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谢不阅
  • 多谢不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多谢不阅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34.67 6.4折 54 全新

库存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220737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4元

货号4461086

上书时间2024-05-21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Dubravka Ugrešić,1949—2023),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大学就读期间,主修俄语文学及比较文学,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于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杜布 拉夫卡因公开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遭到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于1993年被迫离开克罗地亚。此后,杜布拉夫卡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96年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小说创作、文化评论、翻译、文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

著有《渡过意识之流》《谎言文化》《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多谢不阅》《疼痛部》《芭芭雅嘎下了一个蛋》《狐狸》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获南斯拉夫NIN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国际布克奖提名,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

杜布拉夫卡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 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

目录
本书内容从开篇到早安, 再到市场, 亲戚等, 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其在文学圈子里见到的、遇到的、听说的各种文学现象。通过对这些文学创作圈子现象的描写, 探讨文学的真谛。作为现代小说, 该书稿在表现形式上, 体现了小说的现代性, 在形式上表现在叙事语言、叙事模式、创作方法、描写方式等方面的的多样性上, 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性、阅读性、观赏性。

内容摘要
图书市场越发繁荣,装帧越发精致,书店越发引人驻足,作家也从未像现在这样红遍全球,但真正的文学却近乎绝迹。杜布拉夫卡假借一个被英美文学市场冷落的东欧人之口,一一吐槽当今文学世界的诸多乱象:

隔三差五就会横空出世的文学新星;被反反复复“重新定义”的文学;各显神通的身份政治书写;本末倒置的版权运营模式;宛如超市与咖啡馆结合体的书店;本质上与图书无关的书展;做派与作家无二的网红编辑;认为伊万娜·特朗普比布罗茨基更能“对祖国的政治形势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体书评……文学失去了它的准入机制与评判标准,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传他们的新书,任何一种负面评价都能被狡黠的市场拿来营利。

然而,最诡异的一点还是:在这个无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场上,其文化“商品”及创作要求,却总能让人想起我们的老朋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主编推荐
★文学大舞台,有梦你就来!——点击就看滞销书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教授激情开麦,幽默深刻,火力全开!
一份浓缩而精彩的当代文学反思论纲,一则超越意识形态阵营的文学宣言:

隔三差五就会横空出世的文学新星;被反反复复“重新定义”的文学;各显神通的身份政治书写;本末倒置的版权运营模式;宛如超市与咖啡馆结合体的书店;本质上与图书无关的书展;做派与作家无二的网红编辑;认为伊万娜·特朗普比布罗茨基更能“对祖国的政治形势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体书评……文学失去了它的准入机制与评判标准,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传他们的新书,任何一种负面评价都能被狡黠的市场拿来营利。

★所谓崇尚“民主”的全球文化市场,总让人想起我们的老朋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图书市场热烈拥护一种民主观念:人人都能写作。这当然能拉动消费。然而在这个无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场上,其文化“商品”及创作要求,却总能让人想起我们的老朋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正是斯大林主义这一严师,教导出了专业化的文人。作家必须严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游戏规则,文学作品必须能被大众理解;当代商业市场中的职业作家同样需要把握作品的类型,其情节必须按照题材的标准与大众读者的期望来安排,任何偏差都可能带来作品的失败。如今林林总总各种类型的小说,不过是古早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生产小说的商业社会变体……

★“娱乐至死”时代的普遍“媚俗”:市场将平庸知识化,知识分子则将知识平庸化。

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市场不仅不相互排斥,反而相互支撑。市场将平庸知识化,知识分子则将知识平庸化。电视节目中的知识分子都不再思考,他们只是表现出思考的样子、表现出自己对任何事物都有思考的能力。他们非但不再规避大众文化的常规论题,反而积极地向它们靠拢(抑郁症、环境污染、道德责任等),表现出了文化媚俗的一面:哲学演绎代替了哲思,文学模仿代替了文学,文化小品代替了文化,政治正确的政治演绎代替了真正的政治观点——这一切悄无声息地填满了公众生活。

★论文集OR长篇小说?欧洲极为重要的知识分子型作家杜布拉夫卡探索文体边界又一力作!

《多谢不阅》是作者在两种创作冲动的相互斗争中完成的:一种冲动在作者耳边小声说,一个有自尊心的作者不应该去写一些聪明人不大愿意说的事;另一个声音则相反,它说,自己是否显得聪明,并非一个有自尊心的作者应该过分关心的事。其中有些文章,我是假借一个被全球图书市场动态搞得晕头转向的东欧人之口写的;但在另外一些文章中,虽然我已经极力避免,但文学教授的口吻在这些文章里仍会不自觉地冒出来。两种冲动的较量导致这本书的书名、风格、口吻以及节奏都呈现出了现在这个样子。就这样,《多谢不阅》成了这样一本半虚构、半写实的作品;虚构可能比写实还多一点。

★“你从未听说过的十个伟大的作家之一”——《卫报》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1949年生于前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后流亡欧洲,一生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她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而是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 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

杜布拉夫卡长年盘踞诺奖赔率榜前列,同时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知识分子型作家,《卫报》赞称杜布拉夫卡是“你从未听说过的十个伟大的作家之一”,苏珊·桑塔格对她也极为珍视:“一个值得被仿效的作家。一个应当被珍惜的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更是不吝赞美:“看清这个世界的黑暗需要一双局外人的眼睛: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就是那个局外人。”

媒体评论
在这位知识分子的自我辩论中,一份浓缩而精彩的当代文学反思论纲展现了出来,或许《多谢不阅》更适合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对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至少有十几次笑出声来。——《卫报》

从未有哪位作家能像她这样清晰地意识到,一种叙事是如何依附于另一种叙事的。——乔安娜·沃尔什

杜布拉夫卡深知,她所忠于的并非任何意识形态阵营,而是追求万物如其所是的光荣文学传统。与那些知名度更高的文学评论家不同的是,她也足够狡黠,善于自嘲。——《华盛顿邮报》

作为一个真诚的自由思想家,杜布拉夫卡对种种荒谬的关切引她踏上了同行惮于涉足的窄路。——《独立报》

在杜布拉夫卡那里,故事一旦开始,一种狂野的自由联结与大胆洞察就运转起来,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目的制约……她剖析的是整个人类世界。——《当代世界文学》

关于书籍与市场的关系,论者已有许多,杜布拉夫卡的结论也并非总是独出机杼,然其行文之鲜活、观察之奇异,足以弥补这一点。——《乡村之声》

杜布拉夫卡是邪恶与流亡的哲学家,也是许多破碎生活的讲述者。——查尔斯·希米奇

乌格雷西奇极其敏锐地洞悉了我们文化中随处可见的愚蠢行径与无处不在的错误观念。——伊娃·霍夫曼

看清这个世界的黑暗需要一双局外人的眼睛: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就是那个局外人。——约瑟夫·布罗茨基

叙事迷人而流畅,兼有灵光一现的反思……一个值得被仿效的作家。一个应当被珍惜的作家。——苏珊·桑塔格

你从未听说过的十个伟大的作家之一。——《卫报》

乌格雷西奇知道,她书写的是更宏大、更广阔的主题编年史。——《纽约时报》

罕见的、不可模仿的作家。——《华尔街日报》

乌格雷西奇是一位很耐读的作家——高雅,复杂,自觉的后现代风格——但不失轻快风趣,是在巴尔干战火纷起之后的游历生活中所遭逢的多种文化的敏锐观察者。——《环球邮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