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52.3 5.9折 ¥ 88 全新
仅1件
作者左堃,李林栋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59314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2361535
上书时间2024-12-21
序一
歌我京华庆百年
左 堃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
自1921年7月1日建党,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28年革命斗争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为亿万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矢志不渝,浴血奋战,捐躯无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担负起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经过72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国家在国防、科技、文化、民生等所有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温故而知新,知新而奋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图书馆联合大型公益组织网时读书会、北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向全国发起了“新北京新京味儿”散文征集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来自北京及各地的应征稿件如雪片般飞来。应征者不仅有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还有十几岁的少年,其中也不乏散文大家或名家,但更多的来稿者可谓是京城“老户”和北漂的“新北京”,还有天南海北到北京旅游过的人,还有不少经常到北京的出差者。通过阅览众多稿件可以确知,这众多的投稿人都是抱着对党的热爱,对北京的赞美或对北京的憧憬,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真实的生活,以及发自内心的情愫,一字字、一段段叙述出来,不仅真实、细微地反映出北京近世的变迁与发展,而且强烈、饱满地抒发了自己对北京的热爱与景仰。谢谢大家!非常感谢!
老实说,这次征文活动原不承想会有这么多人积极参与,到后来却有些吃惊,雪片一般飞来的稿件不仅量多,而且质优!我们作为图书馆人阅读着每一篇来稿,无不为之感动!就像诗人泰戈尔曾经写过的:“人的声音飞越河流、山峦、海洋,抵达图书馆。这声音是从亿万年的边缘传来的啊!来吧,这里演奏着光的生辰之歌。”说起来,图书馆从封闭式向开放型转变,再向智慧化发展,以及从收藏到阅读推广等等,都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和发展,才让更多的当代人喜欢上了图书馆,爱上了阅读。如今“书香中国”和“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我们将会用征文的方式不断集结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记录,让图书馆不仅收藏有名家名著,也一定会有我们普通百姓自己的故事和心声。
再一次感谢大家。有人曾对此次征文活动给予过真诚的评价,他曾不无感慨地说:“此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征集到这么多优秀作品,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这真是一般组织者绝难做到的事情啊!”也谢谢这位朋友的鼓励!任重道远,我们会继续努力!
后要说的是,因为篇幅所限,很多应征稿件我们只能割爱遗珠,在此致歉并希望相关的朋友能够谅解。虽然此次征文活动结束了,但新的征文活动还会陆续开展。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支持我们。此书不仅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
2020年12月10日
左堃,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图书馆书记、馆长,副研究馆员,北京市图书馆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序二
因为独到,所以个性鲜明
李硕儒
文化是灵魂的旋律,地域文化是此时此地山川河流、地域风情、社会气息、语言情态的交响。中华文化之源远丰盈、华夏大地之广袤旖旎谁人不知?可时至今日,能以文学形式标示出独有地域色彩的“京味文化”,尚须进一步彰显世界。我们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政治历史地位,得益于天赐的人文景观和北京人独有的文化血脉,这其实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集结于网时读书会的作家、学者、媒体人、艺术家等文化界人士,联合竭诚为读书人服务的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和饱蕴文化气息的北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正是秉持这样的坚定信念,在建党一百周年前夕,或奋笔疾书,或全力支持,终于创作完了这部征文优秀作品集——《新北京新京味儿》。文学,从来都以讴歌光明、鞭挞丑恶、书写真善美为使命,此时出版此书,自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和
丰采。
翻读此书,如同在北京的历史和现实间游走观瞻、赏析惋叹,那历史烟云未散的灵山、香山、景山,那肃然庄穆的天坛、地坛、孔庙、国子监,那皇家园林颐和园,那与王府、寺庙血肉相连的什刹海、象来街,那纵横交错的胡同、市井、百年老店……它忽而引你追忆远去的华年,忽而唤起你乡愁难再的感念,忽而让你瞠目仰望千年北京的嬗变,忽而让你击掌欢呼新北京的呈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北京。在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每个人都能与自己的朋友、父辈和祖先
