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用、道"的变革史 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材料、制度及精神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75.37
6.4折
¥
11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商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9396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203158500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商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院教学与科研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美术批评。专著《艺术启蒙与趣味冲突——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1929)研究》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美术制度与美术市场》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高校哲学社科类)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等。
目录
序 言
材料篇
引 言
第一章 利器善事:致用观念与绘画工具材料的沿革
第一节 传统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近代改进
第二节 洋画工具材料介绍、引进与生产
第三节 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引进与技法创新
第四节 铅笔、钢笔、炭笔素描及其统御地位
第五节 硬笔绘画与时事漫画的流行
第六节 版画材料技术的改进与画谱的传播师习
第七节 传统材料的沿革与壁画的复兴
第八节 工具的战斗、战斗的工具:匮乏中的权宜之计和新艺术的诞生
第九节 近代画家皆通人:突破材料的界限
第十节 “海西法”、洋画、擦笔水彩:西画材质技法的中国化进路
第二章 科学主义与民族主义并行:近代建筑材料的新选择
第一节 新材料的运用与诠释
第二节 金、木、水、火、土:近代建筑材料的新配比
第三章 泥、石、铜:近代雕塑材料的语汇化觉醒
第一节 雕与塑:从减法到加法的塑造方式演变
第二节 泥、石、铜:通过材料外化精神
第四章 工艺美术行业的固守、转型与再造
第一节 老字号的固守:工艺美术材料的停滞和突破
第二节 民国前期工艺美术家职业边界模糊化趋势
制度篇
引 言:“美术制度”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章 近代美术制度的顶层设计
第一节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和民初艺术启蒙
第二节 超轶政治的艺术教育
第三节 草创上层现代美术体制架构
第四节 国家艺术教育制度设计中的模式冲突
总论
第二章 近现代美术教育制度的嬗变
第一节 引进新式学制兼容传统理念
第二节 美术教学的课程制度嚆矢
第三节 模特事件:写生制度的客体重置
第四节 从画谱到石膏模型的知识范式转变
第三章 观看的革命:美术展览体制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从皇家的秘藏到人民的美展
第二节 美术巡展与艺博会雏形:北京艺术大会的组织机制
第三节 民国时期美术展览会审查制度的人治困局
第四章 近代官私美术社团组织的制度形态
第一节 近代美术社团组织形成发展的制度土壤
第二节 民间美术社团新模式:教学、研究、展览、经营
第三节 官办美术社团与国运同步的发展历程
总论
第五章 国府艺术统制的两手:“文艺复兴运动”和“新生活运动”
第一节 艺术为宣传之利器:从“三民主义”文艺到“文艺复兴运动”
第二节 “新生活运动”之“生活艺术化”的制度困境
精神篇
引 言
第一章 观看之殇与工具理性:文化废墟上的盛魂器
第一节 视觉阵痛中的精神危机
第二节 价值理性抑或工具理性
第三节 卡理斯玛型人物的造像运动:“君学”的回归
……
内容摘要
本书没有采用国内美术史论领域研究近现代美术思潮、风格与流派的惯常方式,而是另辟蹊径,聚焦中国近代美术材料、制度及精神的转变过程,探讨辨析近代中国美术转型中的历史细节与深层原因。作者力图通过对原始材料的爬梳、甄别和阐释,尝试回到历史原境,从“器”(材料)、“用”(制度)、“道”(精神)三个层面,开展精细化的历史探查,澄清材料、制度及精神在事实上的彼此牵制与砥砺互动的关系,打破了近代美术史书写的路径依赖,建构起了一种全新视域下的近现代美术研究范式。
全书分为三篇,每篇又分为若干章节。第一部分“材料篇”从传统中国画材料的改良、油画材料引介、版画材料的改进等出发,论述了材料的新旧转换对近代绘画等专业发展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制度篇”,涉及中国近现代美术社会化发展中的绘画授受制度、美术展观制度、美术研究保存制度、美术传播与评价制度等;第三部分“精神篇”主要论述了时代语境中美术观念的几大现代性转变,如书画观向美术观的转变,“精英化”美术向“大众化”美术的转变,等等。
主编推荐
聚焦中国近代美术材料、制度及精神的转变过程
探讨辨析近代中国美术转型中的历史细节与深层原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