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71.26 5.6折 12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伯伟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3-07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4-11-20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伯伟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23-07
  • 版次 1
  • ISBN 9787101155563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83页
  • 字数 613.000千字
【内容简介】
若以孟子提出“说诗”方法为起点,则中国文学批评已有约两千三百年的历史。那么,在西方学术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文学批评的呢?
  本书回溯两千余年的历史,梳理汗牛充栋的文献,总结出三种最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又探讨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点六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用兼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并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作者简介】
张伯伟,1959年生,上海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著有《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日本世说学文献序录》《中国诗词曲史略》《回向文学研究》等。

 
【目录】
新版前言

导言

内  篇

第一章  以意逆志论

第一节  从儒家人性论看孟子“以意逆志”的提出

第二节  汉儒以美刺说诗的新检讨

第三节  得意忘言与义疏之学——魏晋至唐代的古典解释

第四节  宋代的儒学复兴与“以意逆志”法的发展

第五节  集成期的清代

第六节  “以意逆志”法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推源溯流论

第一节  “推源溯流”法释名

第二节  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形成——论“推源溯流”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古代文学史上的摹拟之风——论“推源溯流”法的文学背景

第四节  “推源溯流”法的成立

第五节  “推源溯流”法的类型

第六节  “推源溯流”法的解剖

第七节  “推源溯流”法的评价

第三章  意象批评论

第一节  “意象批评”法释名

第二节  “意象批评”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意象批评”法的发展及其特征

第四节  “意象批评”法的评价

外  篇

第一章  选本论

第一节  选本的形成

第二节  选本的发展

第三节  选本的影响

第二章  摘句论

第一节  摘句的渊源

第二节  “摘句褒贬”的形成

第三节  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的分析

第四节  摘句的独立与渗透

第五节  摘句的评价

第三章  诗格论

第一节  “诗格”一词的范围、涵义及缘起

第二节  从《文镜秘府论》看初、盛唐的诗格

第三节  皎然《诗式》及其对晚唐至宋初诗格的影响

第四节  晚唐至宋初的诗格及其特色

第五节  宋代以后的诗格概观

第四章  论诗诗论

第一节  论诗诗的渊源及其成立

第二节  禅学对宋代论诗诗的影响

第三节  论诗诗的发展

第五章  诗话论

第一节  诗话产生背景之考察

第二节  诗话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  诗话的文化考察

第四节  域外诗话总说

第六章  评点论

第一节  章句与评点

第二节  论文与评点

第三节  科举与评点

第四节  评唱与评点

 

后记

附录一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附录二  “去耕种自己的园地”——关于回归文学本位和批评传统的思考

文献索引

人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