相遇。
这并不奇怪,从蓟燕到辽、金、元、明、清,到如今,每时每刻,北京都在历史的烟尘中嬗变,它总是将足以标榜自己气韵辉煌的宫殿园林、王府官衙、枢密学府装点得与其相映相契,随之,其街衢胡同及至勾栏瓦舍也都有大大小小的改观。如何改?如何变?自然以当世众多文化学者心目中的北京传统文化与审美为准,以不同时期工匠的工艺为手段,这造就了一代代北京的建筑和园林。因此,从文化气韵到凝固的都市形象,北京从来都是由皇家气派、士大夫精神与独特的平民意识所构成,它既有高大辉煌的皇家气象和士大夫阶层的高雅含蓄、耿介坚韧,又有胡同四合院中幽默质朴热腾腾的烟火气……我们所说的京味文化自然也就是这三元素升华后的形而上形态。因为独到,所以个性鲜明;因为丰博而有底蕴,所以世代写
不完。
四十多年来,古老的北京可谓日新月异,从单纯的政治文化中心,发展为政治文化中心、世界交往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等等,更发展为主动联结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点。城市新,人们的视野、胸襟、思维、审美视角和观念语言也不断更新和丰富。集中在语言上,不但南腔北调汇集北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也不断介入,这不能不使我们在面对北京语言失去纯正时生出种种无奈,我们甚至不能不忧虑京味儿语言、京味儿文化的丧失,但我们在无奈和忧虑中,又会常常惊喜地发现在其传统中有了新的内容,在其规范中注入了别样的新鲜,其实,语言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更新中丰富,在变化中更富表现力。
语言是表达文化的工具,文化之魂是传统、底蕴和气韵,只要气韵、灵质不竭,京味儿文化就会在更新中世代长存。不信?那就请您读一读手中的这本?《新北京新京味儿》?吧!您一定会爱不释卷。
李硕儒,1939年3月生于河北,长于北京,作家。几十年来,曾从事记者、编辑、编剧、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文学编辑室主任、大型文学期刊?《小说》?主编等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8年移居美国,现为美国华文文艺家协会副会长。
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大风歌》??(与人合作,曾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千古商圣——范蠡的后半生》??(与人合作),中篇小说集?《爱的奔逃》?,散文随笔集?《红磨坊之夜》?、?《外面的世界》??(曾获全国图书二等奖)?、?《浮生三影》?、?《彼岸回眸》?、?《寂寞绿卡》??(曾获全国图书奖)?、?《母亲的诗》?,长篇传记体纪实文学?《浮尘岁月》?等;创作长篇历史电视剧?《巨人的握手》??(与人合作,曾获电视剧金鹰奖)?、?《大风歌》??(与人合作)?等。
序三
细品方知京味儿情
刘一达
这是一部写北京的书。写北京的书很多,但与众不同的是这本书加了一个“新”字。
还有一样,写北京的人很多,但通常作者是一个人,往多了说,合作者不过三个五个。但这本书的作者却有一百多号。
您瞧,一百多号人写一本书是不是热闹?而且这一百多号都属“文墨人”,也就是肚子里有文化的人,所以,热闹之中的锣鼓点儿也就更有彩儿了。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京味儿。不过,京味儿前边也加了一个“新”字。新京味儿,透着鲜活!
不过,您如果看了书里这一百多人写的文章,就会觉得新京味儿的“新”不是标签,不是噱头,更不是一种卖弄,而是实打实的“新”。起码让您感到有一种新的气象,新的神韵。
这个“新”字耐人寻味。这个“新”字确实有嚼头。
为什么一百多人写一本书?您看好了:这是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和网时读书会还有北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三家,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的“新北京新京味儿”征文的汇编。
“新北京新京味儿”的征文启事发出后,嚯,许多北京人坐不住了。怎么呢?手痒难耐呀!
写写自己眼里北京城的发展变化,写写自己对老北京城的念想和对新北京的感受和展望。您想谁肚子里没有要说的话?
写吧,这一动笔可就收不住了。好嘛,征文像雪片儿似的飞进了编辑部。不到两个月,征集了好几百篇稿子。
这么多稿子都印成书,至少三四卷,两块砖头厚,您拿着得压手。
为了不让读者看着累,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从中选出一百多篇,变成了现在的“半块砖头”。当然这“半块砖头”,不是简单的删减和浓缩,而是精挑细选,所以您现在看到的都属于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次征稿,有点儿投石问路的意思,但没想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这些饱含深情的作品中,您可以看出人们对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变化的感慨万千,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老北京城的怀恋和守望,更可以看出对新北京城的深情挚爱和展望。
也许征文活动本身,就是一次知北京、爱北京的教育。有人认为:记录一座城市的历史,需要大手笔和大部头,因为载入史册的多是大事件和大人物。其实也不尽然,历史的画卷往往是由许多小人物和社会生活细节构成的,如同一个人的身体,五官四肢和五脏六腑固然重要,但离不开毛细血管和细胞。没有这些,五脏也好,六腑也罢,能运转吗?说实话,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也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您能说我们的喜怒哀乐,跟这个社会没一点儿关系吗?常言道: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无数滴水可以汇成江河。那么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过日子的柴米油盐,自然也就是社会和历史的组成部分。
这种烟火气,换句话说就是人气。城市要有人气,它所形成的气场就是一个大社会。
为什么要说这话呢?
