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可以这样读 冷晋(著)以“孔子”为中心新解千年儒学经典 剖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孔子智慧 陕西人民出版社
  • 《论语》可以这样读 冷晋(著)以“孔子”为中心新解千年儒学经典 剖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孔子智慧 陕西人民出版社
  • 《论语》可以这样读 冷晋(著)以“孔子”为中心新解千年儒学经典 剖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孔子智慧 陕西人民出版社
  • 《论语》可以这样读 冷晋(著)以“孔子”为中心新解千年儒学经典 剖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孔子智慧 陕西人民出版社
  • 《论语》可以这样读 冷晋(著)以“孔子”为中心新解千年儒学经典 剖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孔子智慧 陕西人民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语》可以这样读 冷晋(著)以“孔子”为中心新解千年儒学经典 剖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孔子智慧 陕西人民出版社

9787224144048

47.9 全新

库存999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冷晋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44048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货号671665644107

上书时间2023-12-07

甲乙丁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冷晋 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喜好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历史。近年来专注研究《论语》和孔子,开设自媒体公众号“论语公会”,向公众普及《论语》,介绍孔子思想。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编撰而成的语录文集,本书以《论语》为对象,按照由远及近、由内而外的方式将《论语》篇章重新编排,通过注释、译文、评析相结合的形式对《论语》原文加以深入解读,阐明思想意义的同时兼言历史局限性,为读者学习与理解《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提供了独特视角与简便方式。书中还引用大量史料对《论语》章句进行解析,便于广大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论语》。          孔子是什么人?世人如何评价他? 孔子如何看待世界?孔子所处的真实世界是怎样的? 
  以“孔子”为中心 新解千年儒学经典 梳理篇目 归类整理 注解评析 剖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孔子智慧 呈现根植于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探讨《论语》核心—— “仁”“礼”“中庸”的现代意义 
  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目  录 一、孔子其人 人评篇第一:孔子同时代人、孔子弟子对孔子的评价 自评篇第二:孔子对自己的评价 
  二、孔子主要作为 诲人篇第三:孔子关于教书育人的思想 为学篇第四: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 
  三、孔子和儒家主要思想 ·德行 孝悌篇第五:孔子和弟子关于孝悌的思想 道德篇第六:孔子和弟子关于道和德的思想 礼乐篇第七:孔子关于礼和乐的思想 仁智篇第八:孔子关于仁和智的思想 ·人格塑造 君子篇第九: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小人篇第十:儒家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 士人篇第十一:儒家关于士的主张 修身篇第十二:儒家关于修养品德的论述 ·政治 为政篇第十三:儒家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 事君篇第十四:儒家关于事奉君主的主张 ·识人交友 识交篇第十五:孔子关于识人和交友的思想 
  四、孔子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评人篇第十六 
  五、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 言行篇第十七 
  六、孔子个人经历 仕途篇第十八:孔子在从政道路上发生的故事 生平篇第十九:孔子生平故事 
  七、孔门弟子 弟子篇第二十          前  言 《论语》是儒学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构建了自汉武帝以来中华文明的基础,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了东亚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可以说没有《论语》就没有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格局。 支撑西方文明的精神支柱是《圣经》,支撑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是《论语》。公元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论语》不再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考科目。随着《论语》式微,随着中国在近代的衰落,被列强欺压凌辱,中国人也逐渐失去了文化自信。有的人转向认同西方的价值观,有的人沉湎于物质生活,不再有精神追求。今天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没有文化上的自信,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算完整。 我的第一本《论语》是20世纪90年代买的,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论语〉白话今译》,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年尚未看完一半。一,章句难懂,《论语》是以春秋末期文言文写就,远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唐宋文言文,其句式简练、用词冷僻,虽有注释仍不易理解。二,阅读体验不佳,《论语》为语录体,读《论语》就像看一篇杂乱无章的发言稿,主题分散,内容无序,读起来洋洋乎盈耳,却又不知所云。三,最重要的是彼时我对《论语》的意义尚无认识,仅是依兴趣来读。《论语》既难懂,阅读体验又不佳,自然无趣,坚持下去的动力不足,于是中道废于《乡党篇》。 我从事国际工程承包行业20年,曾长期在国外执行项目管理工作。有一次从国外回来后,我怀着一探究竟的心理,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读完《论语》。距我第一次打开《论语》已经过去了17年。然后我从头再看一遍,这次用了三个星期。之后我又看了一遍。在看了十多遍《论语》以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每一章的内容我都熟悉了,但我还是不清楚《论语》都讲了什么。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全书共512章,一件事情是一章,一句话也是一章。最长的一章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315字,最短的一章仅5个字:“席不正,不坐。”512章被编为20篇,各篇多则数十章,少则数章。篇名通常取开篇一章的头两个字,如《为政篇》,如果头两个字是“子曰”,则取句中头两个字,如《学而篇》。除了《乡党篇》以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为主题外,其他19篇没有主题,篇中各章内容独立,前后甚少连贯。孔子和弟子对同一主题的思想和论述,被收录在不同篇中,如果自己不做整理,读者难以对《论语》中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有系统的认识。 《论语》的篇章目录自成书时已大体如此,虽然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版本,但差别不大。西汉末年,汉成帝的老师张禹对不同版本加以统合,编为《张侯论》,被蔡邕采用,刻印在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熹平石经》上。