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补性竞争论: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集团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互补性竞争论: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集团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17.44 2.2折 7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光溪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26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光溪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9600679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重点介绍了战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关贸总协定和WTO为代表的多边主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与以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南盟、非盟、阿盟为代表的区域主义、区域合作、次区域合作和自贸区等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取代、相互替代、此消彼长、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中有竞争、竞争中有互补的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双赢共治关系。
【作者简介】
1965年1月生,经济学和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云南省商务厅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分会。1988年至2016年,历任中国驻美大使馆、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和驻洛杉矶总领馆外交官、外贸部国际司和办公厅处长、上海外经贸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司长和云南省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曾挂职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职泛亚金融合作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小微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和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研究员。
【目录】
序龙永图1 

再版说明3 

第三版说明6 

前言10 

第一章 绪论1 

一、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及其关系的涵义1 

二、“彼此消长论”受到“共生现象”的挑战3 

三、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之争5 

四、“互补性竞争论”的提出6 

五、多边贸易体制的“两步宽容” 7 

六、区域集团的贸易投资动态规模经济效应8 

七、“贸易政治因素”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作用9 

八、“互补性竞争”推动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最终汇合” 10 

九、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区域集团管理体系的改革行动12 

十、中国面临的新挑战13 

第二章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集团的基本法律关系17 

第一节 最惠国待遇条款与区域集团17 

一、“比较优势”的考虑17 

二、“区域集团”是最惠国待遇的最重要的例外18 

第二节 总协定二十四条的来源19 

一、关税优惠安排的“祖父条款”待遇19 

二、“关税同盟”在筹备总协定时首先得到认可20 

三、自由贸易区的提出20 

第三节 总协定二十四条的法律规定21 

一、             区域集团的目标21  

二、“实质上所有贸易”的含义21 

三、区域集团获得例外的限定条件23 

四、“临时协议”与透明度要求23 

五、区域集团的通知程序与要求24 

六、缔约国全体的决定程序25 

第三章 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集团法律规定的局限性28 

第一节 主要区域集团对多边贸易体制提出的挑战28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对总协定的首次冲击28 

二、美加自由贸易协议重蹈罗马条约的覆辙30 

三、区域集团外成员———第三国的阻挠30 

第二节 “临时协议”通知、计划和时间表的问题31 

一、临时协议生效前的审议31 

二、生效后的审议32 

三、“临时协议”规定存在的问题33 

第三节 “实质上所有贸易”规定存在的争议33 

一、“实质上所有贸易”概念的贸易质量与数量之争33 

二、贸易自由化的措施范围与产品范围之争34 

三、区域集团成员实施非关税措施是否免除非歧视义务的问题35 

第四节 “总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规定存在的问题36 

一、关于“总体上”的含义之争36 

二、约束关税税率变动后的补偿性调整问题37 

三、原产地规则的问题37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集团的多边规定及问题38 

一、总协定第四部分与二十四条关系之争38 

二、“授权条款”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39 

第六节 区域集团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免责程序41 

一、与区域集团相关的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41 

二、区域集团与总协定第二十五条的关系43 

第四章 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集团法律规定的新发展47 

第一节 关于总协定二十四条解释的谅解48

一、“谅解”对二十四条五款规定的改进和未改进48 

二、“谅解”对六款补偿性调整问题的改进49 

三、“谅解”对七款通知审查程序与透明度规定的改进50 

四、“谅解”对援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定50 

五、“谅解”对二十四条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了“回避”的做法51 

第二节 服务贸易与区域集团化发展52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简介52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区域集团合作问题54 

