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军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将军台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14.23 4.1折 35 全新

库存20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世芬著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1161053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4016807

上书时间2024-08-30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世芬,笔名水云媒,祖籍河北沧州,现居石家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党校教职,专栏作家。近年在《中国作家》《散文》《读者》《文学自由谈》《今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50万字,多次获各级散文奖,入选中小学课本读物。所撰写的《红楼梦》人物随笔在《燕赵都市报》开设有“至味红楼”专栏,并被多家报刊以及网络公众号转载、播音、推介,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 用凝炼流畅的语言讲述了2021年“时代楷模”“绿化将军”张连印从军报国40年, 解甲不懈志, 退休后, 深念组织培养之恩, 心怀乡亲养育之情, 抱定治理风沙、植树造林、为民造福的如磐信念, 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 毅然回到家乡, 扎根在风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绿化荒山、防风治沙, 改善生态、造福村民, 即使身患癌症直至癌细胞转移扩散, 依然斗志不减, 手术不到一个月, 就重返荒山继续植树造林, 以军人特有的勇气和毅力披荆斩棘, 勇往直, 18年来, 带领团队绿化荒山近两万亩、植树两百多万株, 将昔日连绵的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 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用生命书写了革命军人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的拼搏底色的感人事迹。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坚定的五十八岁理想 山西省左云县介于北纬三十九度四十四分至四十度十五分之问。这里是张连印的生命原点、地理起点,也是他人生的落脚点,更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地理带。 据说,北纬四十度线是一条神秘的横轴。打开中国政区图,你会惊奇地发现,北纬四十度线横穿了中国诸多各具特色的城市和风景区:丹东、秦皇岛、北京、大同、鄂尔多斯、乌海、酒泉、嘉峪关、敦煌、玉门、罗布泊……在这条神秘的中国自然脉络上,长城就是其上一个神奇的存在,蜿蜒盘桓一路向东,横亘在中国北方。多个民族在它的两侧相互打量、试探,彼此凝望,干戈玉帛,封狼居胥……这一条地理带不仅是不同山脉的接续连绵,还同时凝聚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血脉。 有了这样的地理起点,谁还能怀疑北纬四十度投射到张连印生命里的那些雄浑与传奇呢? 幸与不幸的交织 1945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但连年的战争使得地处晋北高原的左云县灾难深重。张连印恰恰出生在这一年中最冷的月份——1月。冰天雪地,西北风肆虐,张家场村一个被无边的贫穷笼罩着的四面透风的家中,响起了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张连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爷爷奶奶已然老迈,父亲张弘虽正值壮年,却因终年劳作,积劳成疾。几年后的一天,张弘正在山上劳作,突然感到浑身不适,头重脚轻,天旋地转,强撑着回到家后,病情一日重似一日,直到有一天躺在炕上再也没能起来。 这时已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张连印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命运第一次向他露出狰狞的獠牙,全家人长时间沉浸在无边的悲痛中,几近崩溃。好在有大伯张浸、三叔张元的帮衬,乡亲们也帮着他们排忧解难,纷纷送来米和面,接济着这个没有一点儿经济来源的穷家。 幼小的张连印懵懂地面对着这残酷的现实。一次大伯张浸帮着他们挑水时,他悄悄地跟到井台,突然拉住大伯的衣襟,扑闪着眼睛问:“我爹真的出远门了?”一句话把大伯问得泪流满面,他放下水桶把侄子揽进怀里说:“是出远门了,很远很远,远得都回不来了。” 虽然似懂非懂,但张连印从此知道了生活中再也没有了父亲。那一刻,他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明白了自己虽然年幼,却是家里的男子汉,所以他帮着爷爷料理家务,帮着母亲照顾刚刚出生的弟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又过了一年,爷爷奶奶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媳,心想,年轻的儿媳理应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于是,他们强忍悲痛劝说儿媳改嫁。 此后多年,三叔张元的儿子、张连印的堂弟张连雄经常听父辈们讲起当初张连印母亲改嫁时的往事。“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年仅六岁的我大哥,坚决不离开我爷爷奶奶,下定决心留下来照顾日渐老迈的两位老人。”至今想起来,张连雄依然泪光闪闪。 这个六岁孩子的所思所想让邻居们大吃一惊;同时,随着母亲和弟弟的离开,张连印成了孤儿。 张连印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投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的怀抱。 张家场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自从张连印家遭遇了各种变故后,村里的人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这个无助的家。村干部多次登门,告诉张连印的爷爷:“如今是新中国了,有我们吃的,就不能让你们饿着;有我们在,你们就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有人帮忙种地,有人送来粮食,全村男女老少都惦记着张连印这个可怜的孤儿。当然,人们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谦和知礼的孩子。村里的女人们承包了他们全家缝补洗涮的事,这使得小小的张连印从头到脚都十分清爽整洁……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上去很小的事,却在张连印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爱和感恩的种子。 大伯张浸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也算远近闻名的“秀才”。当初他目睹了小侄子在母亲改嫁时稚嫩而坚定的眼神,料定他日后必有建树。他和三弟张元商量,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地把张连印拉扯大。 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刚刚过去,大伯和三叔的家境都不富裕,尤其是大伯家,有六个孩子,全家八口人全凭大伯一个劳动力勉强支撑。但他们总会节省出一点儿粮食接济张连印家。更为难得的是,张浸会抽时间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全部教给侄子:背《三字经》《千字文》,打算盘,背乘法口诀……张浸在某种程度上承担起了做父亲的责任。 P11-15

精彩内容
本书作者刘世芬以扎实深入的采访,秉持“以细节见精神”的写作手法,以摹写人物精神为指引,挖掘真实感人的细节,用生动鲜活的笔触,讲述了“时代楷模”张连印退休后,解甲不懈志,回到家乡带领团队经过18年艰苦奋斗,义务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的感人事迹,塑造了一位新时代军人的光辉形象,催人泪下,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长篇报告文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