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汉卿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雷汉卿 著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807526278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15页
-
字数
5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俗文化研究丛书
- 【内容简介】
-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佛以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传至菩提达摩,乃为西天二十八祖。南朝梁普通(520-527)年间,菩提达摩乘桴南来东土,北上嵩山少林壁观九年,倡为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付法偈曰:“我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嗣是六代传衣,五宗竞出,乃为禅宗法嗣“四七二三”诸祖师。由唐历宋,其化大焉。但佛教史上的禅宗,虽说在思想传承上与达摩禅学有密切关系,在法统上也有“血缘”之情,然而禅宗的基本思想构架则成于六祖慧能。达摩禅没有“顿悟”法门,尽管也没有否定打坐参禅的要求,但本质上依然是印度禅的翻版。慧能禅宗是以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创立起来的,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禅学,与南北朝时期的禅学有本质区别。
- 【目录】
-
序
绪论
第一节 禅籍方俗词研究概况
第二节 禅籍概说
2.1 灯录
2.2 语录
2.3 传记
2.4 拈颂
2.5 偈颂
2.6 论议
2.7 笔记
2.8 清规
第三节 禅籍方俗词研究方法
3.1 审辨字形
3.2 方言佐证
3.3 禅籍文本互参
第四节 禅籍异文举隅
4.1 异体字
4.2 假借字
4.3 讹错字
4.4 夺字
第五节 研究重点及主要观点
第一章 禅籍方俗词研究的价值
第一节 方俗词研究与禅籍整理
1.1 不明俗语词而误改词语例
1.2 不明俗语词而误解词义例
1.3 不明俗语词而标点致误例
第二节 方俗词研究与汉语词汇史——以辞书编纂为例
2.1 补充书证不足
2.2 填补词语阙漏
2.3 纠正词语释义
2.4 其他相关问题
第三节 方俗词研究与现代常用词
3.1 揭示现代常用词的历史
3.2 解释现代常用词的语源
第二章 方俗词名义及判定方法
第一节 “方俗词”的名义
1.1 “方俗词”的历时含义
1.2 二十世纪以来的俗语词研究
第二节 禅籍方俗词的判定
2.1 禅籍文本对勘
2.2 现代方言参证
2.3 历代文献记录
第三章 禅籍方俗词的范围
第一节 禅籍方俗词——普通俗语
第二节 禅籍方俗词——行业语
第三节 禅籍方俗词——峪成语
3.1 俗成语的来源
3.2 俗成语语义的层次
第四节 禅籍俗成语的语素替换
4.1 单语素替换
4.2 双语素替换
4.3 语素交叉替换
第四章 禅籍方俗词的衍生
第一节 语法类推
1.1 前缀——阿
1.2 前缀——老
1.3 前缀——打
1.4 后缀——头
1.5 后缀——子
1.6 后缀——儿
1.7 后缀——取
1.8 后缀——地
第二节 实语素构词
2.1 实语素——着
2.2 实语素——放
2.3 实语素——蓦
2.4 实语素——厮
2.5 实语素——汉
第三节 重叠构词
3.1 从重叠
3.2 ABB重叠
3.3 AABB重叠
第四节 修辞转化
4.1 比喻造词
4.2 借代造词
第五节 缩略
5.1 多音词的缩略
5.2 短语的缩略
第六节 化用典故
第五章 禅籍方俗词词义演变的途径
第一节 引申
1.1 遗传引申
1.2 修辞引申
第二节感染
第三节虚化
第四节 隐喻
4.1 “眉”系词语隐喻义
4.2 “鼻”系词语隐喻义
4.3 “泥”系词语隐喻义
4.4 “牛”系词语隐喻义
4.5 “罗罗哩”之隐喻义
第六章 禅籍新词新义例释
第一节 禅籍新词例释
第二节 禅籍新义例释
附录 禅籍方俗词待间录
参考文献
一、佛教文献
二、世俗文献
三、字典辞书
四、学术论文
词目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