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第2版)(供中医学等专业用)
¥
16.91
6.0折
¥
28
九品
仅1件
作者马健、杨宇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5-0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健、杨宇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7
-
版次
2
-
ISBN
9787117158381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9页
-
字数
38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 【内容简介】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第2版)(供中医学等专业用)》的编写紧扣培养“传承中医药文明,传授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药事业”的复合型、创新型中医药高级人才之目标,体现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在基本保持第一版教材编写结构、体例、内容的基础上,尽量汲取其他温病学教材的长处,充分反映“十二五”期间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教材编写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可读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第2版)(供中医学等专业用)》对一版教材重点修订的内容包括:精练文字叙述,突出重点,力求简明扼要;针对本科生的教学定位,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与增删;中篇每章增加了知识拓展部分,简要地提示每个中医病名所涉及的主要西医病种及其主要证候与中医治疗要点,以加强本书的临床实用性;下篇补充了吴鞠通《温病条辨》(选)。鉴于各地用药剂量有一定的差别,加之临床情况复杂多端,难以确定统一的标准剂量,同时也为了凸显前人组方用药的匠心独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第2版)(供中医学等专业用)》中所选用方剂的药物剂量一律沿用原著所载,学习者在具体运用时可因地、因时、因人、因病确定适当的剂量。
- 【目录】
-
上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
第二节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战国至隋唐时期)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三、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四、发展阶段(近代与现代)
第三节学习《温病学》的要求与方法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一、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二、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三、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第三节温病的范围及命名
一、温病的范围
二、温病的命名
第四节温病的分类
一、根据病因性质分类
二、根据发病初起的特点分类
第五节温病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温病与伤寒
二、温病与温疫
三、温病与温毒
第三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温病的病因
一、风热病邪
二、暑热病邪
三、湿热病邪
四、燥热病邪
五、温热病邪
六、疫疠病邪
七、温毒病邪
第二节温病的发病
一、发病因素
二、感邪途径
三、发病类型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一节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关系及其传变
第二节三焦辨证
一、三焦的证候与病机
二、三焦证候的相互关系及其传变
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一、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联系
二、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区别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运用
第五章温病的常用诊法
第一节温病的特色诊法
一、辨舌
二、验齿
三、辨斑疹
四、辨白痦
五、察神色
第二节温病常见症状
一、发热
……
中篇
下篇
主要参考书目
方剂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