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夏书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与实施策略
  • 大夏书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与实施策略
  • 大夏书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与实施策略
  • 大夏书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与实施策略
  • 大夏书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与实施策略
  • 大夏书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与实施策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夏书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与实施策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39.33 6.1折 65 全新

库存1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易海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23749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1202595418

上书时间2024-12-25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易海华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主持“基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中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研究”项目,获2019年湖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高中生书册阅读教学实验与研究”项目,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九年级下册)》,参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课程用书编写,在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中学语文教学》等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

目录
目   录序言  一本阅读教学的深耕之作  001前言  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  003 上编  构建阅读教学新理念  促进新课改落地第一章  语文阅读教学取向审视及问题分析  003一、教学取向的“失衡”现状 004二、两种教学取向各有所长 007    对直接教学取向的貌似熟悉和误解 007    两种教学取向各有所长 008    两种教学取向的互补为用 009三、双向并行教学取向在课堂教学中的践行 010    阐明学习目标,让学生知晓所学对自己的意义 010    学习内容的结构化预设 013    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做中学”     在学生获得阅读经验后进行有效阐释  020 第二章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   024 一、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审视  024     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简单机械地一一对应  025     重“教”轻“学”惯性强  026     把阅读过程当作阅读预期结果  027     目标表述“胡子眉毛一把抓”  028 二、问题的归因分析  029     注重形式的模拟,疏于对改革精髓的把握  029     缺少对教学目标内涵和结构的精准认识  029     混淆教学活动与阅读教学目标  031     以不能全部预设作为疏于打磨目标的借口  032     目标概括性和针对性之间失衡  032 三、对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和呈现的重新思考  033     相关依据  033     如何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045     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059 第三章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066 一、从教学设计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066 二、选择、确定合宜的阅读教学内容  073     根据课标要求来选择  073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来选择  080      根据文本文体特性来选择 082    根据教学评价来选择 087    根据学情来选择 090三、用学科大概念促进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093    认识学科大概念 094    学科大概念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作用 097    围绕学科大概念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101    课例附录 1 103下编  探索阅读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第四章  群文阅读教学  113一、认识群文阅读 116    群文的内涵 116    把握群文阅读的内涵 120二、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分析 125    多文本阅读的顺序 125    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分类 127三、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129    举一反三式 130    求同比异式 133    互文解读式 136    综合解读式 137 四、群文阅读教学实施注意要点     把握好阅读群文和读懂单篇之间的平衡 139    通过比较探求文本之间的异同 140    课例附录2 143第五章  单元整体教学  147一、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147    单元整体教学的历史 148    认识今日之单元整体教学 154二、为什么要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155    解决当前新教材大容量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 155    让学生学会成功迁移 157    实现 1+1> 2的学习效果 159三、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162    单元教材解读与分析 162    单元教学目标研制 164    单元教学内容选择 170    单元中各课学习任务设计 181第六章  名著阅读教学  189一、名著阅读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89    没有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整体规划 190    名著阅读指导难以紧扣书籍类型特质 191    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名著互文关联阅读 192 二、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194    忽视目的定向中的系统思考与把握 194    缺少符合书籍类型特质的名著阅读指导能力 198    缺少名著阅读互文关联的教学实战演练 199三、构建名著阅读教学的“金字塔结构”模型 201    明确名著阅读教学总目的 203    一般性读书能力培养 203    不同类型书籍阅读能力培养 210    名著的归位排序 216    名著阅读教学的横向勾连 217    课例附录3 220后  记  243

内容摘要
本书第一部分,基于课堂教学观察,本书提出在阅读课程实施和教学推进中存在“教学取向失衡”“教学目标设计、编写、使用随意化”“教学内容取舍盲目”的“落地难”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双向并行教学取向”“综合考虑各因素全面、科学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并选择、优化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教学理念探索和构建。第二部分,读懂、用对、用好统编教材是促进当前语文新课程落地实施,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普遍畏难的群文阅读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本书结合教学实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施的具体操作建议。

主编推荐
源于课堂,为了课堂,引领课堂。扎根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在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实施两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精彩内容
从教学设计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共三课八首诗歌,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主题精选了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宋词。《登高》是此单元中第 8课的一首七律。有老师对这首诗歌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2. 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4.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挖掘和把握意象,培育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鉴赏写景诗句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挖掘语言内涵;想象还原,再现画面,以问带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回忆重阳节的习俗,再勾连自身的登山经验,思考:从山上往下看时,看到了哪些景物?心情怎么样?最后,引入对杜甫《登高》的学习。导入:1200多年前的重阳佳节,伟大诗人杜甫也登高了,他看到的景象和心情可能和同学们大不相同。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登高》这首诗。 二、初读全诗 1.齐读全诗,熟悉诗歌内容。问题: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预设:分为两部分,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2.预习反馈。老师整理了同学们在预习中的问题与质疑,发现很多同学不理解《登高》的首联、颔联,并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涉及对意象内涵的理解,一类涉及对整体意境的把握。今天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学习赏析写景诗句,理解诗中意象,把握诗歌意境。 三、逐联赏析 1.赏析首联。 (1)首联第一句赏析示例。问题:“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一句有几个意象?预设:风、天、猿啸三个意象。问题:核心意象是哪一个?预设:猿啸。啸,声音传得辽远。问题:猿啸有什么特点呢?预设:哀,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问题:这一意象与前两个意象有什么关系?预设:猿在风中、在天地间长啸,前面两个意象交代了猿啸的环境。问题:这种环境有什么特点?预设:风是急的,天是高的。急风,凛冽寒冷的风,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天高,天高地阔的空间。小结诗歌赏析方法:找意象—明特点—理关系—感整体。 (2)运用上面所学诗歌赏析方法赏析首联的第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 预设:核心意象是鸟,其特点是盘旋地飞。勾连其他相关诗句理解这句诗,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其意为“在广阔的天地间,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渺小、孤单”。“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其意为“鸟儿在树上来回绕圈,找栖息地。徘徊、犹豫、对前路感到迷茫”。 再看这一句几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渚清、沙白是鸟飞的环境。渚清沙白,意为河中的陆地旁水流清澈,沙子都是白的(这个季节空无他物)。 (3)思考:首联的这两句诗之间有没有关联?渚清沙白囊括在天宇中,鸟飞回可能是由于风急。这几个意象是相互生发的。 2.赏析颔联。问题:颔联的每一句有几个意象?为什么要选“落木”,尤其是选“长江”意象?与首联相比,颔联中意象变得单一,情感表现力是否有所减弱? 预设:无边指秋意肃杀,无边无际。落木指落叶。叶落知秋,纷纷掉落的叶子让人感觉所有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古人悲秋,看到飘飘洒洒的落叶,想到自己的生命也进入了秋季,感叹生命的短暂。 不尽指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历史长河永不停息,凸显时间之长。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长河越久远,越反衬出人生的短暂。在这种无尽的时空中,人更感落寞、短暂。 3.前两联有何关系? 明确寻找关系的方法:意象间关系—句间关系—联与联之间关系。 4.情境体验。 ( 1)请同学们站起来,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此时的杜甫,听朗读,想象眼前看到的景象。 ( 2)谈对意境的把握。(空阔、悲凉……) 四、比较阅读 许多中国古代诗歌都写景,但却呈现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感受。比较阅读《归园田居》和《登高》并思考:两首诗在意象的选取和画面的组织上有何不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