三、“五条”规定存在的问题57 

第三节 新争端解决机制与区域集团合作59 

一、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之谅解及其改进59 

二、“谅解”的改进对有关区域集团争端解决的影响61 

第五章 战后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64 

第一节 欧洲区域集团化的发展64 

一、“关税同盟”的典型———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64 

二、中东欧国家区域集团合作的发展72 

第二节 北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74 

一、一个世纪的梦想———美加自由贸易区的形成74 

二、美加墨自由贸易协议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75 

第三节 势头强劲的亚太经济合作78 

一、澳新“紧密型”经济合作78 

二、政治与经济合作并重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79 

三、亚太出现的次区域合作形成———“成长三角” 81 

四、“亚太经合”的形成与发展82 

第四节 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84 

一、兴起早但发展缓慢的拉美经济一体化84 

二、从“拉美自由贸易联盟”到“拉美一体化联盟” 85 

三、“安第斯条约”集团的形成与发展86 

四、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域集团合作进程快于整个拉美地区86 

五、世界第二大关税同盟———“南方共同市场” 88

第五节 非洲和中东的区域经济合作89 

一、中东北非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90 

二、非洲大陆的区域经济合作90 

第六章 当前世界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新动向94 

第一节 区域集团化新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加强的“共生现象” 94 

第二节 “北大西洋共同体”新倡议的背景、内容与问题95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环印度洋经济合作”新建议100 

第四节 “中东北非共同市场”倡议的提出与存在的问题102 

第五节 从“美洲倡议”到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召开104 

第六节 独联体内部加速经济合作的步伐107 

第七章 当前区域集团化发展的特点与问题110 

第一节 成员资格与合作内容日趋扩大110 

一、大多数区域集团的成员资格采取“开口式” 110 

二、合作内容由单纯货物扩至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领域111 

三、合作形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12 

四、“跨地区”合作与“多重”区域集团成员身份的出现113 

第二节 区域集团化成效性的“不平衡发展” 114 

一、自由贸易区成为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主要形式114 

二、有成效的区域集团化发展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115 

三、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集团合作收效有限116 

四、大集团、中小集团和“次区域”合作的“共存”现象118 

第三节 区域集团化波及所有多边贸易体制成员120 

一、2020年世贸组织全部成员同时又是区域集团的成员120 

二、区域集团标榜多边贸易体制的精神121 

三、区域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与多边贸易体制建立正常的关系123 

第四节 区域集团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25 

一、“大国操纵主导一切,中小国家列席听会” 125 

二、区域集团合作“名不副实”的问题126 

三、“危机连锁反应”的处理问题127 

四、发达国家之间和“南北”矛盾交织于区域集团中128

五、区域集团之间的关系协调129 

六、环保、劳工权利等社会发展问题的出现130 

第八章 区域集团的贸易和投资效应分析135 

第一节 区域集团对贸易格局的作用135 

一、七大区域内贸易增长变化与区域集团形成的关系136 

二、七大区域外贸易增长变化与区域集团形成的关系138 

三、区域集团对最惠国待遇和非歧视原则基础上的贸易影响139 

第二节 区域集团的贸易效应分析141 

一、贸易创出与贸易转移分析法141 

二、实际贸易量分析法143 

三、“实际贸易量分析法”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145 

四、“福利效应模式” 147 

五、经验评估方法149 

第三节 区域集团的投资效应分析151 

一、投资效应理论分析的“滞后” 151 

二、区域集团内的投资效应153 

三、区域外投资效应即对第三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154 

四、投资效应的经验评估156 

第九章 贸易经济政策对区域集团的影响与第三国政策反应161 

第一节 成员贸易政策的影响与多边关税谈判的作用162 

一、关税政策的影响162 

二、原产地规则的影响165 

第二节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与影响169 

一、贸易政治经济自由与保护力量的“不平衡” 169 

二、贸易政治经济因素在区域集团形成前后的变化171 

三、自由贸易区成员内贸易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172 

四、关税同盟成员内贸易政治经济因素的变化173 

五、区域集团降低成员对多边贸易自由化兴趣的争论174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与多边贸易体制“国际收支条款”的作用175 

