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40.39
5.9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总主编方剑乔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0736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325362
上书时间2024-09-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中华医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诚夷夏百姓之瑰宝,中华文明之荣光。
浙派中医,守正出新,名家纷扬。固钟灵毓秀之胜地,至道徽音之华章。
浙中医大,创业惟艰,持志以亢。
甲子校庆,名医辈出,几代芳华。
通过本书,希望各位中医学者与中医爱好者能领略一代“国医大师”的成长与成才之路,也衷心祝愿各位同道在中医之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从而薪火相传,不负韶华。
目录
本书是“浙江中医临床名家”丛书之一, 介绍了浙江名医盛丽先。盛丽先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儿科学术带头人。本书共分六章: 中医萌芽、名师指引、声名鹊起、高超医术、学术成就、桃李天下。重点介绍了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全书涉及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 结合具体病例展现了中医中药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小儿肾系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在省内具有领先地位, 如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提出“肾病治脾”的学术观点, 创立“固元汤”; 治疗紫癜性肾炎率先提出“辨病辨证、精选主方”的策略, 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分型、病理类型诊治。
内容摘要
本书是“浙江中医临床名家”丛书之一,介绍了浙江名医盛丽先。盛丽先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儿科学术带头人。全书内容共分六章:中医萌芽、名师指引、声名鹊起、高超医术、学术成就、
桃李天下。重点介绍了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全书涉及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结合具体病例展现了中医药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小儿肾系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效验尤,如
提出“肾病治脾”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的学术观点,创立“固元汤”;率先提出“辨病辨证、精选主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策略,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分型、
病理类型诊治。
本书可供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者及在校学生阅读使用,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参考。
精彩内容
第一章中医萌芽第一节 西子湖畔医学梦杭州,这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可当之无愧地被冠上“人杰地灵”之名,“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正如王安石的感叹,此地人物风华,代代相承,不输京华之地,也孕育了诸多著名医家,如明清时名医张志聪,其创立钱塘医派后,就曾将其书院——侣山堂构建于浙江钱塘胥山(今杭州吴山)脚下,此地亦是当时钱塘医家进行医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学术影响了一大批古今医家。
在很多杭州人眼里,今天的十五奎巷是一条美食街,巷子不长,从头走到尾只有几百米,一眼就能望到底。这条巷子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城隍牌楼巷,接丁衙巷,一头连着中山路,一头连着吴山。从鼓楼那头数过来,一路全是餐馆,每到饭点就人满为患。据说明朝时候,这巷子里习武之风颇盛,曾出过10位“武状元”,因此这条巷子被称为“十武魁巷”,后来喊着喊着就成了“十五奎巷”。
故事的真假不必细究。
也就是在吴山脚下的这条小小街巷里,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户普普通通的盛姓人家迎来了新的成员——盛丽先。虽然没有煊赫优渥的家世,但父亲勤恳踏实,母亲勤俭善操持,因此姐妹兄弟五人也度过了无忧无虑、温饱幸福的童年。小小家庭诚实宽厚、善良节俭的家风深深地烙在盛丽先的心中,并影响了她的一生。
1950年,即新中国诞生后第一年,盛丽先进入十五奎巷小学,并在那里度过了6年小学时光。现在60余年风雨过去,当年的小小学堂已在历史风烟中化为尘埃,当年的小小孩童,已披挂上岁月的痕迹,却老当益壮,仍奋斗在临床的第一线。
1956~1962年,在杭州市第五中学,盛丽先度过3年初中、3年高中时光,就此完成12年的基础教育,是在新中国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下接受教育的第一代人。
西子湖畔的市井生活,并不如文人豪客长久吟诵的“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那般充满浪漫主义的迷幻,不过是一家七口,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复一日,日升月落,伴着城隍阁的钟声,静静成长的小儿女,渐渐老去的父亲母亲。来不及叹一声“寂寞山城人老也”,垂髫小儿已到了考大学的年纪。
第二节 懵懵懂懂入岐黄1962年,盛丽先高中毕业参加高考,阴差阳错地进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学习。
当时报考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的她却收到了中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年的高考招生目录中没有中医学院,那么这份录取通知书从何而来呢?原来,1960年起,当时的浙江
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并人浙江医科大学,成为浙江医科大学的一个学院,名为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校址就在庆春街原浙江大学的旧址,其生源是从当年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录取的300名新生中临时抽调的,考虑到中医学习中需要较好的国学功底,择语文成绩较好的20名学生组成了当时那一届的中医学生。就这样,在懵懂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