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30.53 3.9折 ¥ 79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赵勇著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37871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4196594
上书时间2024-12-19
一、研究背景
在开放条件下,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是各国政府力求实现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但在现实世界中,经济的失衡却是伴随一国经济发展的主流特征。就世界经济而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外部经常账户项目却呈现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这一特征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世界经济失衡格局逐渐形成。世界经济的失衡一直持续到2008-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在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达到历史顶点。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的对外失衡开始逐渐向平衡方向调整,对外贸易赤字无论绝对规模还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有所减少,世界经济进入再平衡调整时期。
就世界经济再平衡调整的原因而言,再平衡调整既有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后经济失衡的自发纠偏,也有美国政府再平衡政策的主动推动。如果说市场的自发调整对应着之前经济失衡风险的被动释放,那么政府政策的主动调整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之前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以及对于原有世界经济分工格局下美国经济收益的再评估。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对再平衡的关注不但反映了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心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谋求新的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政策选择。至于美国经济再平衡调整的路径,从现实实践来看,奥巴马政府更多的立足于国内经济政策,企图通过制造业部门的重振来实现国内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以实现经济失衡的调整。
特朗普政府则更多地诉诸对外贸易政策,企图通过激烈的贸易政策冲突将失衡调整的责任推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应该看到的是,尽管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推进失衡调整的手段存在差异,但目标指向都在于再平衡调整过程中,对本国利益的优先强调。
在本质上来说,无论是金融危机之前的世界经济失衡,还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反映的都是世界经济分工中不同国家比较优势以及经济分工角色的差异。在世界经济从失衡到再平衡的转换中,对应的也都是世界经济不同国家之间在利益实现和利益分配上的博弈和角力。只不过在世界经济失衡时期,失衡的形成更多是不同国家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自然反应,对应着相对更高的世界经济增长收益。而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时期,原有的世界经济增长逻辑遭到质疑,新的增长机制又未能完全建立,在世界经济红利创造不足的情况下,世界不同国家更多地在进行利益分配的努力。与之相对应,相较于世界经济失衡时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再平衡调整,世界经济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增长分化特征。世界经济增长的分化除了体现为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的差异之外,还体现为不同国家由温和到激烈的对外贸易政策冲突。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在探讨世界经济失衡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世界经济的运行特征进行考察,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进行讨论。具体分析时,我们尝试就如下的几个问题进行回答。
1.世界经济失衡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失衡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必然联系?经济利益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状况又是哪样?
2.在经济再平衡调整过程中,中心国家国内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化?世界经济的整体运行又有哪些显著特征?
3.金融危机后中心国家的经济全球化意愿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