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中医四大经典全本全译全注》丛书主要包括《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金匮要略》《伤寒论白》《温病条辨》5个分册,内容主要包括原文、全文翻译、重点注释三部分,方便读者学习参考本书是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的全注全译本,体例上分为原文、全文翻译、重点注释三部分内容。本书参考多种善本及诸家注本,译文通俗易懂,,注释简明扼要,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深刻揭示了《黄帝内经灵枢》原文的奥旨。本书对学习和精研《黄帝内经灵枢》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林燕,女,医学综合课程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医学博士,副教授、主治医师。1977年生。讲授《中医内科学》、《中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承担并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共计15项,其中课题5项;参加省部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9项,承担3项,参加6项。“2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科研骨干。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作者16篇;出版学术论著10余部,其中主编3部。协助指导多名研究生。
目录
《黄帝内经灵枢经》叙
卷之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卷之二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卷之三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卷之四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昧第五十六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之十
五音五昧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内容摘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总计162篇,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参考诸家注本,对《黄帝内经灵枢》进行译注。全书共八十一篇,主要包括原文、白话解、注音、注释等内容,其中白话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对于文中出现的冷僻费解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字词、术语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注音和注释。此外,本书采用原文和白话解左右对应的排版形式,行格舒朗,层次分明,方便读者诵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主编推荐
中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是适应时代发展
要求的历史使命。中医古籍经典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根基,中医临床则是其长久发展
的核心力量。传承中医,要从读经典入手,文以载道,“自古医家出经典”,中医传
统思维尽在于医籍,因此经典要读。
《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并称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几千年来在中医界有着崇高的地位,是后世所有医书所不能取代的,备受历代医家
重视,也是现今中医学者推荐阅读的经典著作。
由于经典著作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为了让现代读者更好地古为今
用、理解其核心要义,我社组织出版了“中医四大经典全本全译全注”丛书。本套
丛书分为《黄帝内经素问全本全译全注》《黄帝内经灵枢全本全译全注》《伤寒论全
本全译全注》《温病条辨全本全译全注》《金匮要略全本全译全注》5个分册。各分
册主要包括原文、白话解、注音、注释等内容。其中原文选择公认的善本为蓝本;
白话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对于文中出现的冷僻费
解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字词、术语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注音和注释。此外,为方便
读者诵读学习,特将本套丛书设计为原文和白话解左右对应的排版形式,行格舒
朗,层次分明。
本次整理,力求原文准确,遴选精善底本,若底本与校本有文字存疑之处,择
善而从。整理原则如下。
(1)全书采用简体横排,加用标点符号。底本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径改为规范
简体字,古字以今字律齐。凡古籍中所见“右药”“右件”等字样中,“右”均改为
“上”。
(2)凡底本、校本中有明显的错字、讹字,经校勘无误后予以径改,不再
出注。
(3)古籍中出现的中医专用名词术语规范为现通用名。如“藏府”改为“脏
腑”,“旋复花”改为“旋覆花”等。
(4)凡方药中涉及国家禁猎及保护动物( 如虎骨、羚羊角等) 之处,为保持古
2
黄帝内经灵枢全本全译全注
籍原貌,未予改动。但在临床应用时,应使用相关代用品。
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够为诵读医籍经典、切于临床实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为培养中医临床人才贡献一份力量。在此过程中,由于编者的知识和水平有限,疏
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改进。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