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28.64 3.7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健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476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68DD247A69A14501B64
上书时间2024-09-29
序言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与质量发展趋势向好,但同时暴露出的披露内容与现实履行情况不一致现象已逐渐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与担忧。对企业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找到对应原因并做出改变已不仅是学术范畴内的工作。如何避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与现实履行之间不一致情况的发生,保护公众与社会权益,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以企业社会责任实际表现为研究背景,企业首先需要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因此逆推前因,从政府信号机制入手,兼顾对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前因分析。本研究期望形成以政府释放信号为开端,以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为节点,以披露与履行表现差距为探索终点的完整研究链。本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实现在社会责任参与上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也为政府在社会责任监管与政策制定上提供决策支撑。
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影响分析。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概况,发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与政府政策方针的出台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因此选择从企业政治策略下的政治依赖(政治关联、政治印记、财务资源)视角出发,研究影响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因素和机理。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和财务资源在对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细化研究中发现,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层级的政府期望与需求产生的制度压力冲突,中央政治关联对报告发布会产生正向影响,地方政治关联则会产生负向影响。在对已有政治关联企业的分析中发现,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加珍惜与政府间的政治联系。政治印记对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产生负向影响,尤其在考虑获得自身合法性地位及获得与政府友好关系机会的情况下,政治印记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显著强于国有企业。
(2)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影响分析。在对已发布报告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首先理清了所有制形式影响社会责任的悖论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参与表现上并无明显差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优于民营企业的传统印象可能是由企业规模造成的。其次,基于组织成本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企业规模与行业竞争度对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的影响,并应用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其间复杂的影响变化。具体而言,企业规模与行业竞争度均对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产生正向影响,特别是竞争性行业的履行实质性水平高于垄断性行业。此外,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即门槛阈值之前,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水平会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降低;达到门槛阈值,进入大规模企业范畴,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水平会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提升。
(3)外部监督的中介作用影响分析。本研究基于期望理论与公共压力视角,对外部监督下的社会期望与政府监督在影响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期望在企业规模和行业竞争度两个层面上都会对履行实质性影响机制过程发挥中介作用;政府监督作为另一种外部监控手段,会对规模更大的企业产生更强的监控与督促作
用。因此,社会期望与政府监督作为第三方外部手段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更加真实地参与和完成社会责任相关工作。本研究以2015年至2017年95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其中290家已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为观测样本,通过构建相关影响关系模型,应用面板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工具进行实证分析,为深入研究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和已发布报告企业的履行实质性问题寻找新的理论路径与实证依据。
本研究创新点如下。
(1)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建立了从政治依赖视角出发分析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前因的机制模型。本研究探讨了政治依赖视角下的政治关联、政治印记、财务资源因素对企业是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机理,并通过细化研究,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治关联在不同情境下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不同作用,为企业社会责任参与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路径。
(2)运用组织成本理论,突破性地提供了从企业内部成本视角出发分析影响社会责任现实表现的新方法。在社会责任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通常只注重企业外部成本对社会责任问题造成的影响。从内部视角出发,运用组织成本理论解释企业在参与社会责任披露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组织内部变化,可以更直观地说明企业在社会责任参与机制上的现实情况。引入组织成本理论可以扩展对企业社会责任参与模式问题研究的理论路径。
(3)运用门槛效应分析方法,克服研究局限,揭示了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变化的内在机理。以往研究结论仅表明相关因素对社会责任有影响,但不能给出具体的影响变化过程。应用门槛效应模型可以分析出相关变量对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更为复杂的内部影响机理。对于探讨企业规模与行业竞争度变化对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的影响,门槛阈值和置信区间可以更为科学、全面地展现变量对履行实质性的不同影响过程,为深入社会责任参与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性支撑和可靠结论,进而有助于发现社会责任现实参与过程的客观规律。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已发布报告企业出现社会责任披露与履行表现不一致现象的前因,并用门槛效应方法深入挖掘了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实质性变化的内在机理,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与政府长效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2021年7月
近年来,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与质量趋势向好,但同时暴露出的披露内容与现实履行情况不一致问题已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找到问题原因并做出改变已不仅是学术范畴内的研究工作,让企业避免报告披露内容与实质履行之间不一致情况的发生,保护公众与社会权益,已经成为现阶段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企业在社会责任参与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也为政府的社会责任监管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
李健,经济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合作指导教师,获第七届“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称号。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12部(含合著、参著);作为课题组长和主要研究人员完成课题40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专项重点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统计局重点资助项目、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课题,以及其他省部级和企业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两次,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其他奖项四次。
孙海尧,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2
1.1.1 现实背景 2
1.1.2 理论背景 5
1.2 研究意义 8
1.2.1 理论意义 8
1.2.2 实践价值 10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
1.3.1 研究内容 12
1.3.2 研究方法 14
1.4 逻辑结构与技术路线图 15
