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65.07 5.5折 ¥ 118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美) 加里·E. 史密斯编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99026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4322969
上书时间2024-11-17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改变:以德国奥
尔夫教学法的逐渐进入为契机,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开始了放眼看世界的历程。
最初,教学法以其直指人心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慢慢
地,我们对音乐教育学的概念逐渐扩展到对整个学科领域的探究,音乐教育学领域
宽广博大的研究范畴开始呈现: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脑科学与音乐教育、音
乐教育管理、音乐教育比较研究、音乐课程论、音乐教育评估、音乐教育社会学与人
类学、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治疗等,学科意识由此觉醒,音乐教育学领域开始进入空
前发展阶段。
至此,学界已对学科疆域与内部体系等结构性问题基本达成共识,音乐教育学
学科界定逐渐清晰。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前身是 1927 年的国立音乐院师范科。在近一个
世纪的风雨历程中,音乐教育专业在时断时续的办学历程中坎坷前行。然而,该专
业的教育者们始终不忘初心,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础教育专才,并从中产生
了我国第一位基础教育领域的音乐教研员,以及大量进入一线教学单位和音乐教
育理论研究与音乐推广领域的音乐教育者,对我国的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十分积
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音乐学院历任领导都对音乐教育专业的重建、管理与建设给予了最大可
能的支持。贺渌汀院长一直心系国民音乐教育,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便创立了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会;江明惇院长在贺老的大力支持下,于 1997 年重建
了音乐教育专业,并亲自兼任音乐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他们对国民音乐教育的
深切期望、对专业音乐学院所需承担的面对社会大众的音乐教育的责任等,都有着
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因而给予了该学科足够的自由空间,使其能够遵循其特定轨迹
健康成长。即便是在上海音乐学院经济困难的岁月,他们也没有任何学科藩篱与
偏见,给予了诸多雪中送炭式的帮助,使得该学科得以迅速成长与发展。
进入 21 世纪之后,音乐教育系充分继承了自国立音乐院时期师范科的优质教
育、精品教育的传统,发挥了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化平台的影响力,在学科建设上精
益求精,砥砺前行,追求一流。
自 2004 年开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团队在国内、国际音乐教育专业基
础与音乐技能等各类比赛中展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2004、2014 年两次参加教育
部主办的“珠江杯”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均获得五项全能团体冠军、个人冠军;
2012 年获得美国辛辛那提世界合唱比赛女生组金牌冠军,之前共获得同类比赛金
牌六枚。
我们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的立意与视野,在国内首次正式提出了以音乐教育学
理论与实践为专业主干课程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理论框架,进行了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构建了一套扎实的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体系。该学科构建
理论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之后,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与
认同。
在上海音乐学院自由开明的学术环境下,音乐教育系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开始了第一轮理论丛书体系建设。在 2010 年左右,第一批 30 本左右的专著、译著
与教材相继出版。该轮建设获得上海市教wei“教育高地”项目支持。 2014 年,成果
之一的钢琴系列教材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之后,音乐教育专业开始进入学科建设的快车道:余丹红主编的《中国音乐教
育年鉴》是我国唯一的音乐教育行业年鉴,被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
大学和香港大学等大学的图书馆收藏;余丹红策划出品的“中国音乐教育(MEIC)
系列纪录片”在腾讯等视频播放软件播出后,得到了国际同行的热情回应,为世界
了解中国音乐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013 年开始,余丹红教授领衔的上海市“立德树人”重点人文基地“音乐教育
教学研究基地”成立;2015 年,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项目“音乐教育学团队”
获批成立。上海市教wei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和资助投入,将音乐
教育学科的研究得以顺利往纵深推进。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音乐教育学研究团队开始加大音乐教育学理论著作撰
写与翻译工作的步伐,大批购买国际一流学术出版社(如 Oxford University 出版社、
Springer 出版社、R&L Education 出版社、GIA 出版社、SAGE 出版社)的音乐教育
著作版权,批量翻译出版音乐教育学科代表性专著,在音乐教育学领域有效填补了
我国与国际前沿研究之间的沟壑——这是争取与其他国家平等学科对话的必要前
提与保障。同时,我们也针对一线教学与社会教育需求,有指向性地为具体受众群
量身定制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型教材。
感谢我研究团队的同仁与朋友们,正是由于大家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忘我奋
斗、不懈追求,才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落地,一切成为可能。他们是:
中国音乐学院刘沛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师:章艺悦、谢铭磊;
华东理工大学王懿教授、曹化勤教授;
上海优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计乐先生和他的团队;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高超、罗中一;
留学海外的学生们:吴悠、顾家慰、郭容、胡庭银;
以及我亲爱的同事杨燕宜、彭瑜、胡青、蒋虹等诸位教授,还有相伴十几年的学
生兼同事陈蓉和颜悦。
感谢给予我研究项目支持的坚强后盾:上海市教wei基础教育处、上海市教wei科
研处、上海市教wei教研室、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和
上海音乐出版社。
本套新丛书的产生,是在上海市教wei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得以付诸实施的。
我深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未来音乐教育学大厦的进阶之石。当下我们所
做的这些工作,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光荣使命,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建
设与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与支持、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格培养
有着重大作用的事业。它所承载的不仅是音乐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承载着“人的教
育”的神圣命题。成功的音乐教育可给予多元情感体验,从而使人拥有更为丰富而
润泽的人生。虽然,它不能一鸣惊人,也不能创造直接的物质财富,然而,正是这种
“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功用,才真正体现出“百年树人”的意蕴。
这,也就是音乐教育研究最终指向的理想与目标。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余丹红
2017 年 7 月 7 日
杰出的行进乐队和鼓乐队1 建立在拥有坚实基本功的基础之上,表演水平会随着基本能力的成熟而提高。因此,对于任何一名乐队的领导者来说,掌握乐队训练的持续性和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数十年来,从在体育项目及游行中仅供娱乐,到在比赛和节日中进行表演,行进乐队和鼓乐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而如何在各种各样的演出中建立一个“万全之策”来应对各种场景,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并不令人惊讶的一点是,在组建行进乐队时,没有可以被普遍应用的标准化术语以及教学方法或方案设计指导。为了弥补这一空白,一些组织机构用他们自己的方法以谋求表演的一致性。这本书会对创立一支新的乐队或提升有一定基础的乐队有所帮助。一套完善的制度化体系可以使表演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对于一支行进乐队来说,创建和完善一套制度化体系相当重要。
余丹红,女,上海音乐学院音音乐学博士,教授、硕博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专业音乐教育委员会理事、音乐教育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曙光学者、ISME(国际音乐教育协会)会员。
《行进乐队的构建体系与训练方法大全》一书, 是"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译丛"系列中的一本实用类教程。该译丛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第三分社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上海市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于2015年共同构想并付诸实施的学术出版项目。本书主要介绍在组建行进乐队时的一些普遍应用的术语以及教学方法和方案设计等,帮助我们建立一支行进乐队。
行进乐队这种表演形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将演奏管乐器与队列、舞蹈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现代我国各个学校管乐教育蓬勃发展,行进乐队作为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如何组建与训练行进乐队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行进乐队的构建体系与训练方法大全》一书找到,其中包括组建行进乐队时的一些普遍应用的术语以及教学方法和方案设计等,帮助我们建立一支行进乐队,或提升有一定基础的行进乐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