目标,应是打造出让读者看见标题 和内容后就会“自然地往下阅览”的文章。
要有这种心理预期:文章“基本上是没人看的”。如今的各 类消息爆炸式膨胀,形式不仅限于文本、漫画,甚至还有数不胜 数的网飞和油管这类视频平台。有趣的内容如此之多,在写作时若不能掂量“我凭什么能让别人阅读这篇文章”的话,大多情况下只会被草草忽略掉。就算渴切地恳求“请在有空的时候看看!” 但这个时代,会有真正的“闲人”吗?
谁都能通过不同的内容表达自我,话虽如此,但其实没这么 简单。其中暗藏着前提:除非你创作的内容能够与专业作者的成 品相匹敌,否则一切免谈。表达和发声的门槛越低,也就意味着 吸引读者前来阅读的难度会越高。
有不少人找我诉苦“为什么没人看我的文章呢?”大家果然 还是过于轻信“人性本善”了。就算他们坚称“要是能读到后, 就能感受到文章的优质了……”实际上别说后了,大多数人甚 至都没打算看开头。
“写作”这种行为对谁来说都不存在上手难度,所以大家总 会轻易地认为“我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个作家或者写手呢?”但能 靠笔头吃饭的人实则屈指可数。
在音乐领域,这个道理也是通行的。谁不会哼两句小曲儿呢? 或许还有不少人能在唱卡拉 OK 时夺得高分;而事实上,能靠唱 歌谋生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说话”也是!我们张嘴就能说话, 但想要像 Down Town 组合 1 那样,靠一张嘴就能赚几亿日元,更
1.DownTown 是日本搞笑双人组合。是难上加难。正因为这是“大家都能做的事”,所以能靠它混饭
吃的都不是凡夫俗子。从一开始就默认自己的文章“基本上是没 人看的”,看似辛酸,但能有这种程度的觉悟,本身就已经和别 人拉开差距了。
必须要写得让“毫无好奇心的读者”乐于翻阅
写作是讲求好奇心的,此言不虚。时常保持敏锐的感知,要 对政治或经济、环境问题、国际问题等等议题抱有浓厚兴趣,全 身心投入其中。若能做到这些,积累的知识必会成为所向披靡的 武器。然而,为实现吸引更多人阅读的目标,文章必须写得足够 出彩,能让“毫无好奇心的读者”主动阅读才行。
要说那些好奇心旺盛的人有何弱点,便是会自以为是地假定 “大家都会感兴趣的”——正因为他们本身对什么都感兴趣,所 以才擅自断言周边的人也和自己差不多。
谈到我自己,实际上并不算是好奇心旺盛的那类人。虽也对 日常事务保持关注,或因细枝末节而穷究到底的经历,但始终没 有博览群书,倒不如说电视上的综艺节目更吸引我。
我的好奇心是如此贫瘠,以至于对“毫无好奇心者”的独特 心态颇有共感。以此为参考,我撰写书籍时总会朝着“即便是对 万事漠不关心的我也会想去阅读”的方向不断努力。
站在“大家难道没兴趣吗”的模糊角度上写出来的东西,注
定是没人看的。为吸引更多人阅读,它必须出彩到能让“毫无好 奇心的读者”主动进行了解才行。务必将这点谨记于心吧。
书摘3
写作是好的副业
这个时代,我们已无法预知未来的走向,许多人也表达出“想 要从事副业”的愿望。在此,我极力推荐借用写作的方式,将自 己在主业中获得的知识与技巧分享出来。总有人会谦逊地表示 “哎呀,我做的并不是大不了的工作”,但正如我刚才所说,对 自己而言理所当然的“常识”,在普通人眼中看来就是相当有价 值的知识了。
要是一个人在公司里做了 10 年管理工作,那他就具备 10 年的 管理价值。而通过他的建议节省了税款且赚取 100 万日元,那他就 有可能获得数万日元的咨询费。同样,一个从事护理行业 10 年的 人,能够通过与公众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更多需要护理 的人,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在物理层面,信息虽然自由传播一般不收取费用,但其中凝缩的知识与经验具备极大的价值。以出售资讯为主要业务的职业,实际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以医生为例,除了负责手术的医生以外,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诊断和开药,其实就是在“出售知识和信息”。诊断患者病情, 运用自身的所有知识去决定开哪种药,不需要直接去做些什么, 也不用亲自去开发药物,就是一种选择而已。所以,这笔钱可以 称之为“信息费”,或者说“咨询费”。许多职业都将信息与知 识转换为金钱:医生、房地产销售、律师、税务师、政治家、投 资家等等。他们都是靠出售知识、信息和经验来谋生的。
归根结底,我想说的其实就是:谁都能写文章,但不能因此 就认为它毫无价值,其实并不然。无论是谁,都拥有大量的知识 与经验,只因其暂时停留于脑中未能展现,所以给人以毫无价值 的观感。如果能将这些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转化,就会有人为 了前来学习这些知识而掏钱。
谁都拥有“只有自己才能写的内容”
在第 1 章里我曾说过“不必试图去写自己的事情”“首先应 该去取材撰写身边的事物”等等。但是,如果这个取材的对象是 自己,那也是没问题的。常有人讲“我从来没写过自己的事情”“我 身上又没什么有趣的东西,写了也没人看”等等。不过从理论上看,谁都应该拥有“只有自己才能写的内容”。
