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汪曾祺:岂惯京华十丈尘-汪曾祺地域文集、北京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望汪曾祺:岂惯京华十丈尘-汪曾祺地域文集、北京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15.02 2.8折 54 全新

库存17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强

出版社广陵书社

ISBN9787555407409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4元

货号9787555407409-54

上书时间2024-05-27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们突然意识到一个大师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冷淡了他,雪藏了他。他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的光芒来自于他无人能替代的独特价值。汪曾祺的价值首先在于连接了曾经断裂多时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他的另一个价值在于他的作品激活了传统文学在今天的生命力,唤起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美感。
本书为徐强选编的《岂惯京华十丈尘(汪曾祺地域文集北京卷)(精)》。

作者简介
徐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叙事学基本理论研究和经典迻译、作家群体研究等,曾主持“汪曾祺与中国现代小说”、《汪曾祺全集》编纂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课题,并在多类重点刊物发表出版文章及译著。
王干,评论家、作家、书法家。1960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师院中文系毕业,文学创作一级。曾任《文艺报》编辑、《钟山》杂志社编辑,江苏作协创作室副主任,江苏电视台《东方文化周刊》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主编。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现任《小说选刊》副主编,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教授。

目录
小说
  天鹅之死
  晚饭后的故事
  卖蚯蚓的人
  云致秋行状
  郝有才趣事
  虐猫
  八月骄阳
  安乐居
  迟开的玫瑰或胡闹
  捡烂纸的老头
  瞎鸟
  生前友好
  小芳
  要账
  祁茂顺
  唐门三杰
  当代野人(二题)
  不朽
  当代野人系列三篇
散文
  道具树
  公共汽车
  国子监
  听遛鸟人谈戏
  老舍先生
  生机·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午门忆旧
  玉渊潭的传说
  吃食和文学·苦瓜是瓜吗?
  钓鱼台
  字的灾难
  晚岁渐于诗律细
  和尚
  人间草木
  录音压鸟
  本命年和岁交春
  食豆饮水斋闲笔·豌豆
  傻子
  大妈们
  午门
  胡同文化
  《榆树村杂记》自序
  贴秋膘
  北京的秋花
  草木春秋·花和金鱼
  藻鉴堂
  豆汁儿
  熬鹰·逮獾子
  北京人的遛鸟

内容摘要
 徐强选编的《岂惯京华十丈尘(汪曾祺地域文集北京卷)(精)》精选了多篇优秀作品,分为小说和散文两大部分,其中的小说部分选编了“天鹅之死”“晚饭后的故事”“卖蚯蚓的人”“云致秋行状”“郝有才趣事”“虐猫”“捡烂纸的老头”等,散文部分则收录了“道具树”“公共汽车”“国子监”“听遛鸟人谈戏”“玉渊潭的传说”“北京的秋花”“胡同文化”等。一部文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北京城市
井人民生活百态,从中让读者体味出汪曾祺“京派小说”的独特艺术风韵。

精彩内容
 “打通堂”的原因很多。几个馋嘴师哥把师父买回来放在冰箱里准备第二天吃的熏鸡偷出来分吃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董老师的鼻烟壶里倒进了胡椒面了;一个小学生在台上尿了裤子了……都可以连累大家挨一顿打。
“打通堂”给同科的师兄师弟留下极其甘美的回忆。他们日后聚在一起,常常谈起某一次“打通堂”的经过,彼此互相补充,谈得津津有味。“打通堂”使他们的同学意识变得非常深刻,非常坚实。这对于维系他们的感情,作用比一册印刷精美的同学录要大得多。
一同喝三合油,一同挨“打通堂”,还一同生虱子,一同长疥,三四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都学会了几出戏,能应堂会,能上戏园子演出了。郭庆春学的是武生,能唱《哪吒闹海》《蜈蚣岭》《恶虎村》……(后来他当了老师,给学生开蒙,也是这几出)。
因为他是个小白胖子(吃那种伙食也能长胖,真也是奇迹),长得挺好玩,在节日应景戏《天河配》里又总扮一个洗澡的小仙女,因此到他已经四十几岁,有儿有女的时候,旧日的同学还动不动以此事来取笑:“你得了吧!到天河里洗你的澡去吧!”他们每天排着队上剧场。都穿的长衫、棉袍,冬天戴着小帽头,夏天露着刮得发青的光脑袋。从科班到剧场要经过一个胡同。胡同里有一家卖炒疙瘩的,掌柜的是个跟郭庆春的妈差不多岁数的大娘,姓许。
许大娘特别喜欢孩子,——男孩子。科班的孩子经过胡同时,她总站在门口一个一个地看他们。孩子们也
知道许大娘喜欢他们,一个一个嘴很甜,走过跟前,都叫她:“大娘!”“哎!”“大娘!”“哎!”许大娘知道科班里吃得很苦,就常常抓机会拉一
两个孩子上她铺子里吃一盘炒疙瘩。轮流请。华春社的学生几乎全吃过她的炒疙瘩。以后他们只要吃炒疙瘩,就会想起许大娘,吃的次数最多的是郭庆春。科班学生排队从许大娘铺子门前走过,大娘常常扬声叫庆春:“庆春哪,你放假回家的时候,到大娘这儿弯一下。”——“哎。”许大娘有个女儿,叫招弟,比郭庆春小两岁。她很爱和庆春一块玩。许大娘家后面有一个很小的院子,院里有一棵马樱花,两盆茉莉,还有几盆草花。郭庆春吃完了炒疙瘩(许大娘在疙瘩里放了好些牛肉,加了半勺油),他们就在小院里玩。郭庆春陪她玩女孩子玩的抓子儿,跳房子;招弟也陪庆春玩男孩子玩的弹球。谁输了,就让赢家弹一下脑锛儿,或是拧一
下耳朵,刮一下鼻子,或是亲一下。庆春赢了,招弟
歪着脑袋等他来亲。庆春只是尖着嘴,在她脸上碰一
下。
“亲都不会!饶你一下,重来!”郭庆春看见招弟耳垂后面有一颗红痣(他头二年就看到了),就在那个地方使劲地亲了一下。招弟格
格地笑个不停:“痒痒!”P14-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