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朝鲜战争
  • 万历朝鲜战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历朝鲜战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40.14 5.0折 79.8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晓天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98984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8元

货号A615E528AE0B4BDFBA6

上书时间2024-05-11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样张】第一次平壤之战

 

 

 

朝鲜君臣在与宗主国争论是否由朝鲜提供援军粮草之时,日本人却在认真地准备,以应对明朝可能的军事援助。日本天正二十年(1592)六月三日,丰臣秀吉向朝鲜各大名发布修筑“つなぎの城”(御仕置之城)的命令。在确保釜山—汉城一线交通通畅的情况下,向“大明国境”方向一路修筑工事,这是丰臣秀吉在日本国内战争中经常使用的阵城作战模式,以此加强对釜山—鸭绿江一线的控制能力及军事防御能力。小西行长在攻占平壤后,得知明军已做好出兵救援朝鲜战争的准备,便不再继续追赶李昖,而在平壤城就地修筑工事。[1]

 

“贼初入平壤,兵约六七千。平行长、平义智、平调信等,分领作土窟于五处,以备藏兵,招诱乱民,作兵为守城,更不出问西路,我人莫知其故。盖因列屯兵分,所领不多,畏为汉兵所薄也。”(《李朝实录》宣祖修正二十五年七月戊午)朝鲜的金命元、李元翼等人借此机会,慢慢集结残兵,以做好反攻准备。当明朝使臣黄应阳等三人返回,在朝鲜人的再三请求之下向祖承训、史儒部明军下达“相机进止”的命令之时,日本已在平壤—汉城一线紧急抢修工事近一个月。自此,平壤与名护屋要塞星罗密布。

 

日军准备充分。而当时的朝鲜,向明军如此通报日军的情况:“尔国初言,倭奴只用铁九长剑,无他技也,厥数亦不过一二千云。”(《李朝实录》宣祖二十五年七月丁丑)对祖承训、史儒等明军,朝鲜隐瞒了日军的武器装备和人员数量,试图把这支明朝援军骗往平壤。

 

七月十日,副总兵祖承训率兵马1000名,游击王守官率兵马1000名,游击史儒率1000名,总兵杨元麾下千总所率家丁500名,合计3500士兵,陆续渡江。(《李朝实录》宣祖二十五年丙寅)斥候将顺安郡守黄瑗,骑马赶往义州,向祖承训通报占领平壤的日军绝大多数已撤往汉城,乘此良机,平壤一鼓作气可复。祖承训信以为真,冒雨赶往平壤。十四日,明军遇敌,把总佟大纲等二人战死。(《李朝实录》宣祖二十五年辛未、壬申、乙亥)

 

祖承训抵达嘉山,询问当地人,平壤的日军是否已全部撤离,朝鲜人答未走。祖承训大喜:“贼犹在,必天使我成大功也。”他赶往顺安,在水泠川斩杀毛利辉元部骑兵一名,将其首级和马匹送往广宁。顺安距离平壤只剩31里,祖承训及史儒两军连夜直扑平壤。(《李朝实录》宣祖二十五年乙亥;《惩毖录》;《再造藩邦志》)

 

小西行长第一军只抽调了一部分人前往中和筑城,在平壤尚有上万人。祖承训根据朝鲜提供的情报,以日军守城兵力为一两千人的规模,策划了平壤作战。祖承训在清扫了顺安毛利辉元的先手藩所即交通前沿的警备机构后,以骑兵飞速前往平壤,乘雨夜在黎明之前,对平壤日军发动突袭。明军行动迅速,轻松突破日军防线,从七星门攻入平壤城内,直扑日军的据点大同馆。当时驻守大同馆据点的是松浦镇信父子,父子二人率近卫持刀与明军肉搏,松浦镇信脚部中箭。如果真如朝鲜人所说只有一两千人或仅有松浦镇信部3000人,祖承训此次突袭平壤当可大获全胜。然而,平壤城中的其他日军得知明军入城消息,迅速向大同馆集结,军监小野木重盛领兵700人,率先赶到战场,用火绳枪向拥堵在大同馆街道上的明军骑兵攒射。史儒冲锋在前,于城上高处指挥射箭,被火绳枪射中阵亡,戴朝弁及千总张国忠亦中弹身亡。祖承训及马世隆受伤,在引军后撤途中,马世隆落马而死,殿后明军陷入泥泞中,未能快速离城的,被赶来包围的小西行长和宗义智部包围杀害。(《李朝实录》宣祖二十五年七月丁丑;《惩毖录》;《再造藩邦志》)

 

