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程. 三年级. 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文教程. 三年级. 下

18.9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华生 主编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9

上书时间2024-11-01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华生 主编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209107303
  • 定价 1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内容简介】
本书以“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合作学习”为设计理念。为了有效地组织好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互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讨论、展示”,“班级讨论、展示”,“小组检测、评价”和“班级检测、评价”等是最常规的学习方式。同时体现了“以学定教”、“学、教合一”的设计内涵。学生使用本书,可以在一节课内按照老师的引导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使用本书,免除了单独写教案的麻烦——使用时,只要根据各自的“教情”做适当的调整。此外,本书还有“课内、课外结合”的设计重点。强调“当堂完成、当堂过关”的设计理念,突出“课堂主阵地”作用,同时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目录】

上篇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
乱世中的孤松 汉?刘桢《赠从弟》 
伪装下的尊严之火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君子藏器于身 唐?虞世南《蝉》
一个朝代最后的风骨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与梅花一样清 元?王冕《墨梅》
一首诗便是一生的誓言 明?于谦《石灰吟》
一首诗,一段话,一道凹痕 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从来书生意气,自古名士风流
风流名士,失意人生 唐?崔颢《黄鹤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世间再无陈子昂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西湖闲舟倾笔墨,鹤与梅花住一山 宋?林逋《山园小梅》
真名士,自风流 明?钱福《明日歌》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生常怀稚子心,何惧岁月催人老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悯农诗人”的双面人生 唐?李绅《悯农》
绝望中的堕落 唐?秦韬玉《贫女》
“开山祖师”的反差地位 宋?梅尧臣《陶者》
心怀悲悯的张俞 宋?张俞《蚕妇》
巾帼何须让须眉
红叶为媒天作合 唐?宫女韩氏《题红叶》
牡丹虽残,遗世独立 唐?鱼玄机《赠邻女》
世人皆晓《金缕衣》,何人还念杜秋娘 唐?杜秋娘《金缕衣》
花蕊夫人,生似浮萍不由己 五代?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以身证道的巾帼英豪 清?秋瑾《对酒》
自古帝王皆解诗
杨广,一个有才华的隋炀帝 隋?杨广《野望》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劝学诗》与那个没有存在感的皇帝 宋?赵恒《劝学诗》
下篇
万里青云失意深 
枫桥钟声越千年 唐?张继《枫桥夜泊》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笛划破长安愁 唐?赵嘏《长安秋望》 
不亢不卑对东风 唐?高蟾《金陵晚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春城无处不飞花——因诗荣升的韩翃 唐?韩翃《寒食》  
行不得也哥哥 唐?郑谷《鹧鸪》 
渡口扁舟寄忧思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一首“断句”诗,成就缺憾美  宋?苏麟《断句》 
多情龚自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古来沙场,诉不尽英雄情长 
富贵繁华终是梦,醉卧沙场笑人间 唐?王翰《凉州词》 
他一生只留下一首诗,却让唐诗多出一个世界 唐?金昌绪《春怨》 
不说安史之乱,却说尽荒凉 唐?李华《春行寄兴》 
曾有一首悲伤到骨的唐诗,初读就让人热泪盈眶 唐?陈陶《陇西行?其二》 
贪一晌好梦 宋?林升《题临安邸》 
飘零遗民已无根 宋?郑思肖《寒菊》 
林则徐的琴瑟和鸣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一诗一画一世界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拘一格是少年 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韩偓《已凉》 
“考霸”钱起:一句之工,声闻四驰 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本色人语 宋?释志南《绝句》 
一个姓唐的神秘诗人,成就了唐诗中最美丽的误会 元末明初?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洗去凡尘见云烟 清?高鼎《村居》 
世间最苦,唯有相思 
一首桃花诗,一场倾世恋 唐?崔护《题城南庄》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崔郊《赠去婢》 
知音一眼定终身 唐?李端《听筝》

内容摘要
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中,有一群诗人的文学地位远不及“诗仙”“诗圣”,他们没有太多作品被载集入册。但是,他们因一首或几首佳作被世代传颂,如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崔护与《题都城南庄》、王翰与《凉州词》……

