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感物美学
¥
37.19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健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65256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8页
-
字数
2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深圳大学丛书
- 【内容简介】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感物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大收获,《魏晋南北朝的感物美学》对此做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由源到流,面面观析,既有完整性又具丰富性,并对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阮籍、嵇康等的感物美学思想做了独到的阐发。作者视野开阔,观点鲜明,所用材料丰富翔实,文字表达清晰流畅,富有可读性。
- 【作者简介】
-
李健,男,安徽宿州人。1964年8月出生。文学博士,博士后。1986年7月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修完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主要硕士课程;1993年晋升为讲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6月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艺学、文艺美学,研究重点为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范畴。先后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比兴思维研究》等学术专著4部;承担“三曹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精神”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任教主要课程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美学、文艺美学、中国古典诗学范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等。
- 【目录】
-
第一章绪论: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感物美学的发展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感物与感物美学
第二节感物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感于物而动”:《乐记》的感物本质
第四节汉代的元气和神学自然观对感物美学的催生
第五节先秦两汉的感物主流:“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感物作为一种美学理论的定型
第二章声与情的胶合:阮籍的感物美学
第一节阮籍的名教本相
第二节音乐与自然
第三节音乐的移风易俗的本质
第四节乐与悲哀
第三章声与情的疏离:嵇康的感物美学
第一节嵇康的“自然”心态
第二节声与情的分离
第三节情在先,声附情
第四节音乐与风俗
第四章“睹物象以致思”:卫恒的感物美学
第一节象形:天人合一与书法(文字)创造
第二节“势和体均”:书法创作体验的玄奥性
第三节伫思:书法创作的虚静之思
第五章“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的感物美学
第一节意、物、文关系之辨析
第二节“物”的独立:感物定型的必经之途
第三节“玄览”:通往感物的方法
第四节应感:陆机定型的感物方式
第六章“应会感神”:宗炳的感物美学
第一节复合人格与山水旨趣
第二节“含道哄物”与“澄怀味象”
第三节“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第四节“万趣融其神思”
第七章谢赫的感物美学
第一节“应物象形”:“物”之意义之拓展
第二节“骨法用笔”:一种审美体验的凝聚
第三节“气韵生动”:绘画感物的自由象征
第八章刘勰的感物美学
第一节“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天人合一在文学创作中的呈现
第二节“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歌本质的自由“绽出”
第三节“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感物的“神思”特征
第四节“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自然与情感的双向互动
第九章“气之动物。物之感人”:钟嵘的感物美学
第一节传统感物的诗意回归
第二节“物”:自然风物与现实境遇
第三节陈诗展意,长歌骋情:感物的终极超越
第十章结语: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律动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感物美学小结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现代性拓展
第四节中国古典感物美学与当下的文学艺术创造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