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语译林:鲁滨孙漂流记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双语译林:鲁滨孙漂流记

12.31 3.2折 38.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丹尼尔·笛福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4-11-13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 著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5
  • 版次 1
  • ISBN 9787544726207
  • 定价 38.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1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感情里,往往有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目标所吸引,就会变成一种狂热和冲动,驱使我们的灵魂向那个目标扑去,不管是看得见的目标,还是想象中不可预知的目标。不达目的,我们便会痛苦不堪。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传统,作品细节逼真,结构不落斧凿痕迹,情节虽为虚构但契合生活,语言清新流畅,亲切自然,故事大都由主人公自述,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随即大受欢迎。此后,他还陆续创作了《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鲁滨孙的沉思集》等。
【目录】


内容摘要
 丹尼尔·笛福所著的《鲁滨孙漂流记(赠英文版)》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
《鲁滨孙漂流记(赠英文版)》讲述了:鲁滨孙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于中间阶层的幸福生活。但他抵挡不住海外新世界的诱惑,几次三番出海闯荡,终于有一次被困在了一个荒岛上。二十八年的孤岛生活仍然未能阻止他的冒险精神。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凭着坚忍的毅力,在蛮荒之地白手起家,造房子、修田地、种植粮食、驯化野兽,与食人族大战,勇夺叛变水手控制的商船,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脱险,得到可观财富,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精彩内容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最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
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毁,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都是中等人的福分。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悠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致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熏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品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
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态度诚挚、充满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脾气,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总而言之,他答应,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做出安排。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如果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
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斯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劝告。当时大哥年轻气盛,血
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父亲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
定不会保佑我的。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会后悔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最后这几句话,后来竟成了我遭际的预言。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他自己会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最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现在连话也说不下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哪!只过了几天,我就把自己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为了不让我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远远躲开他。但是,我并不仓促行事,不像以前那样头脑发热时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对她说,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亲最好答应我,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无论去当学徒,或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绝对相信,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期满就会从师傅那儿逃出来去航海的。
如果她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乘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我就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
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去对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处。父亲非常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我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和我的谈话那样语重心长、谆谆善诱,而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以理解。她说,总而言之,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我的。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所以我如果自己想找死,与她也无关,免得我将来说,当时我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尽管我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听说,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深为忧虑。他对母亲叹息说,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许会很幸福的;但如果他坚持要到海外去,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P2-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