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翻译理论发展研究(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翻译学核心话题系列丛书)
¥
32.12
3.7折
¥
85.9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东风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东风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4
-
版次
1
-
ISBN
9787521323146
-
定价
85.9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6页
-
字数
340.000千字
- 【内容简介】
-
全书共分为六章,主要涵盖了早期经验主义、阐释学派、语言学转向时期、文化转向时期和当前大数据技术与认知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的翻译理论研究。章选取了西塞罗、昆体良、小普林尼、哲罗姆和奥古斯丁等代表性译者的思想展开讨论。第二章分别介绍了14—19世纪不同时代背景下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代表性译者及其翻译理论。
- 【作者简介】
-
王东风,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中美富布莱特学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现任中山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广州外事翻译协会会长,《中国翻译》编委、《外语教学》特约编委、Forum编委。曾担任《广州英文早报》副总编、安庆师范学院讲师、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美国蒙特雷翻译学院兼职教授,应邀在中国和美国的一百多所高校讲授翻译和翻译理论。发表论文100多篇,翻译并出版长篇译著9部,出版专著2部、教材3部、论文集1部,主编词典1部,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社会科学项目1项,获省级人文社科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宋琪翻译纪念奖2次。
- 【目录】
-
目录
总序 ·王克非 xi
前言 · 王东风 xvi
第一章 翻译研究的肇始期:经验的沉淀 1
1.1 黄金时代前期:西方翻译思想之发端 3
1.1.1 青年西塞罗:翻译与演说家的成长 4
1.1.2 精英西塞罗:翻译与文化征服 ·6
1.1.3 演说家西塞罗:翻译与自我捍卫 7
1.2 黄金时代后期:诗歌翻译之要义 ··10
1.2.1 翻译与模仿 ·11
1.2.2 文学翻译的功能 ··12
1.2.3 诗歌翻译的策略 ··13
1.3 白银时代:实用主义翻译思想 14
1.3.1 昆体良:翻译与修辞教学 14
1.3.2 小普林尼:翻译与素质培养 ··16
1.4 教父时代:翻译与宗教 ·18
1.4.1 哲罗姆的务实翻译观:寻根溯源,形意结合 ·18
1.4.2 奥古斯丁的神学翻译观:阐释与翻译 21
1.5 结语 23
第二章 翻译研究的启蒙期:法则的建构 25
2.1 14 世纪民族语言的兴起与翻译 ·27
2.2 15—16 世纪新教的崛起与翻译 ·32
2.3 17—18 世纪欧洲翻译理论的形成 ·41
2.4 19 世纪英伦译诗观的延续 55
2.5 结语 59
第三章 翻译研究的成型期:哲思的凝聚 60
3.1 赫尔德论翻译方法:宽松还是适应 62
3.2 歌德:翻译建构了世界文学 63
3.3 A. W. 施莱格尔:翻译是不完美的近似 ·67
3.4 洪堡:语言学意识的介入 ·70
3.5 施莱尔马赫:现代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形成 71
3.6 本雅明:传统翻译思想的解构 75
3.6.1 解构读者取向的文学翻译传统 ··77
3.6.2 解构意义取向的文学翻译传统 ··78
3.6.3 可译性的意涵 81
3.6.4 译者的任务 ·83
3.6.5 译学影响 ·88
3.7 结语 89
第四章 翻译研究的成熟期:语言的转向 91
4.1 翻译与等值 ·91
4.1.1 20 世纪 60 年代语言学视角的等值观 92
4.1.2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功能主义的等值观 ··96
4.1.3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社会文化视角的等值观 99
4.2 翻译与语境 ··101
4.2.1 卡特福德论语境与翻译 ··102
4.2.2 哈蒂姆和梅森论语境与翻译 104
4.2.3 奈达论语境与翻译 108
4.2.4 格特论语境与翻译 110
4.3 翻译与意义 ··112
4.3.1 奈达论翻译与意义 114
4.3.2 卡特福德论翻译与意义 ··116
4.3.3 纽马克论翻译与意义 ··116
4.3.4 拉森论翻译与意义 117
4.4 翻译与交际 ··119
4.4.1 奈达论翻译与交际 119
4.4.2 纽马克论交际翻译 122
4.4.3 其他有关译者交际能力的研究 123
4.4.4 德国功能学派论交际目的 ·124
4.4.5 跨文化交际 ··126
4.5 翻译与功能 ··128
4.5.1 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与功能研究 ··128
4.5.2 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 ·130
4.6 多模态翻译研究 ·136
4.6.1 多模态研究的不同途径 ··137
4.6.2 多模态翻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40
4.7 结语 ·144
第五章 翻译研究的繁荣期:文化的反思 148
5.1 多元系统理论 ··150
5.2 操纵学派与文化转向 158
5.3 翻译与政治 ··165
5.4 翻译与解构 ··175
5.4.1 福柯对主体的解构及其对话语秩序的思考 176
5.4.2 德里达翻译思想中的解构主义特质 ··180
5.5 翻译与社会 ··187
5.5.1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与翻译研究 ··187
5.5.2 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系统理论与翻译研究 ··192
5.5.3 西方翻译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95
5.6 翻译史研究 ··196
5.6.1 西方翻译史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197
5.6.2 西方翻译史研究的范畴和领域 201
5.6.3 西方翻译史研究的范式和方法 202
5.7 翻译与形象 ··206
5.7.1 形象学与翻译学的历史渊源 207
5.7.2 翻译中的他者形象 209
5.7.3 翻译与自我形象 211
5.8 结语 ·213
第六章 翻译研究的未来:疆域的拓展 215
6.1 翻译的产业化和专业化 ··215
6.1.1 翻译市场描写研究 216
6.1.2 翻译的专业社会学研究 ··217
6.1.3 翻译专业社会学研究的反思 220
6.1.4 翻译的产业经济学和项目管理 223
6.1.5 去专业化的忧虑与挑战:互联网时代非职业翻译
的兴起 ··224
6.2 语料库翻译研究 ·228
6.2.1 用于翻译研究的语料库类型 228
6.2.2 语料库翻译研究 231
6.2.3 发展与创新 ··237
6.2.4 反思与展望 ··238
6.3 本地化与全球化 ·239
6.3.1 本地化产业及相关概念 ··240
6.3.2 本地化与传统翻译活动的异同 247
6.4 翻译与认知 ··251
6.4.1 聚焦口译的发轫期 252
6.4.2 渐具规模的发展期 254
6.4.3 不断拓展的兴盛期 255
6.4.4 挑战与应对方法 259
6.5 翻译与技术 ··261
6.5.1 翻译技术的独立发展历程 ·262
6.5.2 翻译技术的融合发展历程 ·265
6.5.3 翻译与技术的互为关系 ··265
6.6 结语 ·266
参考文献 ..........................................................................................268
推荐文献 ..........................................................................................30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