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豹典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豹典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0.91 5.0折 42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蓝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1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蓝 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6090018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56页
  • 丛书 蒋蓝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这是汉语里第一部关于豹子的辞典式散文。它包含了关于豹的知识、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诗,可以说是一部关于豹的“百科全书”。

自古以来,人们对豹子的看法五花八门,态度千奇百怪,并顺理成章地为豹子赋予了诸多含义,将近十五万字的《豹典》模仿辞典的编纂体例,像《词源》一样追根溯源,回旋往复,针脚细密,对每一个被提到的语词都极尽“厚描”之能事,以至于每一个语词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详尽的打整。这意味着古往今来人们对豹子的看法、态度,还有他们为它赋予的含义,都得到了螺旋式、复调式或回旋式的打理。语词和语词之间在暗中响应、接头、应答,每一个有会心的读者都能听见它们彼此唱和时发出的响声。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崇尚独立言路,喜欢特立独行。

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四川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出版《极端动物

笔记——动物美学卷》(2015,东方出版社)、《极端动物笔记——动物哲学卷》(2015,东方出版社)、《媚骨之书》(2015,东方出版社)、《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2014,云南人民出版社)、《梼杌之书》(2013,东方出版社)、《倒读与反写》(2013,东方出版社)、《爱与欲望》(2012,中国青年出版社)专著。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入选上百部当代选集。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近年在江苏、山西、新疆、吉林、山东等地以及金沙讲坛、成都故事讲坛等举办过多次文化、学术讲座。