一、             宏观经济政策对区域集团形成与发展影响的经验教训175

二、区域集团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序性” 178 

三、多边贸易体制对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180 

第四节 第三国对区域集团化的贸易政策反应187 

一、加入或与区域集团进行联盟或联系187 

二、创建新区域集团190 

三、支持多边贸易自由化倡议与多边贸易谈判191 

第十章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集团关系的实践198 

第一节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集团实践关系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198 

第二节 二十四条项下“自动获得免责”审议201 

一、对欧共体罗马条约的审议及其影响201 

二、对欧共体成员第二次扩大的审议213 

三、对美加自由贸易协议的审议215 

四、对美国以色列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审议221 

五、世贸组织对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审议222 

第三节 二十四条十款项下“免除责任”的审议224 

一、尼加拉瓜与圣萨尔瓦多自由贸易区条约225 

二、尼加拉瓜参加中美洲自由贸易区的问题226 

第四节 第二十五条五款项下“免除责任”的决定227 

第五节“授权条款”项下的“自动免责”审议230 

第十一章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集团贸易自由化范围与机制的比较234 

第一节 货物贸易自由化范围的异同234 

一、关税减让234 

二、非关税措施减让237 

三、补贴与反补贴措施240 

四、原产地规则242 

五、政府采购行为243 

六、国内政策的协调245 

第二节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异同247 

一、服务贸易自由化247 

二、知识产权保护248 

第三节 “结构性障碍”取消与减让的异同250 

一、“结构性障碍”的含义250 

二、国际多边努力251 

三、区域集团的努力254 

第四节 维护权利与义务平衡机制的异同256 

一、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含义256 

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维护权利与义务平衡的第一步258 

三、维护权利与义务平衡的第二步措施———争端解决机制259 

第五节 规范和协调国别政策机制的异同260 

一、对国别政策与立法的不同侵入力度261 

二、国别(“母国”和“东道国”)政策的不同认可程度262 

三、谈判中确保利益平衡的不同方式264 

第十二章 “互补性竞争”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的核心269 

第一节 法律与实践“宽容”的主要考虑270 

一、“法律宽容”的基础与考虑270 

二、“实践宽容”的主要考虑与目的272 

第二节 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的“趋同性” 273 

一、兴起与强化背景及面临挑战的“共同性” 273 

二、内容与原则的“相似性” 275 

三、目标与成功基本前提的“一致性” 277 

第三节 区域集团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影响279 

一、有助于认识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和多边协调的重要性279 

二、成为进一步推动敏感领域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场” 281 

三、为开辟自由化新领域并制定国际纪律提供了经验与技巧282 

四、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的“协同作用” 282 

五、有助于巩固改革成就和自由经贸政策思想的传播283 

第四节 “互补性竞争”加速了贸易自由化进程284 

一、“互补性竞争关系”维系的客观因素284 

二、竞争与互补作用相互转化的动因286 

三、“互补性竞争”为贸易自由化的整体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288

四、“互补性竞争”推动了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最终汇合” 289 

第十三章 改进和增补有关区域集团规则与审议程序的建议及设想294 

第一节 澄清和改革及增补有关规则的建议296 

一、对现行规则进行澄清与改进的建议296 

二、增补新标准和制定新纪律的建议298 

第二节 改进和完善工作组审议程序的建议303 

一、生效前审议的问题303 

二、改革“协商一致”的议事程序问题304 

三、解决第三国出于私利而漠视“整体”要求的问题305 

四、继续加强事后审议的重要意义306 

第三节 后续审议机制的建立与改进的建议307 

一、单项协议的后续审议问题307 

二、全部协议共同审议的可行性308 

三、关于倡议建立“区域集团委员会”的问题308 

第十四章 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发展中的中国“入世”与对策311 

第一节 区域集团化的兴起与我国对策(专文一) 311 

一、区域集团化的兴起和发展311 

二、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中心内容314 

三、区域集团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16 

四、我国面对区域集团化发展与对策320 

第二节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对策(专文二) 323 

一、发展现状与新态势323 

二、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325 

三、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新特点326 

四、区域集团化存在的问题327 

五、区域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330 

六、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331 

七、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333 

第三节 从“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专文三) 334 

第四节 多边贸易体制运行的新机制(专文四)338

一、世贸组织产生的背景338 

二、主要内容、基本宗旨和原则339 

三、组织结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340 

四、中国“复关”与世贸组织342 

第五节 中国复关实质性谈判内情透视及对策建议(专文五) 343 

一、“复关”谈判三个阶段344 

二、美欧要我国承担的额外义务347 

三、美欧对我国“复关”谈判提出高要价的主要考虑349 

四、对我国“复关”谈判的几点建议354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概述357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思想的起源357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58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内容360 

一、关税同盟理论360 

二、大市场规模效益理论361 

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361 

四、国家需要理论361 

五、WTO“实质上所有贸易”理论362 

六、互补性竞争理论362 

七、区域金融货币一体化的理论362 

第四节 关税同盟理论的局限及有待研究的课题363 

第五节 经济一体化思想的理论归纳364 

第六节 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新发展366 

第十六章 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兴起的特点及其动因369 

