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9 7.6折 ¥ 68 九品
仅1件
作者吴中杰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21
上书时间2024-11-22
吴中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于鲁迅研究用功尤勤。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吴中杰评点鲁迅作品系列》《鲁迅传》《鲁迅后传》《文艺学导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等,又有散文集《人生大戏场》《旧途新旅》《曦园语丝》《海上学人》《复旦往事》等。他所主持的“文艺学系列教材建设”项目,于2001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河水分流
小时候父亲教我读《古文观止》,最先选读的两篇文章是《公羊传》上的《吴子使札来聘》和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他说:季札是我们吴家的祖先,骆宾王是我们义乌的先贤,初唐四杰之一,所以你要先认识一下。
骆宾王是义乌人,而且在我当时所住的临海县做过县丞,书上说得清清楚楚,是我乡先贤不假,文章也的确写得漂亮,敢说敢骂,痛快淋漓,值得熟读;但说季札是我们吴家祖先,我总觉得有些玄虚,两千多年前的事,又没有族谱可查,谁能说得清楚?就是族谱上写着,也未必可靠,中国人总喜欢拉着同姓大人物当祖先,不甚可靠,就像我外公家的灯笼上写着“陇西李氏”四个大字,颇有攀附世家大族之嫌。可见我这个人从小就有点叛逆,难怪日后在复旦大学受批斗时,别人说我脑后长有反骨——其实我只是想搞清其中的事实根据和逻辑关系,不肯从众轻信而已。
不管我们家是否像阿Q自吹的那样,先前曾经阔过,总之,到了近世,早已是穷苦百姓,即使拐弯抹角,也排不出什么显赫的家世来。我父亲能够说得清楚的,只有他的父亲,即我的祖父吴嗣荆。祖父号九成,人称九成先生。乡亲们叫他先生,是因为他以教书为业。先教私塾,后教学堂,一介寒儒而已。因为家里很穷,回家脱下长衫还得下地种菜。种的菜自吃有余,就叫我父亲挑到街上卖了补贴家用,说得好听一点,算是“耕读人家”。但我祖父字写得很好,放学后常被人家请去写字,只是当时义乌还未形成文化市场,所以他替人写字没有润笔,只吃一顿酒菜,常常喝得大醉而归。1953年我到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在丁吕堆表伯家碰到一些义乌乡亲,其中有些是我祖父的学生,他们还对我大夸祖父的书法,说是当年义乌城里,有一大半店家招牌是九成先生写的。我父亲和叔父都继承了祖父
的特长:字写得好,而且酒量也大。只是鉴于祖父常酒醉误事,所以父亲平时从不喝酒,而在宴会上却能划拳拼酒。但这两个特长,到了我身上,却都失传了。我的字写得很蹩脚,酒量也极差,真是末代子孙。
祖父虽然教书兼种菜,非常勤劳,但是家里人口多,前祖母丁氏有三个子女:我大姑兰翠、我父亲汝熙、二叔汝为;续弦的后祖母龚氏又有两个子女:我小姑兰碧、小叔汝烈,所以生活一直非常困难。经济上一困顿,家庭矛盾必然就多,这种矛盾最容易爆发在后娘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之间。我父亲说后娘如何虐待他,经常打骂,他在家里呆不下去,于是决心外出谋生。
那时,我父亲自己母家的表哥丁吕堆已经到上海进了三友实业社,他就请表哥介绍,也进了这个厂家。这家工厂属于纺织行业,生产的毛巾很出名,直到我懂事时还在畅销。我父亲因为读过几年书,能写会算,很受老板的器重,但另一家小公……
本书为纪实散文集,与作者已出版之《海上学人》与《复旦往事》(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属于同一系列,是用特写形式,反映出时代面貌。本书以二十世纪鹿城生活为背景,以特写的形式,写出时代的演化给百姓所带来的生活变迁。写得较多的是自己所熟悉的教师、学生、学者、医生等知识阶层,也写了一些地方民俗文化,力图能写出地方风情。中国的史书,大抵写的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时下的纪实散文,也大都是学者名流的记事。但历史的主体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命运,最能反映出时代的变化。本书着重写小县城小人物的故事。写他们的生存状态、民情风俗、以及在历史巨变中的承受。这才是历史底层的东西。本书以二十世纪中期的社会变革为核心,上溯古代情事,下及新世纪变化,使小城故事具有立体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