精彩内容
 赠从弟
【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乱世中的孤松某车中国历史上,有两组曹刘。
一组,辛弃疾写过这样几句词评价他们:“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这是曹操和刘备,人所共知。
另一组名气也不小,闻名于文人圈。写过“问世间,情是伺物”的大诗人元好问有一句诗:“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说的便是这两位——曹植和刘桢。
曹植固然出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文才天下无双。但是,在星光熠熠的汉末诗坛里,刘桢也是极其璀
璨的一颗。
乱世飘零刘桢生于东汉末年,说起来也算宗室之后。祖父官至东汉尚书令,已经算朝廷重臣了。刘桢的母亲是高门贵女,诗礼传家。所以,刘桢幼年在严母教育下,发愤苦读,五岁能读诗,八岁能作文。而父亲早亡,幼年失怙,也使他养成了傲岸不屈的性子。
如果在盛世,那他的下一步,就是举孝廉,入朝为官,光耀门楣。然而他成长的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家世虽然显赫,但在天下大乱之时,他依然如风中柳絮。为避战乱,十七岁的刘桢跟随母亲和兄长离开故土,避祸许昌。
逃难的路上,刘桢不会想到,前面等着他的,是他这辈子,乃至整个建安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相遇。
官场浮沉在许昌的驿馆里,刘桢遇到了曹植——后者的才学和地位不用赘述。二人一见
如故,惺惺相惜。曹植把他带到了邺城丞相府。在那里,他们解文作赋,关系日笃。此后,刘桢与孔融、王粲等人相识,“建安七子”名动天下。
从那时起,直到“七子”去世,他们照耀了那个时代的文坛。
在曹操手下,刘桢先是做丞相的属官,随着曹操征
战南北,见惯了战火下呻吟
的土地。后来又先后随侍曹植、曹丕。兄弟二人待他甚好,他的抱负、才学得以尽情施展。
曹丕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曾在王粲的葬礼上让百官学驴叫,只因为王粲生前爱听。他曾把一条腰带送给刘桢,不久又觉得刘桢地位不高,配不上这条腰带而想要回。然而刘桢口若悬河,说什么也不还,刘桢善辩的口才和傲岸的性子由此可见
一斑。
有次大家一起宴饮,曹丕让自己的夫人甄氏出来拜见朋友。按礼数,众人得低头跪拜在地,唯有刘桢敢抬头平视。刘桢立而不跪,即使曹丕是他的上司。曹操听说后,要治其不敬之罪。于是刘桢被曹操投进监狱,侥幸免死却被罚做苦力,终身再未被重用。
如果是一般人,或许会害怕,会恳求,而刘桢则是个例外。哪怕被罚到采石场,哪怕曹操来到他的面前,他依然能不卑不亢,傲岸不屈,一如他手中的石头。
戎马半生的曹操可谓杀
伐决断,但即使面对着这样的枭雄,刘桢也能不改气度,这是属于一个文人的傲骨。
即使下狱,生命垂危,即使原本握着毛笔和酒杯的双手,如今只能握着凿石的铁锤,即使那个权倾天下的丞相不起用自己,即使过去的寒窗苦读、未来的锦绣前程都化为乌有,这一切也压不弯、打不垮他,这是他最
后的坚守。
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赠从弟》。
诗名闪耀
《赠从弟》这首诗,虽然写给兄弟,但没有一个字提到兄弟,整首诗都在自比。这首诗的类型是赠诗,内容是咏物,核心却是言志。
同是建安诗人,同是抒情言志,曹植的《白马篇》华丽激昂,而刘桢的《赠从弟》则洗尽铅华、刚劲挺拔,一如诗人自己。
此诗起首便不加铺陈,直写松树高洁之态、寒风肃杀之声,声画合一,如同电影。
接着,就是冲突了,山上松与谷中风,一高一低,一静一动,一“盛”一“劲”,强硬的对抗,让人心惊,更让人心生敬意。
之后。在这样的对抗下,环境更加恶劣,从烈风到冰霜,而松树的品格也从一
时的刚劲转为四季的端正。
诗的意境越发高远,格调越发高昂。
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诗人在描摹松树之后,目光和思绪就从松树外在的强硬不弯深入其内在的坚贞不屈,由敬佩松柏到开始思考,再到顿悟,到立志,便有了发自内心的激荡情感。
一问一答,其实也是自问自答,是对松树品格的总结,更是对自我的激励。
从外界的风霜雨雪,到松树的挺拔身姿,再到内里的坚贞不屈,由外而内,由表及里。一棵卓然独立、高洁坚挺的松树立起来了,一
个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刘桢也立起来了。
P5-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