祖承训自平壤败退,一路自顺安县经肃川都护府,抵达安州城。祖承训在马上对翻译官朴义俭说:“吾今日多杀贼矣,不幸史游击伤死。天时不利,大雨泥泞,不能歼贼,当添兵更进耳,语汝宰相无动,浮桥亦不可撤。”祖承训率军渡过清川江、大定江,进驻博川郡控江亭,在控江亭清点战损,“天将点兵于控江亭,则马失千匹,人亡三百,而追来者亦多”,“史儒分军为四哨,每哨各使我军百名为前导,冒夜破城,一时突入。贼惊出大同门,我军一哨导入,余三哨不入,贼还战史儒死之,丧唐马五千匹,天兵四百余名,其余尽还”。(《再造藩邦志》;《李朝实录》宣祖二十五年十二月己酉;《乱中杂录》卷二)

 

祖承训在控江亭留驻两天,日夜警戒,军队露宿于野外,衣甲器械尽湿,士兵大为不满。祖承训不得已,退兵返回辽东。二十日,兵曹参知沈喜寿奉命前往九连城,面见杨元,请求不准祖承训退兵。(《再造藩邦志》)



 
 
 
 

商品简介

万历二十年(1592),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动侵朝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朝鲜一个月便丢失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战火烧到朝鲜和明朝的边界。万历皇帝派大将李如松出师援助朝鲜。一场历时七年的大规模东亚战争,经过一系列明面厮杀与暗里角逐,以日本全面撤出朝鲜宣告结束。

 

这一场16世纪末大明王朝、李氏朝鲜与日本丰臣政权的三国大战,对中、日、朝三国历史的走向和东亚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合了东亚各国军事政治力量,影响此后300年东亚的和平进程。

 

本书综合运用中、日、朝三国史料,讲述了战争中发生的战斗、对峙、谈判以及各方盘算。本书图文并茂,结合近200幅资料图、人物画像、战争示意图、武备复原图等,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学技术、自然条件等方面,真实地还原了这场大战的始末。



作者简介
梁晓天本名梁栋,职业撰稿人,专攻东亚14世纪至17世纪的军事技术史,深入研究东亚各国军事史、火器史、兵器复原、城防技术复原等,能结合地形图推导战役、战术及武备运用。代表作有《倭寇战争全史》《明清战争全史》等。

目录
第一章上帝的魔咒与“神国”的野心

第二章强大而羸弱的“天下人”

第三章天堂与“神国”的决裂

第四章“朝日鲜明”之殇,“至诚事大”之谲

第五章藩篱中的藩篱

第六章坍塌的围墙

第七章八道瓦解,三都沦丧

第八章蚁穴与朽木

第九章明军入援下的闹剧

第十章第一次平壤之战

第十一章名不副实的义军与水军

第十二章大明辩士沈惟敬

第十三章第二次平壤之战

第十四章碧蹄馆之战

第十五章明朝与日本议和

第十六章是诈和,还是诈战?

第十七章晋州城之战

第十八章丰臣秀吉再侵朝鲜

第十九章明军再援朝鲜

第二十章蔚山大会战

第二十一章最后的海战

尾声谁是赢家

索引

内容摘要
万历二十年(1592),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动侵朝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朝鲜一个月便丢失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战火烧到朝鲜和明朝的边界。万历皇帝派大将李如松出师援助朝鲜。一场历时七年的大规模东亚战争,经过一系列明面厮杀与暗里角逐,以日本全面撤出朝鲜宣告结束。这一场16世纪末大明王朝、李氏朝鲜与日本丰臣政权的三国大战,对中、日、朝三国历史的走向和东亚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合了东亚各国军事政治力量,影响此后300年东亚的和平进程。本书综合运用中、日、朝三国史料,讲述了战争中发生的战斗、对峙、谈判以及各方盘算。本书图文并茂,结合近200幅资料图、人物画像、战争示意图、武备复原图等,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学技术、自然条件等方面,真实地还原了这场大战的始末。

主编推荐

16世纪末影响中、日、朝三国走向的巅峰对决

1592—1598 大明王朝、李氏朝鲜VS日本丰臣政权 东亚三国大战

 

 

★万历朝鲜战争,明朝称“万历朝鲜役”,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是“万历三大征”之一。这是16世纪末一场涉及中、日、朝鲜三国的国际性战争,对东北亚此后300年的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书充分运用中国、朝鲜、日本三国史料,从多个角度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细节和过程,使读者更加客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本书图文并茂,近200幅全彩历史图片和武器、武备复原图,以及最具特色的原创战争示意图,细致还原16世纪末大东亚战争的始末。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