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简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59.29
6.1折
¥
98
全新
库存36件
作者李翔, 一森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68756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4685375
上书时间2024-1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史与考古学士,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硕士。从事国际展览及策展工作。
一森,谢菲尔德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硕士学位,从事博物馆国际展览工作。"
目录
本书是一部梳理博物馆历史、探讨博物馆形态和功能演变的轻科普读物。作者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对“文明和理性的殿堂”的描绘以及博物馆的“前身”--16世纪的个人收藏空间“珍奇屋”说起, 分阶段梳理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呈现了在从最初的“学者朝圣中心”到如今的“城市名片”“大众打卡圣地”这一过程中, 博物馆在形态、功能、展陈方式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同时细数博物馆与艺术家、博物馆人之间的恩怨纠葛, 探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博物馆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内容摘要
一线博物馆人倾心打造的一部世界博物馆进化史,全面呈现了18—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完整还原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全书以时间为轴,真实记录了博物馆从文艺复兴时期乌托邦式的“知识神殿”、战争期间的“精神庇护所”,到纯粹的“白立方”艺术空间,再到今天城市复兴中的“地标”“名片”这一过程中的蜕变,展现了博物馆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的角色,探讨了博物馆形态、功能的演化;并针对博物馆当下面临的困境,试图从历史的时空中找到原因和线索。书中还配有100幅高清彩色插图,意在打造一场“纸上艺术展览”,让读者足不出户收获逛展体验、接受艺术熏陶。
主编推荐
"1.今天的博物馆还是博物馆吗?
作为人类艺术文明的承载者之一,博物馆曾经一度享受着特殊礼遇,成为人们朝拜的对象;即便战争期间,它也在《海牙公约》的庇护下得以避开炮火的侵扰。然而博物馆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形态还是功能或社会影响,都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很多人看来,现代社会逐渐商业化、多样态化的博物馆,已经与艺术这个圈子渐行渐远。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博物馆还是博物馆吗?
这也是一度困扰本书作者李翔和一森老师的一个问题,而正是对这一问题答案的追寻,形成了本书最初的框架。完整梳理下来,作者发现,尽管在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博物馆一直处在“变形”和“进化”中,但它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的使命却从未发生改变,那就是——改造社会。和平时它为人们展示艺术、讲述历史,战乱时它为人们带来精神慰藉,经济萧条时它又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外表或冰冷或圆融的博物馆,看起来似乎遗世而独立,拒人于千里之外;而当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又显得如此包容和亲切。至此,作者已有了答案,相信你也一样。
正如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在序言中所说:“在这个繁忙而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博物馆似乎成为国际对话的平台,成为一片难得的美丽而平静的绿洲。”到了今天,在艰难中求生的博物馆看起来确乎变得功利、不再纯粹,但谁能否认,它依然在为履行服务大众、改造社会的使命,而努力着呢?
2.我们为什么要参观博物馆?
我们为什么要参观博物馆?
可能很多人参观博物馆,只是为了打卡拍照;孩子参观博物馆,也多半是家长的安排。真正带着欣赏艺术、学习历史目的,并有所收获的逛展人又有几个呢?曾经的博物馆是艺术的殿堂,是高知才得以踏进的圣地;到了今天,却沦为网红打卡地、照片里的背景。是博物馆变了,还是逛展的人变了?
博物馆当然变了,它变得更接地气,只为服务更多的群体;至于逛展的人,范围确乎扩大了,但认知上却似乎没跟上。于是一本又一本关于博物馆的书问世了,试图告诉人们“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之美”在何处。但似乎仍然不够,于是“90后”博物馆人坐不住了,他们想要借由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在地实践经验,为读者还原博物馆最初的模样,以及博物馆如何一步一步变成如今的模样,并带领读者从一场聚焦博物馆的“纸上艺术展览”开始,学会如何沉浸式地逛展,并真正理解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