因为本书的内容,多是作者以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生活的变迁所产生的感慨和感念。有对某个家庭生活变化的述说,有对生活过的街道和胡同的追忆,有对某一件往事和人物的怀恋,有对逝去的岁月和今天生活的对照,有对京城旧景的思念和新景观的对比。
总之,都是社会的剪影,都是生活的点滴,都是岁月的片段。但这一篇篇文章,恰恰记录了北京城的人文历史,见证了北京城新旧时代的更迭,反映了在这风云际会大变革时期北京人的心路历程。
书中所选的一百多号人,以五六十岁的老北京人为主,也有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几年的新北京人。不管是老北京人还是新北京人,他们对古都和新中国的首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当然,他们赶上了北京城的巨变。可以说,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北京城发生的变化,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所以,他们有责任,也应该有担当,把自己这些年在北京所经历的见闻写出来。这样做,既可以告慰自己,又可以留给后人。话又说回来,假如他们不留下这些文字,后人在了解这个时期北京历史的时候,也许会是一个空白。这种空白是不是一种遗憾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北京新京味儿”的征文活动,以及这本书的出版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说到新京味儿,您别以为这是标新立异。其实,这个“新”字没那么深沉。所谓的“新”,就是用新思维、新观念、新手法,来写新北京而已。现在有些北京人往往沉溺于老北京的温情,这种沉溺如果不能自拔,那就只剩下哀叹了。
老北京城的确让人怀恋,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当它华丽典雅的身影在我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谁不为之感叹呢?但您要知道历史的脚步永远是往前走的,当小胡同的炊烟和街面儿上的水屋子,只能在画儿里看到的时候,您还一门心思琢磨着煤球炉子上烤的窝头片儿,那不是用现实跟记忆较劲吗?要知道,作为皇都的北京,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已经一百多年了,当年的紫禁城已经成了故宫。皇上,您只能在书本里或影视作品中去寻找了。
一百多年,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小胡同变成了高楼大厦和大马路,许多老北京人也从二环路搬到了四环或五环以外。想当年,这些地方都是郊区,都是庄稼地。当北京的城区,由现在二环路以内的城圈儿,发展到昌平、通州、大兴、门头沟;当昔日的通县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的副中心,变为北京市政府所在地的时候,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是不是“奥特”?(落后)?了?京味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石头桩子。京味儿也要与时俱进,因为京味儿不是一潭死水,是活的。从这个角度说,提出新京味儿的概念,是有时代意义的。
当然,京味儿本来就是形而上的概念,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瞅着无形却有形,听着无意却有意。您跟一个老北京人在一起,甭多了,十分钟,您就能从他举手投足,从他的言谈话语中,品出京味儿来。
京味儿和其他地方的味儿有所不同,除了举止、性格以外,主要区别是语言。有人认为,京味儿语言就是儿化韵加北京土话。其实这是对京味儿语言的误解。什么是京味儿语言?用老舍先生的话说,就是大白话。老舍先生是这么解释的:“我总希望能充分信赖大白话。即使是去说明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和名词。名词是死的,话是活的。用活的语言说明了道理,比死名词的堆砌更多一些文艺性的。”您瞧,老舍先生作为京味儿文化的代表人物,把京味儿语言说得多透!
大白话就是北京人日常说的口语。用大白话写出的反映新北京生活的文章,自然就会带有京味儿。当然,您写文章要能用地道的北京人的口语,至少得在北京的胡同里生活五年。老舍先生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便成了点缀,不能一针见血地说到根儿上。话跟生活是分不开的。”?(以上摘自老舍?《我怎么学习语言》?)?
没在北京胡同住过的人,只要在北京生活几年,跟老北京人接触多了,便能自如地运用北京人的口语,用大白话写文章。本书的许多篇章,便能印证这一点。据我所知这一百多号作者里,有的是南方人,有的是东北人,还有几位是西北人。他们平时说话,都免不了带出一句半句家乡的口音,但写出的文章却有京味儿,确切地说是新京味儿。因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他们的足迹里有了新北京的印记,京味儿的气韵已经一点一滴地渗透到他们的骨血中了。自然,他们渐渐地也成了新北京的一分子,这恰恰是京味儿语言的魅力所在。
当然,本书的大部分作者是地道的老北京人,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的热爱是由衷的,对北京城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都熟稔于心,所以他们对北京的口语能驾轻就熟。这些用大白话写出的记录新北京的文章,多少能起到新京味儿语言的典范作用。俗话说:好茶不怕细品。“新北京新京味儿”的内涵,需要您翻开这本书慢慢品。只有细品,才能体会到它的韵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卷有益,并非
虚言。
是为序。
北京 如一斋
2020年12月6日
刘一达,京味儿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协理事,老舍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城区文联副主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味儿小说语言”传承人,北京读书形象大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