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均衡与制度演进
¥
18.49
7.4折
¥
25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辉亿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8
上书时间2024-1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辉亿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2300323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6页
-
字数
214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熟练地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进化博弈理论、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和比较研究、经验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军人收入水平变化的制度性原因和变迁路径,以及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变革的补偿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出“中国军人收入分配制度均衡是低层次的总量均衡,具有结构性非均衡性质”的结论,论文提出了军人工资五结构体系和军人岗位津贴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文章对军人劳动贡献计量和收入分配生命周期分布等方面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关于现有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套住效应”、“补偿性效应”等提法很有新意,被誉为是本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 【作者简介】
-
李辉亿,湖南邵阳人,1968年7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湘潭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军事经济研究》和《中国国防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军队级课题共5项,合著著作和参编教材共4部。目前主要从事军队薪酬与国防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 【目录】
-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研究对象
四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几个基本假设与概念
六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可以解释军人收入分配的四种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以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为视角
二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理论——以生产要素的边际贡献和供求均衡为视角
三人力资本收入分配理论——以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与收益为视角
四收入分配制度的福利评价理论——以效率与公平为视角
五小结
第二章军人劳动贡献计量与收入分配安排
一军人团队劳动贡献的经济学分析——以掠夺与防御的经验分析为例
二军人与非军人之间收入分配关系
三军人与军人之间收入分配关系
四相对收入水平与军事人力资源激励
五小结
第三章军人收入分配制度均衡的实证分析
一制度和制度的均衡
二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均衡
三军人收入分配的抽样调查分析之一——以军队干部与地方公务员为例
四军人收入分配的抽样调查分析之二——以军队和地方的科技人员为例
五小结
第四章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与变迁
一分析的基本框架
二1949~1964年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三1965~1979年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四1980~1992年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五1993~2003年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六小结
第五章军人收入分配制度创新
一建立军人岗位津贴制度以完善工资制度的总体结构
二重新设计军人的工资收入在生命调期内的时间分布
三出台《军人待遇法》,保持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稳定性
四军人收入分配制度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附录一计算湖南B大学的平均收入
附录二计算湖南C大学的平均收入
附录三军队科技人员收入分配状况抽样调查表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