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纸上的道境: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北大美学研究丛书·第三辑)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画纸上的道境: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北大美学研究丛书·第三辑)

46.53 9.7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波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2-12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谢波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8
  • 版次 1
  • ISBN 9787220108709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69页
  • 字数 279千字
【内容简介】
元季四家之首黄公望(1269-1354)及其巨制《富春山居图》,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所获地位及评价之高,身后至今无人能及。故此,其始终是学界研究热点。围绕黄氏及其创作所展开的学术探究,从笔墨技法到画卷真伪,从画格画品到卷轴流传,等等,关涉众多亦成果斐然。然而,作为全真道于江南地区兴盛之际的重要弟子之一的大痴道人黄公望,其全真教徒身份在过往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与之相关,黄公望的宗教信仰与艺术创作之关系也始终被割裂,悬而未论。
  正是基于此背景,本书意欲在完整复建黄公望的生活际遇及信仰世界的基础上,探察成就黄公望及其艺术创作之至高地位与价值的特殊性何在,并进而于其信仰世界中为这种特殊性寻找根源,以重新解读和诠释大痴道人黄公望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富春山居图》,证明其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本书目的并非仅限于此,更意欲力证中国古代山水画解读和诠释的新视角和可能性:利用山水元素及宇宙同构性原理,道教完成了其地上天堂和身中内景的空间建构,以及于此空间中发生的内丹炼养之理论,实现道教真假、虚实之境的区别与联系。更借助有着道教信仰的具备双重身份的艺术家之笔,完成自身内蕴的视觉化表达。迄今为止,在中国山水画史上,这种基于道教信仰、借助山水之形完成的视觉表征之艺术传统及实践,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本研究提供的诠释模式和角度及其可能性的展开仅仅是个开始,它不仅可以引领我们进入更深层、更全面的艺术作品的意义世界;也丰富和深入了道教研究领域的维度。
【作者简介】
谢波,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博士,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生,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博士候选人。
【目录】
第一章 黄公望的山水——信仰视角的切入 

第一节 黄公望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与评价回顾 

第二节 《富春山居图》的特殊性——艺术之外的诠释之必要性 

第三节 山水之境与信仰的道境——道教山水观与黄公望 

1. 真境——山水之中的道教 

2. 见所未见——洞天福地和山水 

3. 大宇宙和小宇宙——身体中的山水 

4. 通向道境之路——炼养过程的视觉化 

第四节 结论 

 

第二章 信仰修行作为艺术诠释的前提——黄公望的道教与艺术思想剖析 

第一节 由《道藏》所收三篇丹诀看黄公望的全真信仰:内丹与身体的视觉化 

第二节 写意之维——技法取舍的背后 

第三节 写出的山水之境——虚实之境与真假之境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山居图象征意义分析——信仰作为一种诠释可能性的展开

第一节 何以可能?道境与山居 

第二节 全真教——身体、山水与自然 

第三节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道境的构建模式 

1. 平淡天真——笔墨技法及作品气质 

2. 同异之间——自然之景与创作之物的断裂及成因 

3. 计划性或偶然性——连续完整的视觉效果 

4. 完成或未完成——玉虚道境之视觉化 

第四节 结论 

 

附录一  

回归黄公望——鲜活的生活世界 

第一节 元代江南文人的仕途、文化、交游与信仰——黄公望的社会生活与信仰环境 

第二节 黄公望的交游 

第三节 “全真家数,禅和口鼓,贫子骨头,吏员腑臟”——黄公望的入仕与奉道 

第四节 结论 

 

附录二

黄公望年表 

附录三

黄公望文集 

附录四

黄公望画目

 

参考文献 /22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