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基督教中国化论文集
¥
50.95
7.5折
¥
68
九品
仅1件
作者潘兴旺 编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1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兴旺 编
-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8807383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内容简介】
-
马太效应。“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这段经文是“马太效应”的由来,当时耶稣教导门徒要按各人不同才干能力,做有良善、有忠心、有见识的人,否则,将来上帝审判算账时,有的得奖赏得称赞、有的受批评受责罚,甚至把懒惰者原有的夺过来给那得称赞的。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是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勤奋创业、务实作为,尽力发挥才干,做有责任、有担当、有良善、实实在在的人,不要做又恶又懒的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Merton)提出“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富者越富、贫者更贫的现象,其积极作用是对贫者、少者、懒者具有推动奋斗、促使做工、努力向前的作用,消极作用是对富者、成功者具有麻痹懈怠作用,使其产生居功自傲的态度。“马太效应”是一种多领域的现象,会造成两极分化的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太效应”定律,使基督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基督教主张以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品德为重的事业根基,以信仰为由的专业服务,以契约信任的经营关系,以管理时间的认知实践,以享受生活的智慧喜乐走向未来的世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具有积累优势的富强者不应以“马太效应”为借口回避社会现实、逃避社会责任,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历史文化根脉,是“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天人合一,体现余少相成、贫富相助、强弱相连、城乡相依的优越性。
- 【作者简介】
-
潘兴旺,1965年10月出生,牧师。曾就读于浙江神学院、金陵协和神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专业研究生班、中国人民大学全国爱国宗教届人士研修班。
专职从事神学教育30多年,著有《牧人之牧》,主编《浙江神学院20周年论文集》《和在爱中》《爱在行动》《举三自爱国旗走中国特色路》《传承文化见证文明》《生存・生态・生活》《发挥“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等书。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有获杭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选人《中国当代思想宝库》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浙江神学院院长。
- 【目录】
-
序:发挥“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
基督教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刍议
浅谈“信徒/公民”双重身份――基于《基督徒与公民身份认同》的网络问卷调查
“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基督教中国化的信仰浅思
试论基督教信仰对经济建设的意义
试论才干的比喻对财富观的启示
试论基督教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贡献――基督徒恪尽职守的“天职观”
论富强
圣经与企业文化
建设美丽中国:基督教与生态神学――莫特曼生态神学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
论法治
浅析部分信徒对“不要爱世界”的误解及其原义
浅探旧约福利制度的内涵及在旧约历史中的实施
论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浅谈“浪子比喻”中的财富与消费伦理
试论吴耀宗的福音观
浅探《圣经》的世界观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