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性知识、日常生活实践与中国社会转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方性知识、日常生活实践与中国社会转型

29.81 7.1折 42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吉国秀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4

上书时间2024-10-31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吉国秀 著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9650196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6页
  • 字数 161千字
【内容简介】
  《地方性知识、日常生活实践与中国社会转型》立足于地方性知识,从微观社会的视角探讨普通人经营和运作日常生活实践所使用的技术和策略以及参与、建构与塑造宏观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路径和内部机制,进而提出分析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微观模式,深刻认识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如何在中国社会转型中交织在一起,演化成为共时性的并置和叠加。
【作者简介】
  吉国秀,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日常生活实践与中国社会转型、技术民俗学。在《社会学研究》、《民俗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项目9项。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地方性知识及其生产
第一节 地方性知识的当代意义
一、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主义
二、从环境决定论到民族生态论
三、从地方性知识到民俗学的知识体系
第二节 地方性知识的生产
一、民众的知识与民俗学者的知识
二、个体的知识与民众的知识
三、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国家
四、地方性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

第二章 婚姻习俗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
第一节 婚姻习俗研究的多重视角
一、亲属制度转向
二、阈限的象征意义
三、宗族世系与姻亲关系
四、社会转型的视域
第二节 族际通婚的变迁
一、民族社会学视野中的族际通婚
二、时空坐落及其民族构成
三、从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转变
第三节 婚姻支付与社会变迁
一、作为日常生活实践的姻亲关系
二、地方性知识、亲属制度与空间实践
三、婆家婚姻支付的变迁
四、娘家婚姻支付的变迁
五、婚姻支付流动方向的变更

第三章 日常生活实践的时空路径
第一节 时间表达的多样性与中国意义
一、时间的意义
二、中国人的时间框架
第二节 节日传承与集体记忆
一、舅甥关系的凸显
二、节日食品的象征意义
三、个体时间与自然时间
四、记忆的碎片化
五、行为禁忌的地方性
第三节 行动者与空间实践
一、宗教性的空间
二、村落化的空间
三、民族化的空间
四、符号化的空间

第四章 信息技术、职业群体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自然化
一、为日常生活所熨平的信息技术
二、知识扩散的社会结构
三、专家系统术语的社会化
四、常人经验的内化
第二节 网络社会中的新民间叙事
一、信息技术笑话
二、新叙事文本
三、IT笑话叙事的生产
第三节 技术阶层与社会结构变迁
一、IT职业群体的崛起
二、知识分布的类型学
三、职业群体的内部分层
四、对权力的幻想

第五章 民间社会网络、生存策略与社会转型
第一节 民间社会网络与社会转型
一、以个体为中心的亲属路线
二、化解社会冲突的非正式规则
二、新叙事文本
三、IT笑话叙事的生产
第三节 技术阶层与社会结构变迁
一、IT职业群体的崛起
二、知识分布的类型学
三、职业群体的内部分层
四、对权力的幻想

第五章 民间社会网络、生存策略与社会转型
第一节 民间社会网络与社会转型
一、以个体为中心的亲属路线
二、化解社会冲突的非正式规则
三、转化个体风险的社会扶持体系
四、民间社会网络的功能释放机制
第二节 农村民俗与生存策略
一、传统与现代框架下的农村社会
二、农村社会运作逻辑的独特性
三、以民俗为核心的农村社会
四、社会转型中的农村民俗
第三节 民俗文化与区域社会转型
一、区域社会转型的文化维度
二、作为社会整合力量的民俗文化
三、民俗文化的区域性
四、区域转型的精神动力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