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其实不懂交际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你其实不懂交际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7.69 2.1折 36 全新

库存85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海波

出版社南方

ISBN9787550103689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43354

上书时间2024-05-22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怎么谈判,怎么搭讪,怎么把坏人噎回去,怎么夸人……哪一个不是你经常捶胸顿足,觉得自己拙嘴笨腮的场景?在《你其实不懂交际学》中,作者康海波以这种场景化的写作,既可以当工具书看,也可以当章回小说消遣,并以他们奇葩般的表达能力,保证你拿起来就不想放下。

作者简介
康海波,笔名海波,时尚杂志专栏作家、撕页图书工作室创办人;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普及、大众常识的提升以及女性独立自主、自我投资观念的推广。著有“你其实不懂”系列畅销丛书、《女人身价经济学》等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类图书。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交际基本法:无需道理,必须遵从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很重要
  近因效应——时间是最好的补药
  体貌效应——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六度空间理论——世界其实就是这么小
  禁果效应——越神秘越有吸引力
  诚信定律——人无信则不立
  从众效应——因为我们都害怕被孤立
  亲和效应——温和是永远的态度
  尊重定律——彼此尊重是交际的基本原则
  微笑法则——微笑赢得人气
  机变定律——唯有随机应变是不变的法则
  刻板印象原理——别让偏见左右视线
  吸引定律——散发自己吸引别人
  自我参照效应——大家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杜利奥定律——热忱的魅力与动力
  人际互补律——我们都是只有一个翅膀的天使
  卢维斯定理——温润如玉才是谦谦君子
第二章  交际语言艺术: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谎言定律——要会说善意的谎言
  诺言定律——讲信用也是你自己的内心需求
  赞美定律——人人都爱听好话
  相悦定律——你喜欢谁,谁就喜欢你
  称呼法则——亲近源自你选择的称呼
  道歉定律——从失去到得到的转折点
  幽默定律——幽默的人永远受欢迎
  口才定律——没有口才便无交流
  身体语言效应——口不对心容易,身不对心难
  倾听定律——倾听也是一种语言
  白德巴定理——管住自己的舌头是美德
  欲扬先抑定律——好话留到后面说
  7±2法则——会说话就别废话
  自我暴露原理——分享秘密拉近关系
  情境同一性原理——有共鸣才有感情
第三章  交际心理学:交际能力根植于心理知识
  黑暗效应——黑夜会给你亲近的心情
  饥饿的皮肤——“抱”出不同的感受
  约拿情结——无所畏惧的成功之路
  寂寞空虚定律——闺蜜、哥们不可少
  多看效应——越熟悉越喜欢
  结伴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自己人效应——你、我、他之“同根生”
  阿伦森效应——想改变谁,就奖励他
  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步步为营
  光环效应——魅力源自光环
  沉没成本效应——接受现实,坦然放弃
  杜根定律——用自信打造“独一无二”的名片
  詹森效应——关键时刻别“掉链子”
  名片效应——小智慧,大收获

内容摘要
你其实不懂交际学,因为它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人与人的交际,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然而很多人在与人交往时,都畏首畏尾、小心翼翼,生怕一着
不慎,丢失大好前程。我们都把交际学看得太难、太复杂,实际上交际学很简单,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学习并掌握的。
如果你也想轻松掌握交际学,那就打开这本康海波编著的《你其实不懂交际学》来学习一下。本书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讲述并呈现交际学的所有内容——从交际基本法,到交际语言学、交际心理学、
交际应酬学,到最微妙的交际潜规则。读过本书,你会发现你的交际变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精彩内容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很重要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在遇到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时,往往你只是看了对方一眼,就差不多已经判断出对方是怎样一个人。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衣饰穿着,你已经大致了解这个人性格怎样、品位如何了。你对自己的眼力很是钦佩,并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认为他就是你心里已经设定好的那样一个人。除非遇到什么非常事件,否则这个人给你的印象是很难改观的,而这一切都是“首因效应”在作怪。
什么是“首因效应”?心理学家给它的定义是:个体在社会交往的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输人大脑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所起到的一系列影响作用。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一位心理学家将内容相同的两张试卷分别交给两个学生去做,试卷中有30道相同的题目,他要求两个学生分别只做对其中的15道题,并且要求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可能出现在试卷的前半部分,而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可能出现在试卷的后半部分。试卷做完之后,心理学家找来一些测试者,让他们分别对两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测试者的评价是:学生A要比学生B更聪明。
这就是“首因效应”带来的结果,因为人们在开
始时就已经对一个人的好坏建立起了“第一印象”,这些印象在人们的脑中是最为鲜明和牢固的,并且会在以后的交往中一遍一遍地重复播放,影响大脑对事物的客观判断,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先入为主”。因为一开始是好的,我们就会认为它一直是好的;相反,如果一开始是坏的,我们也会认为它会一
路坏下去。生活当中,这样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新官上任三把火”、“恶人先告状”,甚至“下马威”等等,都是希望能通过“首因效应”占得先机。尽管人们也许并不懂得这个概念,但是用起来却个个都不含糊。
这些现象尽管看上去不太公平,有些“投机取巧”,但是不可否认,“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最公正、
理智和权威的人也不例外,否则孔子也不会发出“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了!
既然这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自己的主观臆断过于自责。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摆脱首因效应的影响而成为“先人为主”和“以貌取人”的“傀儡”的话,那么别人其实也一样,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首因效应为自己服务,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如鱼
得水。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注意自己的仪表、谈吐、举止,把自己的形象整理得漂漂亮亮,让别人一看就愿意跟自己亲近和交往,这“第一印象”的基础打好了,那么后续的交往自然也就没多大问题了。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社交礼仪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