第一节 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兴起的背景369 

一、东欧、中国及新兴经济体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369 

二、多边贸易谈判前景的不可预测性369 

三、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370 

四、单边主义的滥用370 

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371

六、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加隐性372 

第二节 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373 

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步入正常轨道373 

二、大欧洲经济区日益凸现375 

三、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扩大376 

四、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378 

五、跨洲、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广泛兴起379 

第三节 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新特点381 

一、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汹涌澎湃381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覆盖所有国家和地区382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广泛深入382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与机制灵活多样383 

五、各区域经济一体化时间表普遍加快384 

第四节 新一轮区域经济浪潮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因384 

一、经济动因385 

二、政治动因390 

三、WTO动因394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不平衡所形成的外在压力397 

第五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400 

一、内容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401 

二、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主流401 

三、跨洲和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日益增多402 

四、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大403 

第十七章 “入世后过渡期”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405 

第一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405 

一、参与具有一定机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405 

二、参与具有论坛性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408 

三、参与具有实质性安排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410 

第二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与利益分析412 

一、             参与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观念转变413

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战略选择414 

三、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取规模经济和福利效应414 

四、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415 

五、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减轻对美国市场的过分依赖416 

六、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宽优化资源配置的范围416 

七、参与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强化开放促改革的力量417 

八、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调整大国关系的政治需要418 

第三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418 

一、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多是松散性的且国际化层次较低419 

二、             尚无一整套清晰和立足于长远需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

419 

三、与东盟的多边博弈决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异常复杂420 

四、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较之南北、北北型的效应有限420 

五、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尚面临诸多障碍421 

第四节 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422 

二、             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

423 

二、以亚洲为重点,积极推进和参与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424 

三、积极推动和参与亚太地区以及其他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425 

四、             确立“共赢性博弈”合作战略,倡导金融、货币以及文化一体化合

作进程427 

五、             基于“互补性竞争”的理论观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体

制两条战线上实现“策应互动” 429 

主要参考文献432 

附件435 

附件一 关贸总协定第一条一般最惠国待遇435 

附件二 早期区域集团组织的例证436 

附件三 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有关区域集团的条款43

附件四 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和乌拉圭回合总协定二十四条

谅解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五条437 

附件五 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授权条款”的主要内容444 

附件六 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五条缔约国的联合行动444 

附件七 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八条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二十一条

445 

附件八 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以及关贸总协定和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图表447 

附件九 1947年至1994年通知关贸总协定和1995年1月前通知

世贸组织的区域集团协议一览表451 

附件十 世贸组织结构图471 

附录:本书英文概要472 

作者简历(英文)48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