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散汉语新诗的跨界艺术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流散汉语新诗的跨界艺术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42.64 6.3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亚思明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29999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4362894

上书时间2024-10-31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本书主要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汉语“流散诗人”为例, 在“世界诗歌”已然构成全球共享文化资源的时代背景之下, 探讨“流散写作”对汉语语言文学变革的影响。所择选的七位代表性诗人分别为北岛、多多、张枣、犁青、木心、梁秉钧和严力, 共同的特征是其文学启蒙阶段曾深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 八十年代前后陆续流寓海外, 并在跨国迁徙和国际漂流中逐渐获得一种反观中西的双重视野及“对位”整合的创新机遇。其近期写作由此而呈现出心史追寻和传统回归的整体性变异。

内容摘要

就全球范围来看,正如《现代诗博物馆》(1960)编者、德国诗人恩岑斯贝格尔所注意到的,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构想到20世纪下半叶已经几近成为现实。原因在于,“流散”(Diaspora,又译:离散、散居、飞散)的扩展和交流的深入使得20世纪诗人之间的潜移默化和相互渗透渐成风尚,不同文化基因彼此杂合,打破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本质主义观念——不再将某一地域文化看作固有的本源。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探讨汉语新诗的“流散写作”,是一个新的跨东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流散写作”始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中期以后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诗人和作家的移民,其异质文化漂流使得汉语写作的场域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地缘变化,特别是当生活和写作超越地理疆域,交通和通信方式的多元便捷使得跨文化迁徙演变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自我放逐,跨文化移民充当起作品的中心角色或决定性人物,语言——唯有语言才是文学赖以存在的家园。因此,对当今汉语“流散文学”中具有先锋前沿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批诗人予以考察,无疑是深具历史全局观和发展前瞻性的一项尝试。

此外,诗歌作为一种与文明休戚与共的精神探索,其兴衰走向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娱乐的泡沫引领着文化消费市场,汉语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唯有重建诗歌的精神家园,修复古典诗意,重拾身份自信,最终留下薪火相传的文化创造力,才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立身之本。在此种意义上,“流散诗人”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弘扬、对汉语文学现代性的推进、对“心灵的故乡”的重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流散研究”以及“流散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文化研究的视野。从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绝大多数获得者,如奈保尔、库切、耶利内克、略萨等的“流散”背景,不难看出“流散文学”世界范围的走俏,同时也相应地激发了学界对“流散研究”的热情。在华人学者当中,较早着眼于这一命题的当属周蕾(ReyChow),其成名作《流散书写:当代文化研究的介人策略》①,尝试以流散特质重新解读香港文学的当代创作。现居新加坡的澳大利亚籍华裔学者王赓武(Wang Gungwu)和美籍土耳其裔学者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也是这方面的代表性学者。前者着重考察的是华人的跨文化移民及其后果,后者则讨论包括华裔在内的整个亚裔社群在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终身教授李点的专著……



精彩内容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主要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汉语“流散诗人”为例,在“世界诗歌”已然构成全球共享文化资源的时代背景之下,探讨“流散写作”对汉语语言文学变革的影响。所择选的七位代表性诗人分别为北岛、多多、张枣、犁青、木心、梁秉钧和严力,共同的特征是其文学启蒙阶段曾深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八十年代前后陆续流寓海外,并在跨国迁徙和国际漂流中逐渐获得一种反观中西的双重视野及“对位”整合的创新机遇。其近期写作由此而呈现出心史追寻和传统回归的整体性变异。本书也旨在追踪个人、群体及其带动下的文学变革的一段生动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将中国文学问题与世界文学趋势互引为鉴,尝试去做一种跨地域、跨语际、跨文化的新型人文社科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