【目录】

秉权者与豹尼采指出:“当某一动物,某一种族或某一个体失去其他种种本能时,当它选择以及当它偏爱对它不利的东西时,便称它为堕落。”2014年2月,普京来到索契,与国际奥委会代表及记者一同参观波斯豹恢复中心,并看望了在兽栏里六个月大的小猎豹。他一边抚摸小猎豹,一边说:“我喜欢动物,大概是在感觉它们……我们相互看中了。”接着,他又在西伯利亚秀了一把“放虎归山”,于是,虎和豹都有了,成为驯服与和谐的祥瑞之兆。逐渐地,有关某个国家乃是豹子隐喻的话题,又让一些人兴奋不已。看来,无论是熊猫还是虎豹,从来就没能逃出意识形态的指令。在承袭而下的文化谱系里,与猛兽的骨骼、皮毛相对应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文学尤其是诗化的语言,甚至是权力诗学的语言。性格一如刺客的豹,独行江湖之远,与“王道老虎”本无关系。但是,独裁者却总是喜欢与豹纠缠,这是一种渴望增加王道权欲魅力的策略么?性情暴虐的古罗马皇帝埃拉加巴卢斯(Heliogabalus),异装癖兼异性癖,他在极短的生涯里尽情游戏权力与人间。古老传说记载,埃拉加巴卢斯曾将蛇放到聚集观看游戏的人群中,还曾将豹子放入家中恐吓正在晚餐的客人,但是最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这位君主淫乱的性生活了。他一直以为他是豹子附体之神。乌干达卡苏比陵内安葬着布干达王朝最后几个国王的遗体,皇陵内安放着一只豹的标本——高大强壮,仍有几分威武;它那棕色的毛仍有几分光泽;它那圆睁的双眼仍然炯炯有神,似乎它仍然活着。这头豹子是穆特萨一世的宠物,据说它就像一条驯服了的狗一样整天不离国王左右,泯灭了吃人的本性。可是当国王驾崩后,这头豹子终于难以改变其身上的“斑点”,暴露出狰狞的面目,逢人就吃,以至于吃人成癖。因此,它被打死后做成标本,陈列在国王的亡灵前。乌干达凶残的独裁者阿明继承了穆特萨一世的癖好。他一共有六个妻子,吃掉其中一个,他拥有自己承认的子女才区区45名。阿明从不为自己吃人肉而感到羞耻,他公开向媒体承认:“是的,我吃过人肉。人肉像豹子肉一样细嫩鲜美。”他的这句名言,也有另外一个版本:“人肉比豹子肉咸。”口感品味水平,与吃掉自己美妾的张献忠属于同一个级别。中国古书均指出,豹子肉是酸的,但口感极端的阿明在这一点上应该比黄脸大汉的张献忠更胜一筹——而阿明竟然还得了善终,简直是异数。尽管他毕生崇拜希特勒,但是希特勒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天性,阿明半丝也不曾理会。希特勒亲自为纳粹的坦克命名为老虎与黑豹,进而构成“希特勒动物园”种群——我联想起齐奥塞斯库,也是喜欢动物,但这些爱好与他们嗜杀人类的天性毫无关系。至于卡扎菲上校,他斥巨资在住宅中建立了一座公园,用以豢养从非洲一些国家得到的动物:骆驼、猎豹、斑马等,自誉拥有“豹子的敏锐,雄鹰的犀利,狮子的勇猛,狐狸的狡猾,猴子的灵活和机变”,到了最后,他被人民用军刀从屁股插了进去……有“豹子独裁者”之称的扎伊尔领导人蒙博托,与豹子更有不解之缘。蒙博托的全名长达8节16个字,玄奥的含义是“扎伊尔河边一位不可战胜的勇士”。他出生的班加拉部族富有尚武习俗,他小时候曾因害怕豹子受到过羞辱,此后他突然勇敢起来,自诩为豹子附体,与其说是从害怕豹子到喜欢豹子,不如说是迷恋权力。他后来在总统府里养了一群豹子,把豹子作为扎伊尔(主要是皇帝本人)的象征:勇猛、敏捷、威严、壮观。在扎伊尔的国徽中镌有一个豹头;国家的最高勋章为豹子勋章;钱币为有豹子图案的银币……1997年5月17日,扎伊尔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卡比拉领导的“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武装进驻首都金沙萨,攻克了这个黑非洲疆域和资源大国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宣布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蒙博托的豹子时代宣告结束。这位喜欢头戴豹皮帽、身着豹皮衣的独裁者自1965年6月30日政变上台以来,这位豹子一样凶猛的铁腕人物,将这个拥有23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中部非洲头号大国整整统治了32年,从而成为独立后非洲大陆当政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但是在他垮台的当天,扎伊尔的报纸描述说:“蒙博托就像一只孤独的、疲惫的老豹。在他身边,羚羊、绵羊、山羊和所有他往日的猎物,都满不在乎,自由自在地漫步,没有一丝的恐惧。”羊群打败了豹。披着豹皮的君王,必定要将皮还给原主。他们只是穿着新衣的皇帝。有欲则变豹由保罗•施拉德导演的电影《豹女》,1982年上映,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Kinski)担任主演。她16岁即与比她大25岁的波兰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同居,在其指点下于1980年主演《苔丝》。如果说《苔丝》展示的是一个少女的内心苦闷,那么,她在《豹女》当中的忘情与投入,就是灵魂与肉身的大搏杀。我以为,电影名字叫《女豹》更合适:在于性别修饰了豹性,“人”不过是豹子身上的另外一种斑纹。豹经过长期的修炼终于变成了人,一个靓丽非凡的人,开始在现实社会里过着和平常人一样的生活。她一旦动情与男人云雨交欢,人的所指已经无法宰制豹的能指了,她必须返回豹子的躯体,最后把跟她做爱的人吃掉以后,力比多平息如夜光下的丝绸,她才能重新变成人。在她的地下室里人们发现很多人骨骷髅,这是女豹周而复始的欲火之骸。某天,她爱上了一个动物园的领导奥利弗,她渴望与这个男人做爱,这个男人自然也是手忙脚乱。但是,她知道这样不行,一做爱她就要变成一只豹子,把男人干掉。后在他们两人克制不住的危急时刻,她成了豹子。豹女还有一丝理智,打开身体风一般逃走了。从这一感情之劫流亡,她就变不成人了,就是一只紧张的豹子。通过追捕,把她关在动物园的铁笼里。动物学家常到铁笼子里去看她。隔着铁栅栏,这全然不是里尔克面对的那头旋转的黑豹,因为女豹眼角的裂纹,流出来的,是蜜。这个结尾反而让人欣慰:他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尽管隔着一道铁栅栏。显然,有欲则变豹,不是中国人的有欲则“豹变”。观众在这种“西方画皮版”的惊悚片里心醉神迷,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当中的艺术样品。而人兽之恋的同类题材,集大成的《聊斋志异》展示了很多类型:海螺、蚌、鱼、蛇、狐狸、树精、花妖甚至老虎,但在中国的修炼文化里,没有豹。豹是高度谨慎的动物,举勺而称量欲望,岂有如此“豹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