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话录/王安忆;张新颖
  • 谈话录/王安忆;张新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谈话录/王安忆;张新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45.4 6.7折 68 全新

库存1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安忆;张新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5922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1856089

上书时间2024-12-23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安忆  一九五四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一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第四届红楼梦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张新颖  一九六七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双重见证》《九个人》《在词语中间》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成长
一、小时候,性格,环境
二、母亲
三、父亲
四、“”期间的阅读
五、开始写作
六、职业化的状态
七、传统和反叛
第二章 关节口
一、文学讲习所
二、《儿童时代》
三、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四、陈丹青
五、史铁生
六、再谈传统和反叛
七、写作习惯
第三章 “看”
一、鲁迅的“看”和沈从文的“看”
二、站在哪里看作品里的人物
三、一座废弃的锡矿,一座废弃的钨矿
四、看熟悉的东西和看不熟悉的东西
五、写爱情
六、小说,散文,戏曲,年轻人
七、对知识的兴趣
八、台湾和马华的文学,在台湾出书
九、我们有没有力量审美化
第四章 前辈
一、冰心、萧军、一些老人
二、宗璞
三、汪曾祺
四、陆文夫、高晓声、白桦
五、王蒙、张贤亮
六、张洁
第五章 同代人
一、张承志、张炜
二、莫言、贾平凹
三、阿城、王朔
四、刘庆邦、刘恒
五、迟子建
六、苏童
七、余华
八、年轻一代
第六章 写作历程
一、 准备期,“雯雯系列”
二、《小鲍庄》
三、“三恋”和性的话题
四、《流水三十章》和《米尼》
五、《叔叔的故事》
六、《妙妙》《香港的情与爱》等几个中篇
七、《纪实与虚构》
八、《长恨歌》
九、《长恨歌》之后
十、还在过程之中
附录 文明的缝隙,除不尽的余数,抽象的美学
——关于《匿名》的对谈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疏离。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主编推荐
◆王安忆×张新颖七次旗鼓相当的谈话,呈现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作为中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王安忆身上同时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革新,她的作品既切中了时代痛点,又和速朽的潮流保持着距离。而作为兼具学识和才情的批评家,张新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用力透纸背的书写刻画着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本书,即是欣赏两位势均力敌的谈话者在美学和智识上的碰撞。◆几十载笔耕不辍,以工匠精神凿开文字与心灵的通道王安忆认为:“文学是需要终身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到与人生同步。”她将文学融入生命之中:“文学家就是工匠,就是在做活,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变自然会有质变……我们强调性,这已经是我们艺术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不断地要求你提供新的内容。◆以作家视角看同行,畅谈与汪曾祺、王蒙、莫言、余华、迟子建等人的交往经历“我觉得汪曾祺的小说,写两类东西优选,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享受。”“王蒙是一个太聪明的人,真聪明啊,我觉得他真的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你看,莫言这么粗壮的一个汉子吧,忽然之间能写出这么灵巧的东西,真的就是神来之笔。”“余华他会给你什么印象呢,他会让你觉得是一个找爸爸的孩子。”“迟子建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就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