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5版)
¥
13.11
3.1折
¥
42.5
九品
仅1件
作者胡庆康 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5
装帧平装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庆康 编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8
-
版次
5
-
ISBN
9787309104479
-
定价
42.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0页
-
字数
4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复旦博学金融学系列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复旦博学·金融学系列”之一。全书共分九章,对货币和货币制度、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及其调控机制、商业银行、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理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
与第四版相比,第五版作了如下改进:
1.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进展;我国银行业的主要监管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最新讨论等。
2.更新和充实了部分数据。
3.为精简篇幅,对第四版中的部分内容做了删减。
本书的特点是,内容比较系统完整,涵盖了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的主要领域和前沿;理论与实务并重;注意广度与深度结合。为帮助读者理解与进一步思考所学内容,每章后有内容提要、基本概念及思考题。
本书适合经济、财经、金融、国际经贸专业师生,以及金融干部和外贸工作者培训之用。
- 【作者简介】
-
胡庆康,男,1942年1月生。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0年任国际金融系系主任,1981-198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经济系进修,主攻财政金融,回国后筹建国际金融专业。1990年赴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访问讲学。长期从事“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1997年被列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1998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代公共财政学》(1999年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论文几十篇,主要有“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论中央银行监管”和“合业经营: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等。
-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形式的发展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四节 货币的层次和衡量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信用和利率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二、信用的发展
第二节 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基本形式
二、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率的分类
三、利息和利率的计算
四、利率的作用和结构
五、利率决定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资金的融通
二、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
三、金融的基本特点
四、金融市场的分类
第二节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一、货币市场及其工具
二、资本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节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一级市场的运行
二、二级市场的运行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
二、金融衍生工具在全球的发展
第五节 金融资产组合
一、决定金融资产需求的因素
二、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分析
三、马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五、套利定价理论(APT)
第四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银行业的产生
二、金融机构体系结构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地位和组织形式
一、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三、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负债业务
三、资产业务
四、表外业务
五、中间业务
六、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规模发展迅速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
二、资产管理
三、负债管理
四、资产负债联合管理
五、中间业务管理理论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与发展方向
一、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二、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
三、技术创新
四、电子时代的银行
五、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危机与监管
一、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增大贷款风险及其解决办法
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银行业监管新问题
四、巴塞尔资本协议
五、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六、 我国银行业的主要监管指标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与收缩
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
二、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过程
三、存款收缩过程
四、存款乘数
五、货币乘数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三、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一、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四、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
五、特殊的中央银行制度
六、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三、财政赤字和基础货币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
四、货币政策的效果
五、我国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探索
六、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操作的发展与新变化
第六章 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
第一节 金融抑制
一、金融抑制的根源
二、金融抑制的手段和表现
三、金融抑制的后果
第二节 金融深化
一、金融深化的出发点——“实际货币需求”
二、金融深化的内容
三、金融深化的理论贡献
四、金融改革的实例
五、金融深化的争论和反思
六、金融深化论对我国的借鉴
第三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动因
二、金融创新理论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
四、金融创新的影响
五、过度创新与监管缺失带来的风险
第四节 中国的金融改革
一、“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二、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
三、金融调控监管机制的改革
四、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五、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革新
第七章 货币理论(上)
第一节 基础货币
一、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二、准备金方程式的推导
三、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
四、有关概念
第二节 货币乘数
一、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
二、影响公众通货持有比率的因素
三、影响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
四、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
一、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的内涵
二、主流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三、托宾等的货币供给新论
四、温特劳布卡尔多的内生货币理论
五、莫尔的水平主义供给理论
第四节 中国的货币供给
一、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定义及其乘数
二、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
三、货币乘数
四、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间的互动关系
五、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讨论
第八章 货币理论(中)
第一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
三、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一、鲍莫尔模型
二、惠伦模型
三、托宾模型
四、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四节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实证研究
三、货币主义者的传送机制
四、货币主义者的理论框架
第五节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
一、理性预期之前的几种预期及非理性预期的原因
二、理性预期理论
三、有效市场理论
四、卢卡斯批判与理性预期革命
第六节 中国的货币需求
一、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中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
第九章 货币理论(下)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和分类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 中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及解释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
一、通货膨胀“促进论”与“促退论”的争论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
三、通货膨胀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四、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需求政策
二、收入政策
三、供给政策
四、结构调整
第五节 通货紧缩理论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
二、凯恩斯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
三、奥地利学派的理论
四、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五、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
六、萨缪尔森、布坎南、瓦格纳等人的“滞—缩”理论
七、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理论
八、伯纳克的信贷中介成本理论
编著者说明
第二版说明
第三版说明
第四版前言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