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底本为《论语》作注,遂成现在通行的《论语》版本。 我周遭人群基本上都受过高等教育,我问过他们,绝大部分人只在课文中学过《论语》一些章句,极少有人通读过《论语》。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论语》篇章杂乱,读起来毫无头绪,令人望而却步。 我在反复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疑问:《论语》篇章杂乱,读即不易,读后又难以统领全书,自汉末1800年来为什么没有学者将全书篇章打乱重新编排?如果将相同主题和内容的章句编为一篇,既方便读者学习,也便于领会儒家对这一主题的思想和主张,阅读体验也会提升。《论语》不再难读,儒家思想就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2015年初,我开始尝试着重编《论语》,进行了两个月,我知道为什么1800年来都没人这么做了。一是难以选择主题。《论语》内容十分广泛,主题选大了,内容依然杂乱,选小了,又过于细碎。二是难以归类。同一章从不同角度可做多种解读,归类到一个主题当中,就失去了从其他角度解读的机会,很难抉择。三是思想顾虑。《论语》是儒学经典,是圣贤书。自汉末以来,历朝历代的儒学大师都未曾改动,我冒天下之大不韪重编《论语》,岂不是徒添笑料。我肯定不是1800年来第一个想重编《论语》的人,但《论语》之所以还是1800年前的模样,前人应该和我有相同的顾虑。我认为这是《论语》篇目保持至今的根本原因。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流传只能靠抄写,《论语》在宋代以前700多年的传抄过程中,多次出现衍文和错漏。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理学家程颐就发现过这些错误,但没有提出修改。《论语》自成书以来,历代出现的衍文和错漏层叠累加一直保留到今天。这很像中国版《皇帝的新衣》,错误人人看在眼里,但出于对经典的敬畏,没人敢说,大家都将错就错。 我不是专业的儒学研究者,只是一名文史爱好者,非专业的身份让我的心理负担没有那么重,让《论语》变得通俗易懂的愿望超过了顾虑,就让我来做那个大喊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吧。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的进程停滞了四年,今年初,由于新冠疫情暴发,足不出户,我在家终于完成这项工程。我克服了主题选择和归类的难题。出于对原有篇目的尊重,新编后的《论语》也是20篇,篇名即主题,也是出于对原有篇目的尊重,我尽量缩为两个字,如将《论语》中所有评论孔子的章句整理为一篇,名之《人评篇》;将孔子评价历代圣贤和人物的章句编为《评人篇》;将孔子和弟子关于君子的论述编为《君子篇》。对于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的章句,归类到其主要表达思想的篇目中,对其他角度的含义,在其他篇中对此章加以引用论述。 重新编排后的《论语》,我以孔子为中心,采取由远及近、由内而外的方式展开。从孔子其人开始,先是孔子同时代人、孔子弟子对孔子的评价——《人评篇》,然后是孔子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自评篇》。接着介绍孔子关于教育的思想——《诲人篇》《为学篇》。接下来是孔子和儒家思想,在德行方面的《孝悌篇》《道德篇》《礼乐篇》《仁智篇》,在人格塑造方面的《君子篇》《君子小人篇》《士人篇》《修身篇》,在政治方面的《为政篇》《事君篇》,在识人交友方面的《识交篇》。再往后是孔子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评人篇》,关于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言行篇》,孔子个人经历的《仕途篇》和《生平篇》。最后是关于孔门弟子的《弟子篇》。 孔子的思想再伟大,毕竟是2500年前的思想,不少思想和主张存在历史局限性,还有一些章句的含义,我与前代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我都直言不讳地在【评析】中坦陈。孔子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不知道当时的历史就难以理解孔子的思想,我也尽自己所能将更多的历史还原出来,以帮助读者理解孔子,也希望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不同史籍的矛盾之处,我依照《论语》《左传》《史记》,其他文献资料的优先顺序进行采用。 本书完稿之时,正值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抗争疫情的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疫情来势汹汹,无数文弱的医护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冲向抗疫前线。《论语》中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是根植于我们血脉的文化基因,正是这些医护工作者的勇敢、奉献和牺牲才换来我们的安全。 《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向他问政,孔子回答:“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们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不计较当下的经济损失,果断采取封城、隔离、停航、全国大中小学放假等一系列措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才取得了伟大的成果,这是中国智慧的胜利。 《论语》中孔子的弟子问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在抗疫斗争中,党中央一切决策和部署都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做出的。仁者爱人,这是中华文明的胜利。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论语》的意义,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认为全民通读《论语》是重建中国人文化自信重要的一步。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学历有多高,没有读过《论语》不能称为读书人,不精通《论语》不能称为文化人。每个中国人一生应该至少读一遍《论语》。 重编《论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他认为自己的天命是传播华夏文明。我自号伧父,以村夫自居,以帮助更多的国人学习《论语》为自己的天命。 《〈论语〉可以这样读》是我的一家之言,只为给大众增加一个学习《论语》的选择。我对先秦古汉语研究不多,在章句的理解上难免有差错,本书是我抛砖引玉之作,希望能够与有识之士一起为弘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为重树中华文明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 

                                                        冷  晋                                              2020年9月10日于北京        孔子其人 
  人评篇第一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是春秋晚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 读《论语》,我们不妨从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开始。 
  世人评孔子 
  3.24    仪封人①请见,曰:“君子②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③。出曰:“二三子④何患于丧(sàng)⑤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⑥为木铎(duó)⑦。” 【注释】 a仪封人:仪是地名,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境内,孔子时代是卫国边境城市。封人是镇守边境的官员。 b君子:《论语》中提到的君子,有的地方指品德高尚的人,有的地方指地位高的人,这里指前者。 c从者见之:这里指孔子随行弟子带仪封人去见了孔子。 d二三子:指孔子的弟子。 e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当时孔子刚从鲁国大司寇的职位上不辞而别。 f夫子:古代的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孔子担任过鲁国大司寇,所以被称为“夫子”。需要注意的是,《论语》对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