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23.93 4.8折 ¥ 49.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吴在天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63753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538080
上书时间2024-12-25
很多人好像永远都在忙,忙什么?忙着接下来要去哪里,要做什么。大家都忙着追逐,却忽视了我们本来拥有的东西和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无法真正地享受当下。正因如此,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观察动物,父母就催促孩子该去其他地方了。子女带父母旅游,两位老人刚到景点没多久就开始问接下来要去哪。心理学家约瑟夫·班克斯·莱因把这种现象称为“存在性不安”,指的是没有感受到完整的自我存在或者说没有真实、稳固的身份和自主性而引起的不安。这种不安会驱使我们去抓住某些东西。
有位来访者对我说,她希望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狠抓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在以后的人生中才能有竞争力。虽然她也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快乐成长同样很重要,但就是无法控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过分在意。如果孩子的成绩好,那一切都好;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她就会陷入不安的状态,担心孩子的成绩会继续下降、将来考不上一所好的学校、找不到一份工作、无法在社会上生存……
表面上,这位母亲的不安是出于担心孩子的未来,但她的孩子还在念小学,而这位母亲已经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就业和生存问题。这种担心似乎在表达,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那他的未来就没有了意义。再深入一些地看,如果孩子的未来没有意义,似乎她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了。
当我们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感时,就会拼命地抓取别人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只在意孩子的学习和成绩,而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意孩子的情绪,是把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更能够尊重自己,构建出真自我;只在意孩子的成绩,是把成绩放在了首位,也是父母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了首位,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会由此产生存在性不安,进而构建出一种假自我。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认可,之后会形成一种意识,只有别人的认可才能让自己的存在被确认;如果别人没有认可,自己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停不下来,我们永远会问接下来要怎么样、要去哪里、要干什么。我们无法真正地享受当下,只是在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取得成绩,如果没有,就仿佛失去了自我。
很多父母,自身的自我都没有构建起来,没有真自我,没有个性和自主性,后只能去寻找集体性标准。所谓的集体性标准就是大家都认可和追求的,我们看到别人怎么样,自己也要怎么样。我们看到别人家孩子怎么样时,也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怎么样,可你是否想过,你在要求孩子的时候,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
有位朋友对我说,她的邻居婆婆要送半岁多的孙子去学习爬行,原因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会爬了,自己开始着急了。看见别人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进行专门的“训练”,这位婆婆整天念叨着是不是也要把自己的孙子送去。朋友对她说不用特意训练,孩子下次要拿什么东西的时候,家长不替他拿就好了,孩子很快就会爬会走了。当然,朋友的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婆婆仍然为此焦虑不已。其实孩子能不能爬,这只是婆婆的表面焦虑,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婆婆的存在性不安。别人家的孩子能爬,我家的孩子还不能爬,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家的孩子不好?
就像我曾经接待过一位被父母逼婚的女生,她的父母指责她没结婚导致家里人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对她父母来说,如果她还没有结婚,父母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让人感觉好像家长病了,却抓着孩子喂药吃。很多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认可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一切都被赋予了一种任务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会怀疑自己。这些内在的冲突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比如情绪会变得不稳定,身体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父母以这样的状态和孩子相处,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入侵孩子的边界,如果察觉到自己和孩子都有这种不安,那在以后的相处中,需要开始尊重孩子的边界。因为存在性不安,很多人无法和别人建立深切的关系,只有改变这一点,才能让人好好地面对生活。接下来,本书将从“症状”入手,去认识关系带来的伤害如何在个人身上呈现,以及应该怎样避免伤害循环的发生。
拥抱你的不安,这是改变的步。
这是一本帮助人们走出关系之伤的治愈之书,讲述了在当今社会下,我们在不同关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论点清晰,案例丰富。阅读本书可以让读者发现与自身境遇对应的情况,并且从中学会疏导和开解自己的方法,以摆脱受过的伤害,拥有一个自洽的人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