1.4.1 逻辑结构 15
1.4.2 技术路线图 18
1.5 研究的创新点 19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2.1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综述 22
2.1.1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概述 22
2.1.2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定义 30
2.2 CSR履行实质性综述 36
2.2.1 CSR履行实质性的定义 36
2.2.2 CSR评价方法概述 40
2.3 影响CSR披露的相关研究综述 46
2.3.1 政治策略下的CSR披露 46
2.3.2 政治合法性与CSR披露 48
2.3.3 政治依赖与CSR披露 49
2.4 影响CSR履行实质性的相关研究综述 55
2.4.1 CSR履行实质性相关研究 55
2.4.2 所有制结构与CSR表现 58
2.4.3 行业竞争度与CSR履行实质性 60
2.5 外部监督的中介作用 63
2.6 文献评述 66
第 3 章 CSR披露影响研究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9
3.1 CSR披露影响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模型 70
3.1.1 资源依赖理论 70
3.1.2 企业政治行为 71
3.1.3 政治依赖对CSR披露的影响关系模型 73
3.2 CSR披露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假设 75
3.2.1 政治关联对CSR披露的影响 76
3.2.2 政治印记对CSR披露的影响 78
3.2.3 财务资源对CSR披露的影响 79
3.3 本章小结 80
第 4 章 CSR披露影响研究的实证检验 81
4.1 样本选择 82
4.2 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83
4.3 模型设计 87
4.4 CSR披露影响研究的实证分析 89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89
4.4.2 假设检验与分析 93
4.4.3 稳健性分析和检验 98
4.5 本章小结 101
第 5 章 CSR履行实质性影响研究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03
5.1 CSR履行实质性影响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模型 104
5.1.1 企业规模对CSR履行实质性的影响 104
5.1.2 行业竞争对CSR履行实质性的影响 109
5.1.3 外部监督在影响CSR履行实质性机制中的
中介作用 112
5.2 CSR履行实质性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假设 117
5.2.1 所有制形式与CSR履行实质性 117
5.2.2 组织成本、公司规模与CSR履行实质性 119
5.2.3 行业竞争度与CSR履行实质性 124
5.2.4 外部监督的中介作用 126
5.3 本章小结 129
第 6 章 CSR履行实质性影响研究的实证检验 131
6.1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 132
6.2 模型设计 138
6.3 CSR履行实质性影响研究的实证分析 141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41
6.3.2 模型检验与模型形式选取 143
6.3.3 实证结果分析 147
6.3.4 稳健性分析和检验 154
6.4 企业规模与行业竞争度对CSR履行实质性门槛效应分析 154
6.4.1 门槛显著性检验和置信区间 155
6.4.2 门槛效应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157
6.5 本章小结 159
第 7 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161
7.1 主要研究结论 162
7.2 政策建议 166
7.2.1 政府层面 166
7.2.2 企业层面 167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169
7.3.1 研究局限 169
7.3.2 未来展望 170
附录1 171
附录2 184
参考文献 193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日渐向标准化和刚性化约束的趋势发展。
国际方面,2010年11月1日,由联合国倡导发起,5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4 个国际组织参与制定的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在瑞士日内瓦发布并正式实施,全球众多国家及区域化组织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国家法律条文和企业发展战略之中。2011年10月,欧洲联盟发布的《新版欧洲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报告2011—2014》中细致规划了社会责任的相关行动议程。2009年12月,印度公司事务部发布了《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自愿准则》,旨在帮助企业制订社会责任发展战略。2010年4月,印度联邦政府对2009年自愿准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发布了《印度企业社会、环境和经济责任自愿准则》,从九大方面指导印度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同时要求印度重工业和公共企业部所属的印度国企强制试行CSR准则,强制提取0.5%~4%的公司利润投入CSR活动。法国政府强制要求所有在一级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都要遵从2001年颁布的《诺威尔经济管制条例》中相关法律条例,包括必须披露雇员劳工、健康与安全、环境、人权、社会与社区参与等方面的信息。2006年,英国修订了《公司法》,自此伦敦证券交易所就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按年度发布有关环境、劳工和社区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以便向社会完整清晰地反映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2012年2月,英国政府宣布加强上述要求,自2013年起,全部1800多家上市公司还需额外测算并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帮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上市企业可能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的相关隐形成本。2012年8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采纳并实施《多德-弗兰克法案》及其他相关规定中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条例,要求从事石油、天然气及矿产开发的上市企业详细披露其每年为获取资源向政府支付的相关费用信息(包括特许使用权费、生产授权费、基础设施整改费等),希望通过透明的社会信息共享避免商业活动中可能滋生的官员贿赂和政府腐败等问题。
国内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加入WTO,CSR也日渐成为我国社会和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受到普遍关注。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6年10 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008年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中央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努力成为国家经济的栋梁和全社会企业的榜样”。在政策性法规和合法性信号的指引下,国内各企业陆续发布CSR报告。
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努力通过刚性化手段促进和规范CSR的信息披露及切实履行,CSR报告发布数量逐年增长,披露内容日趋完善,但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即企业在社会责任对外披露与现实履行表现方面的差异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客观现象(Wickert,2016),也成为当前越来越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现实的市场经营活动中,涉及此问题的案例很多。环境营销公司Terra Choice在2007年发布了一份报告,调查了美国和加拿大有关零售商Big Box的1018种产品,结论显示,除1个产品之外,其他所有产品都被证明以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Terra Choice,2007)。2009年的后续跟踪研究还发现,有更多产品都披露了环保声明,然而声明涉及的2219种产品中至少有98%的产品触犯了“绿色环保七宗罪”其中的一条。我国财政部2012年对170家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显示有125家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侵害了投资者权益并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从数据上看,2008年到2017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发布CSR报告5894份,其中经过第三方机构鉴证的CSR报告仅占总量的3.77%,报告质量很难得到充分保证,出现披露内容与履行情况不一致现象的可能性极大。哈佛大学的Marquis(2014)教授也曾在调研1600 家中国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后指出,CSR披露与真实的CSR履行活动确实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现阶段研究与合理化解决该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本书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企业在社会责任参与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也为政府的社会责任监管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
近年来,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与质量趋势向好,但同时暴露出的披露内容与现实履行情况不一致问题已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找到问题原因并做出改变已不仅是学术范畴内的研究工作,让企业避免报告披露内容与实质履行之间不一致情况的发生,保护公众与社会权益,已经成为现阶段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企业在社会责任参与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也为政府的社会责任监管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