我曾采访过一名男公关俱乐部的经营负责人。一开始,他还 对我说“我们这里的资讯,基本都没什么营养。”然而,想管理一家男公关俱乐部,必须将十几二十位年轻下属管好才行。得把曾经吊儿郎当的年轻人管理得服服帖帖,并且能够取 悦客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段时间我恰好也烦恼着创建团队的问题,所以就问他:“该 怎样才能将团队集结起来?”于是,对方给了我这样的答复:
首先得打造团队文化。良好的文化一旦建立起来,就算后续 有新人加入,也会得到熏陶和感染。先把团队文化给搞定,就没 问题了。
那文化又该如何建立?首先要找到两个值得信赖的人,日后 保持三人共同行动,打造只有三个人在一起的氛围。自己无论想 到什么东西,都要全部与另外两人分享。如此一来,独特的文化 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首先形成三个人的文化,随后大家就会用自己的理解将文化 不断充实。这个经验虽然来自男公关俱乐部,但我认为这对于任 何组织和团队来说,都是极具操作性的诀窍。
自身拥有怎样的价值,往往是不自知的。自己认为十分不错的内容,在旁人看来可能无甚价值,乃至评价“写这么普通的东 西有意义吗?”或者,同样的前提下,也会出现旁人认为很有趣 的情况,不一而足。
之前,当我向创意总监水野学先生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写一 本有关工作计划的书时,他也曾表达出忧虑:“有趣的题材有倒 是有,但不知道能不能写满一本书啊……”然而当我询问了有关 工作计划的烦恼时,他给了我不少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没错!” 我大喊,“这能成为一本好书!”结果,《为重要但从未 有人教过你的工作计划教科书》顺利诞生。
文字凝缩着“至今为止的人生”
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确实多不胜数。但是,从你的个人 立场出发,受至今为止的人生经历影响而发出的言论,必定是独 一无二的,这份独特性又蕴含着属于它的价值。
譬如,漫画家尻上寿先生用 10 秒快速画了一幅画。绘画时 间虽然只有区区 10 秒,但这几笔却折射出他多年的人生经历, 也正因如此才具备价值,其他人就算能画得和他一模一样,也并 不具备这份价值。委托网络上的廉价画手,或许只用 500 日元就 能画出来;但尻上寿先生画的,却值数万日元。“尻上寿先生所作”
这几个字本身就很值钱了。
文章也是如此。同样说出“人生真美妙啊”这句话的若是 5 岁 的孩童与 90 岁的老人,二者话语中的意义也绝不一致。90 岁的 “人生真美妙”背后,是由 90 年来的各种经验体会所支撑的。 寥寥若干字,却会根据发声者的不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14 岁的岩崎恭子说:“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幸福的时刻。” 因为这句话由一个 14 岁的孩子说出,所以才显得有趣。若是多 少有些人生历练的人,譬如 50 岁左右的人讲相同的内容,也只 会让人觉得“啊,是这样吗”,并无后续。文字凝缩着那个人“至 今为止的人生”,这份独特的厚重感会传递给读者。至于“让我 来写毫无意义”,此言差矣。
不断书写,不断“奉献”!
有人会担心:“如果我将知识与信息写成文字,不就会被人 抄袭了吗?”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我认为没有必要在意这个。 理由正如我方才所说,信息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真正的价值取 决于由谁书写。
假设你要一边工作一边抚育三个孩子。由于每天既要上班又 要做家务实在太辛苦了,所以你开发了一份可以提前预加工的自 制食谱。如果在网络上将这份食谱公开,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食谱只是纯粹的信息,被大量复制粘贴也在情理之中。然而
在这个过程中,“这是由一边工作一边抚育三个孩子的你所分享 的心得”的特性消失殆尽,到后,不过是一份写有材料和用量 的“平淡”食谱而已。唯有“一边工作一边抚育三个孩子的你” 亲自将这份食谱分享出去,才具备价值。被复制粘贴、越传越广, 你的品牌价值就会随之提升。
“写下这篇文章,就是把人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种想 法虽然夸张,但是并无坏处。“我写下这篇文章并与大家分享, 至少也把全世界人们的水平提高了 0.01 毫米。” 若能带着这样 的使命感去写作,终必能获得良好成效。不断地付出而又不过 分苛求回报,是极为重要的。时时心怀“想为他人做贡献”的无 私精神——如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