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心灵的转化:参与和跨界中的教师学习
  •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心灵的转化:参与和跨界中的教师学习
  •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心灵的转化:参与和跨界中的教师学习
  •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心灵的转化:参与和跨界中的教师学习
  •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心灵的转化:参与和跨界中的教师学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心灵的转化:参与和跨界中的教师学习

120 9.2折 13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向明 王富伟 编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L

上书时间2024-06-28

人间烟火气-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向明 王富伟 编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 2024-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9136086
  • 定价 13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学生为什么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
  如何解决个别学生的反复改造难题?
  教师们如何应对忙的恶性循环?
  …………
  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是什么?或许是——心灵的转化。
  对于这些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的学员利用在一学年时间内学到的叙事探究、扎根理论、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等路径,深入开展了行动研究。通过本书,一线教师可以了解如何开展行动研究,还可以学到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书中呈现的不同研究路径的应用,以及对实质议题的分析,将会为学术研究者带来富有启发性的研究参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读者可以看到成人是如何进行转化性学习的,也即改变不仅发生在手段、策略等技术层面,也体现为认知框架的转化或心智模式的跃迁。
  工作坊教员对每篇学员的论文进行了点评。教员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他们和一线教师学员一起经历了研究的整个过程,能够言简意赅地指出每篇论文的价值及不足。这些论文与评语也形成了一种对话,体现出实践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是如何看待“研究”的,这可以为丰富对“研究”的理解,以及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相生互通带来启发。
【作者简介】
陈向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已出版《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专著)、《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第一作者)、《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编著)等著作,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奖。

王富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市反思型教师质性研究室主任,教 育 部 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目录】
代序     求知索途:实践-反思教育学的路径 陈向明

本书序   “实践-反思教师研修”的一种可能 陈向明

重新定义行动研究 王富伟

致谢 王富伟 陈向明

第一篇 问题重构

完美画作中的一滴墨——一位老班的自我松绑 陈铁苹

接纳是最好的温柔——教师的反身性成长 韩 茜 

各说各话——课堂随意说话的扎根理论研究 宋 佳 

橡皮——一位青年班主任对教师面子和里子的不同看法  张 迪

“我” 的 “动物园”? 谁的幼儿园?——本能 “我” 与专业 “我” 的磨合与共生  朱晨晓 

是什么让我们忽视了他的优秀?——探究 “被报告分子” 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于 珊 

镜子——基于 “要你管” 与 “就要管” 故事的思考  马立新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外收获——非师范专业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探索与反思  孙凯旋 

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 燕 君 

充满波折的师生情谊——记我与小于的共同成长 刘兴隆

第二篇 原因澄清 

好学生小雨为什么不听讲?——一位青年教师自我价值的探寻 胡媛媛

看见 “透明” 的颜色 房 蕾 

小强摔倒之后——关于教师在校园意外事件发生时恐慌心理的反思 崔树清

这又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郑 迪 

“假听懂” 与 “听懂了, 做不到”——一线教师与指导者沟通差异的案例研究

李 颖 

时间约束背景下党建活动创新的效用与边界案例研究 李晓光 

同伴缺失 “惹的祸”——对秋实上课随意说话现象的探究 余纯钢

“抓狂” 星期三——教育的紧与慢 夏红梅

牵 “一发” 而动 “全身”——基于班级建设转化个别生的尝试 王晓燕

被压迫者权威——一位大学教师在小学评课中的身份探寻  王念利 

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中的 “小丑” 意象——一名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的教育叙事探究之路  李紫红 

“反问” 扰动谁的心弦?——一位教师指导者的自我怀疑 何晓红

第三篇 渐进改善 

是什么 “捂住” 了学生的嘴——利用扎根理论路径探索影响 “学生课堂回答问题” 的因素 顾国银 

《三国演义》 的小迷弟 安戈锋 

当 “小天才” 成了 “烫手的山芋”——一个老班主任的转变 雷 悦

当学生厌烦老师之时——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郁有丽

让沟通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芦天虹 

小杨同学变了吗?——探究教育情境下的班主任角色 刘红艳 

三个 “我”——在不同的师生站位中寻找自我 岳 悦 

撕掉 “差生” 标签 杨晓琴 

学生 “碰瓷” 引发的教师压力 刘丽堃 

给他时间, 让他成长 刘美玉 

“老师, 您千万别放弃我的孩子!”——家校如何牵起互助的手 张新洁 

数学中的快乐教育——游戏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和效果的研究  张 敏

“抗拒当众发言” 心智误区面面观 尤兰萍 

重度拖延症与时间饥荒——同伴参照下的自我研究 李 洁

第四篇 全新改变 439

亮片儿——小郭消极对待作业的教育点反思 杨素芳 

什么 “石” 可以激起课堂互动的 “千层浪”?  冯国蕊

有效管理不等于权威管控 ———校园手机现象研究 张春雨 

长大后, 我就成了 “你” 朱彦霖 

无名的 “小偷”, 无声的蜕变 马晶涛 

教育戏剧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常海英

一朝回到解放前?——我与小喜的故事 张东云 

附 录 “教育叙事行动研究”笔谈 

教育叙事行动研究: 中国教师的实践与反思  陈向明 

双环学习中教师心智模式的转变: 从归因到欣赏  张东云

情感引发的身份怀疑: 从不安到释然 何晓红

意象变身中的意志变化: 从踌躇到坚定 李紫红

行走于跨界的镜道中: 从描摹到创新 冯国蕊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