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对话——文学·自我·传播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向对话——文学·自我·传播

46.22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贻荣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0

上书时间2024-12-12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罗贻荣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56308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9页
  • 字数 347千字
【内容简介】
让对话走进我们的存在,是本书的写作宗旨。上篇提供一个易于接近和把握的引论,它包含对话理论(主要是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下篇通过讨论对话理论在文学、文化心理学和传播学研究若干领域的应用,希望使对话走进我们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呼唤新世纪的文学跨越;走进我们的自我,促进我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建构;走进我们包括各类主体(个体、组织、族群)和各种场合的交往与传播活动,有助于建构和而不同、统而不死、放而不乱的人类社会。本书试图形成学术与生活之间的对话:既有学术的理据,又有生活贴近度;本书在戴维·洛奇的对话诗学、健全人格和政府危机管理等问题上有新颖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罗贻荣,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主要兴趣为西方小说翻译与研究、文化传播研究。著述包括:译著《小世界》(1992)、《换位》(1998)、《美好的工作》(1998)、《治疗》(2002)、《世界伟大的艺术》(2002) 等8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于连及其评价的文化批判》、《元
【目录】
导语

上篇 对话理论原理

 第一章 巴赫金对话理论原理

  第一节 哲学人类学

   一、行为一伦理学:“存在”与“应分”

   二、哲学一美学:“超视”与“外位性”

    1.“超视”

    2.“外位性”

    3.“他者”

    4.主体与主体的交往

    5.交往与主体建构

  第二节 “超语言学”

   一、“超语言学”

    1.“超语言学”概念

    2.“言谈”理论

    3.语言的对话本质

   二、超语言学与语用学

  第三节 巴赫金与符号学

   1.符号与意识形态

   2.符号与物

   3.符号与意识

   4.符号与理解

   5.符号与心理学

   6.内部符号与外部符号

   7.巴赫金符号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语

    第四节 人文科学方法论

   一、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

   二、文本的对话性和与文本对话

   三、文本意义的开放性与人文科学的创新

 第二章 对话的条件与前提

  第一节 对话的条件与前提

   一、“狂欢式世界感受”

    1.狂欢节 和“狂欢式”

    2.“狂欢式世界感受”

    3.狂欢化

   二、对话意识

   三、平等话语权

   四、公共领域

    1.公共领域

    2.公共领域之于对话的意义

    3.公共领域的兴衰

    4.公共领域衰落的后果

    5.中国的公共领域

    6.如何形成真正的公共领域

   五、主体间性

    1.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2.主体间性

    3.巴赫金与主体间性

    4.主体间性与对话

   六、对话的游戏规则

    1.交往的有效性要求

    2.阿列克西“三段论”

  第二节 对话的环节 与过程

   一、对话前

    1.统觉背景

    2.揣摩“统觉背景”

    3.预测反应

   二、对话中

    1.对语

    2.指向性

    3.挑拨回答

    4.积极理解

    5.回答

   三、对话后

  第三节 对话的特性和原则

   一、平等性

   二、现场性

   三、互动性

   四、互惠性

   五、非预设性

   六、未完成性

 第三章 对话理论的源流与边界

  第一节 对话理论的源与流

   一、对话理论的社会和哲学背景

   二、马丁·布伯:“我”与“你”的对话

    1.“之间”与关系本体论

    2.“我一它”关系

    3.“我一你”关系

    4.“我一你”关系与对话

    5.布伯与巴赫金

   三、伽达默尔:理解就是对话

    1.“理解”和解释学本体论

    2.伽达默尔“理解”的特性

    3.理解与对话

   四、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就是“对话理性”

    1.“对话条件”研究

    2.哈贝马斯与巴赫金

   五、托多罗夫:对话批评

    1.“对真理的探索”

    2.作为“你”的作家、作品和同行批评家等等

    3.时代与对话的机会

   六、巴赫金与东、西方

   七、多种学科中的对话理论研究

  第二节 对话理论的边界

   一、对话与交流/交往

   二、对话与独白

    1.独白的定义和特性

    2.独自类型之一:言说者的独白

    3.独白类性之二:听者的独白

    4.独白式对话

    5.对话式独白

    6.神性独白与理性独自

   三、对话与折衷主义、“贵和持中”

    1.折衷主义

    2.“贵和持中”之“和”

    3.中庸之道

   四、“未完成性”与“不确定性”

   五、对话与相对主义

   六、对话与“和而不同”

