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34.05 5.0折 ¥ 68 全新
库存20件
作者赵常青, 蔡之博编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69361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4361534
上书时间2024-12-12
第一章葡萄生产概况
日本是世界优质葡萄生产国,无论在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化发展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其葡萄果实品质优异,包装精美,运销畅达,产销平衡,在东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气候环境与葡萄栽培历史
1.气候条件
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充沛。主要分为北海道气候区(夏凉冬寒,降水少,受梅雨、台风影响小)、日本海沿岸气候区(冬雪夏雨)、内陆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太平洋沿岸气候区(受海洋影响,夏多雨、酷热、多雾,冬暖,多受台风影响)、濑户内海气候区(四周多山,丽日少雨)等。
从葡萄分布上看,北海道气候区葡萄栽培面积小,其他气候区种植面积较大,但分布不均衡。北海道纬度高(与我国东北相仿),气候寒冷,且降雪量大,但属于海洋气候,露地栽培葡萄同样可安全越冬。
日本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是发展抗病性强、花芽分化容易的巨峰等欧美杂交种品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发展设施栽培的动因。我国广大东部及长江以南地区,与日本气候相似,已经借鉴其发展经验。
2.葡萄栽培历史
自镰仓时代(1183年)初期的甲斐国(现在的山梨县)开始少量种植从中国引进的欧亚种葡萄的后代——甲州,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图1-1)。
到了大正时代(1912--1926年),从美国和欧洲引进了各种各样的品种主要作为酿酒品种试栽,但多以失败而告终,只有美洲种玫瑰露和欧美杂交种早生康贝尔等作为鲜食兼酿酒品种得以发展,至1935年时,已发展到8000hm2。
1941-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葡萄的栽培面积大幅下降。其后在1955-1975年,在政府的鼓励下葡萄栽培面积迅速增长。期间在葡萄种植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塑料薄膜和脱毒苗木等新技术,大大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
到1980年,日本葡萄发展到顶峰,面积达27900hm2。后来面积逐年减少,2000年减少到20000hm2,到2016年,只剩下17 000hm2。
日本葡萄树体更新周期长达30~50年,到处都能看到树龄30年以上的大树,体现了日本葡萄文化的传承,也反映出市场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图1-2)。作者考察发现,葡萄产区无新建园现象,新植只限于老树更新;也看到许多弃管的葡萄园(图1-3),系人口老龄化无人管理所致。如今政府也出台政策,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
……
本书通过九章讲述了日本鲜食葡萄的产业概况、主栽品种、栽培技术模式、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采收包装与市场及葡萄文化。详细介绍了日本葡萄生产实际, 着重介绍了“阳光玫瑰”葡萄的栽植技术与要点。但由于考察时间较短, 没能亲历生产的各个环节, 很多资料编译自日本葡萄相关网站和书籍, 也有少部分资料选自国内所发表的相关文章, 同时由于作者视野及水平所限, 难免有不当之处, 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