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罗振玉讲中国传统文化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罗振玉讲中国传统文化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罗振玉讲中国传统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罗振玉讲中国传统文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23.06 2.9折 79.8 全新

库存7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振玉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40731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9.8元

货号9787550040731-79.8

上书时间2024-07-24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吴伯雄

 

 

 

梁启超说:“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的确,学术的盛衰,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象与文化氛围。民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内忧外患,较之晚清,更为剧烈,中华民族几乎已经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而就是在这样日月无光的民国时代,却涌现出了一批批大师,他们不但具有坚实的旧学基础,也具备超前的新学眼光。加之前代学术的遗产,西方思想的启发,古义今情,交相辉映,西学中学,融合创新。因此,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王国维、鲁迅、胡适、冯友兰、余嘉锡、陈垣、钱穆、刘师培、马一孚、熊十力、顾颉刚、赵元任、汤用彤、刘文典、罗根泽……单是这一串串的人名,就足以使后来的学人心折骨惊,高山仰止。而他们在史学、哲学、文学、考古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创造出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学术局面。

 

岁月如轮,大师已矣,我们已无法起大师于九原之下,领教大师们的学术文章。但是,“世无其人,归而求之吾书”(程子语)。

 

大师虽已远去,他们留下的皇皇巨著,却可以供后人时时研读。时时从中悬想其风采,吸取其力量,不断自勉,不断奋进。诚如古人所说:“圣贤备黄卷中,舍此安求?”有鉴于此,我们从卷帙浩繁的民国大师著作当中,精心编选出版了这一套《大师讲堂》系列丛书,分辑印行,以飨读者。原书初版多为繁体字竖排,重新排版字体转换过程当中,难免会有鲁鱼亥豕之讹,还望读者不吝赐正。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1981 年出生。2003 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系,师从陈节教授。2006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9 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师从王水照先生。2009 年7 月获博士学位。同年9 月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推崇“博学而无所成名”。出版《论语择善》(九州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选》(凤凰出版社)。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收录了罗振玉《集蓼编》《扶桑两月记》《五十日梦痕录》《本朝学术源流概略》四篇著作。通过自述的形式,概述了罗振玉的生平经历,并包含了罗振玉对清朝学术源流的论述,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罗振玉其人及其学术主张。



作者简介



目录

集蓼编 | 001

扶桑两月记 | 066

五十日梦痕录 | 098

本朝学术源流概略 | 131


【前言】

自丙戌家难起,予幸以授读,故晨出夕归;归即屏当家事,绝无余暇。虽有闻见,亦以聋瞽处之。予妇则日处闺中,无可避免,所遇则怡然顺受,然隐痛深矣。自年二十来归,九年间凡生男女各二,皆自乳鞠。长男出嗣先兄,次男生而不育,长女幼多病,抚育至劳。及次女生产后,遂致疾。至壬辰三月,卒以劳瘵亡。是年冬,嫂王氏亦病瘵卒,相距不一岁也。逮岁末,双槥并举,同殡于南郭外之五里松成子庄。

淑人明达,有先识。尝语予曰:“吾家虽中落,以夫子学行,必再兴门户。但妾赋命薄,恐不能终事君子耳。老母半生苦节,未答劬劳,诸弟必不克负荷,念之滋戚。异日将以是累夫子矣。”予惊其言不祥,曰:“是何言?人生祸福,安可逆知?使他日果如卿言者,必不孤所托。”君闻而慰谢。弥留时,更言之。及君亡后十年,予履境稍裕,事君妣颜安人先后垂三十年,幸不负所托。呜呼,十载牛衣,差可酬九原者,仅此而已。

予自辛巳佐家政,至壬辰凡十有二年。是时予男女兄弟婚嫁始毕,当先长兄姊婚嫁尚勉力支持。及予聘妇,益拮据,将事,勉措十万钱备礼而已。后遂以为率,遣嫁倍之。然即是先妣之耗心力于子女者,已竭尽无复余矣。且每值婚嫁,债家益煎逼。至予聘妇日,债家有芮姓老孀,诅祝于门,亟以礼延入,宾之,始愧而止。至是又值死丧之威。淑人殁后,长男由先妣抚之,两女则寄养外家,予乃形影益孤矣。

予少时两值兵事:一为法越之役,予尚在塾读书;一为日韩之役,则予年已二十九。时方究心兵家言,日陈海陆地图读之。时我国大兵云集山海关,以卫京师,沿海兵备颇虚。予虑日本避实捣虚,先袭我海军,闻者皆笑其妄。乃日本果由金复海盖进兵,我海军熸焉。于是笑者又誉为“先识”。其实避实捣虚乃兵家之常,当时乃以是推“先识”,可谓不虞之誉矣。

先妣自连遘两丧,心力两穷。及甲午夏病疟,尚力疾理家政,后延绵不愈,致成湿温。予时馆宿于外,先妣不许荒馆政,令仆告已愈,禁予归省。一日私归省视,乃知病势甚重,因留侍左右,而诳称晨出夕归。乃于先妣榻侧置一小床,俾大儿宿其上,因先妣平日与长孙同卧起也。予则昼夜侍疾,逾半月疾益笃,昏不知人,而撩衣摸席诸败症悉见。至乙夜,六脉垂绝,肢冷至肘。予仓皇叩医者门,商进参汤。医者谓病系湿温,不可进参,谢不处方。予平日深以毁体为非孝,至是计无复之,乃剪臂肉授季弟,同高丽参两许同煎以进。比鸡鸣,则肢冷渐回,六脉亦复,达旦遂发狂。乃复延医,进清热涤痰剂。又月余,疾始退,卧床者半岁,乃复常。予不解衣带者数阅月。方先妣病剧时,季妹又以伤寒卒。所遇之穷,殆非人所堪。而予于季妹病不能加意医药,负咎终身,至今回忆,犹中肠如割也。

予自丧偶,初意不复再娶。乙未春,先妣为聘山阳丁氏女为继室。以夏初赘于丁,三日而归。丁氏之先,蒙古人,山阳大河卫籍。继妇考荀,山阳廪贡生,老儒也。方范淑人病亟时,语予曰:“妾一旦不幸,君且奈何?”予曰:“俟宿累清,子职尽,当被发入山耳!”淑人喟然曰:“夫子负济世之志,此何可者?且子女将如何!”予曰:“男由吾母抚之,女以托君母。”淑人曰:“吾母必善抚两婴。然吾家人众,何可久长?妾意期丧毕,夫子即宜续娶,以纾内顾忧。若夫子由此遂鳏,妾在九原,亦不瞑也。”予曰:“不虑衣芦之事乎?”淑人曰:“此亦视孺子所遭何如。且妾知君必不尔也。”至是,予不敢违先妣命,复念淑人遗言,遂违初志。幸丁淑人性亦温厚,既来归,即与谒颜安人,母事焉,乃携次女归。然至是,予之世网乃益不可脱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