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德为邻心自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以德为邻心自清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7.32 1.9折 38 全新

库存25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自清著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10782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2190693

上书时间2024-05-14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自清的文字总给人一种妥当和恰到好处的感觉。读他的文字,犹如开启一扇心灵之窗,教人用心去看待周围的人、事,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
《以德为邻心自清(朱自清励志文选)》选取了一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51篇精品散文,这些美文艺术风格独特,情感真挚细腻,通俗而清雅,生动再现了那一时代的人文美景、风俗人情以及作者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思考,给人以美的启迪,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有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散文作品有《欧游杂记》、《匆匆》、《春》、《绿》、《你我》、《背影》等。

目录
本书是一本朱自清已经公开出版的励志类图书。该书选取了朱自清的51篇散文, 生动展现了朱自清笔下那个时代的风俗人情和名胜古迹, 以及作者对于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思考。文笔细腻优美, 给读者以启迪。

内容摘要
 《以德为邻心自清(朱自清励志文选)》所选文章,生动再现了朱自清笔下那一时代的优美风景、风俗人情,以及作者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思考。文笔清新,给人以美的启迪。

精彩内容
 论书生的酸气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但是正因为清高,和现实脱了节,所以书生也是嘲讽的对象。人们常说“书呆子”、“迂夫子”、“腐儒”、“学究”等,都是嘲讽书生的。“呆”是不明利害,“迂”是绕大弯儿,“腐”是顽固守旧,“学究”是指一孔之见。总之,都是知古不知今,知书不知人,食而不化的读死书或死读书,所以在现实生
活里老是吃亏、误事、闹笑话。总之,书生的被嘲笑是在他们对于书的过分的执着上;过分的执着书,书就成了话柄了。
但是还有“寒酸”一个话语,也是形容书生的。
“寒”是“寒素”,对“膏粱”而言,是魏晋南北朝分别门第的用语。“寒门”或“寒人”并不限于书生
,武人也在里头;“寒士”才指书生。这“寒”指生
活情形,指家世出身,并不关涉到书;单这个字也不含嘲讽的意味。加上“酸”字成为连语,就不同了,好像一副可怜相活现在眼前似的。“寒酸”似乎原作“酸寒”。韩愈《荐士》诗,“酸寒溧阳尉”,指的是孟郊。后来说“郊寒岛瘦”,孟郊和贾岛都是失意的人,作的也是失意诗。“寒”和“瘦”映衬起来,够可怜相的,但是韩愈说“酸寒”,似乎“酸”比“寒”重。可怜别人说“酸寒”,可怜自己也说“酸寒”,所以苏轼有“故人留饮慰酸寒”的诗句。陆游有“书生老瘦转酸寒”的诗句。“老瘦”固然可怜相,感激“故人留饮”也不免有点儿。范成大说“酸”是“书生气味”,但是他要“洗尽书生气味酸”,那大概是所谓“大丈夫不受人怜”罢?
为什么“酸”是“书生气味”呢?怎么样才是“酸”呢?话柄似乎还是在书上。我想这个“酸”原是指读书的声调说的。晋以来的清谈很注重说话的声调和读书的声调。说话注重音调和辞气,以朗畅为好。
读书注重声调,从《世说新语文学》篇所记殷仲堪的话可见;他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闲强”,说到舌头,可见注重发音,注重发音也就是注重声调。《任诞》篇又记王孝伯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熟读《离骚》”该也是高声朗诵,更可见当时风气。《豪爽》篇记“王司州(胡之)在谢公(安)坐,咏《离骚》、《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正是这种名士气的好例。读古人的书注重声调,读自己的诗自然更注重声调。《文学》篇记着袁
宏的故事:袁虎(宏小名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从此袁宏名誉大盛,可见朗诵关系之大。此外《世说新语》里记着“吟啸”,“啸咏”,“讽咏”,“讽诵”的还很多,大概也都是在朗诵古人的或自己的作品罢。
这里最可注意的是所谓“洛下书生咏”或简称“洛生咏”。《晋书谢安传》说: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
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
《世说新语轻诋》篇却记着: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刘孝标注,“洛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所谓“重浊”,似乎就是过分悲凉的意思。当时诵读的声调似乎以悲凉为主。王孝伯说“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王胡之在谢安坐上咏的也是《离骚》、《九歌》,都是《楚辞》。当时诵读《楚辞》,大概还知道用楚声楚调,乐府曲调里也正有楚调。而楚声楚调向来是以悲凉为主的。当时的诵读大概
受到和尚的梵诵或梵唱的影响很大,梵诵或梵唱主要
的是长吟,就是所谓“咏”。《楚辞》本多长句,楚声楚调配合那长吟的梵调,相得益彰,更可以“咏”出悲凉的“情致”来。袁宏的咏史诗现存两首,第一
首开始就是“周昌梗概臣”一句,“梗概”就是“慷慨”,“感慨”;“慷慨悲歌”也是一种“书生本色”。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举的五言诗名句,钟
嵘《诗品序》里所举的五言诗名句和名篇,差不多都是些“慷慨悲歌”。《晋书》里还有一个故事。晋朝曹摅的《感旧》诗有“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两句。后来殷浩被废为老百姓,送他的心爱的外甥回朝,朗诵这两句,引起了身世之感,不觉泪下。这是悲凉的朗诵的确例。但是自己若是并无真实的悲哀,只去学时髦,捏着鼻子学那悲哀的“老婢声”的“洛生
咏”,那就过了分,那也就是赵宋以来所谓“酸”了。
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