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
¥
40.92
7.9折
¥
52
九品
仅1件
作者颜健富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颜健富 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8-03
-
版次
1
-
ISBN
9787559610799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28页
-
字数
274千字
- 【内容简介】
-
★ 扩大研究范围,发掘冷门材料
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晚清小说,研究者们大多只就其中著名的文本(如所谓“四大谴责小说”)展开论述,而缺乏对其他作品的观照。《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发掘了《狮子血》《痴人说梦记》等一批长期被冷落的重要作品,深度诠释其背后意涵,极具开创性。
★ 视角独特,纵横贯通
《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抓住了贯穿晚清小说写作中的七大关键概念,在将大量材料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既对同时代的若干作品进行了横向比较,又将其放在整个文学史的框架下进行纵向论述,突出了晚清小说与新文学的异同及其对后者的影响。
★ 逻辑缜密,一叶知秋
《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运用现代文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文本分析,论述严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同时,作者还细致讲解了晚清小说家们叙事技法的变化、观念的变迁、思想的变革,读者可小中见大,看到清末民初政治、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型。
随着清朝在军事、政治上的挫败,“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朝荣光”破灭,传统天下观崩坏,新的世界观建立。作为时代结构一环的小说,亦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聚焦1902至1911年间的小说文本,从空间想象、冒险精神、忠义观念等意识的转变入手,展现了晚清小说家们的焦虑与思索,讲述他们在激荡的变革时代如何将“中国”置入“世界”的坐标,重新找寻中国定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纷呈的“新概念地图”。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晚清小说中崛起的“国民”理念如何影响、启发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作家的创作,全面展现晚清至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转型。
与很多前辈学者仅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泛泛而论不同,本书作者发掘了《狮子血》《痴人说梦记》等一批极重要却被长期忽视的作品,并抓住其中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颇具开创性,荣获2016年台湾“中研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 【作者简介】
-
颜健富,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文学、现代小说,曾获清大教师学术卓越奖励、宝岛文学奖、花踪文学奖等多项荣誉,发表《城市进/出记:鲁迅与许寿裳、顾颉刚的敌友关系》《“易尸还魂”的变调:论鲁迅小说中的体格、精神与民族身分》等论文,主编《革命?启蒙?抒情: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
- 【目录】
-
序言
导言
一、“概念地图”的转变
二、晚清“新小说”方案
三、从“身体”到“世界”
四、各章结构安排
(一)世界
(二)乌托邦
(三)身体/国体
五、各篇章出处
第一章“世界”想象:广览地球,发现中国
一、前言:思考的起点
二、晚清文艺圈:“我愿共搜索世界之奇境异境”
三、“异域”表征:“话说天下五个大洲”
四、范式转移:“远游”叙事
五、末日/未来记:以“世界”坐标重观“中国”
六、结语
第二章“冒险”精神:何迥《狮子血》“支那哥伦波”的形塑
一、前言:“泥砖匠”的堆砌
二、“哥伦布”传播:从宗教人格到冒险精神
三、杂混伎俩:“支那哥伦波”的形塑
四、绕行地球:“东亚病夫”的正名
五、开荒拓野:“非洲”场景的突破
六、结语
第三章“忠义”争夺:论晚清“水浒传”的忠义堂与新旧世界
一、前言:聚焦“忠义”
二、水浒精神:遮蔽与彰显
三、争夺:忠义难两全?
四、正名:“忠义堂”变轨
五、认同:新旧两个世界
六、结语
第四章小说“乌托邦”:概念旅行、叙事展演与文学史反思
一、前言:现实与理想的对照
二、概念旅行:“乌托邦”的翻译
三、叙事展演:“小说”乌托邦
四、文艺脉络:乌托邦视野的发生
五、新小说话语:乌托邦书写的位置
六、结语
第五章“仙人岛”转调:论旅生《痴人说梦记》的空间想象
一、前言:旅生的“痴人说梦记”
二、“地理大发现”与晚清知识界
三、“父子”关系:从“仙人岛”转向“镇仙城”
(一)寻找者的身份
(二)寻找动机
(三)交通装备
四、新地理观:天下为家/天下无家
五、如何现代?“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先声
六、(反)解放的图景:乌托邦?反乌托邦?
七、结语
第六章“身体/国体”观:“病体中国”的时局隐喻与治疗淬炼
一、前言:身体/国体观
二、身体时局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小说诊断学:“回春妙手,救国良医”
四、魂体对比法:“化分我旧质而铸我新质”
五、结语
第七章“国民”想象:从晚清到鲁迅小说的“新中国”与“铁屋子”
一、前言:“国民”反思
二、“国民”奇观:词汇的流变
三、觉醒与昏睡:从“新中国”到“铁屋子”
四、梦想与噩梦:从“未来”到“过去”
五、救赎框架:“国民”的功能论
六、结语
结语
引用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