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学术六卷:观众心理学
¥
23.8
6.1折
¥
39
九品
仅1件
作者余秋雨 著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余秋雨 著
-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
-
版次
1
-
ISBN
9787539646923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7页
-
字数
1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余秋雨学术六卷
- 【内容简介】
-
《余秋雨学术六卷:观众心理学》中逐一证明,所有的艺术措施其实都来自观众接受时的心理元素。这样的书,本来应该由心理学家来写,我却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另一个方位,那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立场。“审美”,其实已经属于心理学范畴。因此,在《余秋雨学术六卷:观众心理学》看来,“美学”的更合适的内涵,应该是“审美学”。
- 【作者简介】
-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灾难时期,针对当时以戏剧为起点的文化极端主义专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戏剧学》的宏大构架,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这一领域唯一的权威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同时,又以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国戏剧史》,以接受美学的高度完成了首部《观众心理学》,并创建了自成体系的《艺术创造学》,皆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既大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摹仿者众多。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世界坐标下的中国文化”等课题,每次都掀起极大反响。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 【目录】
-
总序
引论心理美学
一什么是心理美学
二心理美学的立足点
三对“观众”的误解
四“正常观众”
五心理美学的首要范畴
六心理美学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
七悲剧美为何发生转型
八喜剧美为何不适合情感投入
九这一对范畴融合了
十又从心理学通达了哲学
十一审美心理机制
十二以“注意”为例
十三随意注意
十四屏风之争
十五心理空间
本论观众审美心理
第一章学理基础
一心理研究是一种思维升级
二接受美学与心理学相遇
三接受美学的基本思路
四期待视域
第二章综合的心理需要
一心理需要的第一度对象化
二心理需要的第二度对象化
三心理定式
第三章反馈流程
一反馈的意义
二集体心理体验
三剧场内的多角反馈
四剧场内外的反馈
第四章观众的感知
一特殊的强度
二变异
三感知真实
四感知力度
第五章观众的注意力
一注意力的引起
二注意力的持续
三注意力的分配
四注意力与故事结构
第六章观众情感的卷入
一戏剧情感的特点
二观众情感的卷入过程
三负面情感和复杂情感
四共鸣
第七章观众的理解和想象
一观众渴求理解
二理解的层次
三想象
第八章心理厌倦
一适应与厌倦
二对比性心理程序
三保留剧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