下篇 对话理论应用

 第四章 对话诗学

  第一节 巴赫金诗学

   一、巴赫金诗学

   二、狂欢化一狂欢体

    1.概念及其来由

    2.狂欢体的演变

    3.“双重性”——狂欢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复调小说

   一、“声音”、“意识”的复调

    1.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关系

    2.人物与人物间、人物的不同人格间的对话

   二、“双声语”——话语和文本的复调

    1.“双声语”——话语的复调

    2.互文性:文本“双声语”

   三、“大型对话”、“狂欢化时空体”——结构的复调

    1.大型对话

    2.狂欢化时空体

   四、“杂语性”——文体和语言风格的复调

   五、双重性、开放性与未完成性——复调小说的精神品质

   六、复调小说的意义

  第三节 对话型文学史

   一、文学史的世纪“独自”

    1.“解读历史”成了“对历史解读的解读”

    2.文学史里的各种独白

   二、对话型文学史余言

 第五章 戴维·洛奇与对话诗学

  第一节 对话思维

  第二节 对话主义批评

   一、与诸流派的对话

   二、追随巴赫金

   三、小说的未来:现实主义与现代一后现代主义对话

  第三节 对话小说创作实践

   一、双重结构

   二、文本的狂欢

   三、现实主义与现代一后现代主义的对话

   四、众声喧哗与开放性结尾

  结语

 第六章 对话自我

  第一节 “对话自我”概念的形成

   一、从单一集中的自我到多元分立的自我

    1.笛卡尔的“实体论”

    2.詹姆斯的“多重自我”

    3.20世纪自我理论

    4.巴赫金的“复调自我”

   二、从“自足式自我”到“包容式自我”

    1.传统的主体论

    2.现代自我理论:包容式,间性,关系主体论,人身上的人

   三、对话自我

    1.自我的对话性

    2.“对话自我”概念

    3.对话自我的特征

  第二节 对话思维:对话自我的思维特征

   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对话性

   二、思维的对话性

   三、对话思维诸特征

    1.多声性自我系统

    2.对话自我的特征

  第三节 自我创新

   一、自我创新的产生

    1.对话三步骤模式

    2.立场“重新定位”与“新颖值”

    3.两个实例

   二、自我创新不能产生的原因

    1.交谈≠对话

    2.他者的独立性

    3.立场的相对性

  第四节 对话自我的一致性与生命的意义追寻

   一、问题的提出

   二、詹姆斯:主格我主导的一致性

   三、对话自我叙事结构的一致性

   四、对话自我生命叙事的一致性

    1.寻求对生命意义的解释

    2.强势评估和生命的“应分”

    3.自由与责任

 第七章 对话自我与健全人格

  第一节 健全人格概念

   1.不包含创新特征的“健全人格”

   2.包含创新特征的健全人格

   3.“健全人格”概念的缺陷所在

   4.对话自我与“独白自我”

  第二节 创新人格vS因循保守

   一、创新人格的特征

    1.独立性和差异性

    2.开放性

    3.怀疑精神

   二、我们的创新人格何以稀缺

    1.12.5%和63.5%

    2.创新人格的培养

    3.创新人格的生长环境

  第三节 协调一致vS自我压抑、自我冲突

   一、“净化”疗法

    1.“官方意识”与“非官方意识”的关系

    2.“净化”疗法及其对话性质

   二、自我面对方法

    1.自我面对法的理论依据

    2.一个病例

    3.自我面对方法的对话性质

  第四节 自律、自信、诚实vs“统死放乱”怪圈

   一、自我与社会道德的对话

    1.“食人”道德:他性独白

    2.对话道德

   二、自律性研究

    1.自律性与社会风尚

    2.自律性养成的条件

    3.小结

   三、关于“心力交瘁”现象

   四、关于诚实

   五、关于“主奴根性”

  第五节 平等、开放VS差序格局

   一、平等、开放与“差”和“序”

   二、契约意识与“人情”关系

  结语

 第八章 对话传播

  第一节 传播学的理论转型

   一、从“传播”、“劝服”到“交流”、“关系”

   二、从“双向对称模式”到“对话”

  第二节 对话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五大基本原理

    1.交互性

    2.亲邻性

    3.移情性

    4.风险性

    5.投入

   二、组织的对话程序原理

  第三节 对话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节 两种政府危机管理模式及其结果

   一、一种对比

   二、两种历史发展形态

   三、两种国民精神,两种危机管理策略,两种传播模式

    1.危机管理和冲突管理中的独白精神

    2.危机管理和冲突管理中的对话精神

    3.两种结果

   四、“脆弱”与长久、“强大”与短促的辩证关系

   五、历史上国人对话的努力和建立对话机制的努力

   六、对话与契约

术语、人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