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57.87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明 著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严明 著
  •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811291704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为黑龙江大学应用外国语学院在多年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本文根植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教学,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鼠极舆针对性的进行了解决问题的尝试,通过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形成了富于指导性的理论体系。《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既具有理论研究的参考性,又有自主学习的指导性。
【作者简介】
  严明,教授,15岁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被授予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被授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
严明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双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主要著作《跨文化商务沟通》、《跨文化交际导论》、《文化视听》、《国际商务沟通》、《法律英语》等。
【目录】
第一章文化与交际
1.1文化
1.1.1文化的定义
1.1.2文化的特征
1.1.3文化的分类
1.2交际
1.2.1交际及其构成因素
1.2.2交际的特征
1.2.3文化对交际的影响
1.3跨文化交际学
1.3.1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
1.3.2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1.3.3跨文化交际学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1.3.4跨文化交际研究视角
1.4小结

第二章语言与非言语交际
2.1语言
2.1.1语言的定义
2.1.2语言的特征
2.1.3语言的功能
2.1.4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1.5文化视野下的翻译难题
2.2非言语交际
2.2.1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2.2.2非言语交际的功能
2.2.3非言语交际的构成要素
2.2.4非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2.3小结

第三章文化理论
3.1文化冰山模式
3.2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3.3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理论
3.3.1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特点
3.3.2会话准则
3.4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
3.4.1权力距离
3.4.2不确定性规避
3.4.3男性化社会/女性化社会
3.4.4时间取向
3.5Kluckhohn与Strodtbeck的价值观取向
3.5.1人性取向
3.5.2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
3.5.3时间取向
3.5.4活动取向
3.5.5关系取向
3.6霍尔的文化行为构成
3.6.1快信息和慢信息
3.6.2领土
3.6.3个人空间
3.6.4多维度时间取向和单维度时间取向
3.7Parsons的模式变量理论
3.7.1情感与情感中立
3.7.2特殊性与普遍性
3.7.3扩散性与专一性
3.7.4品质与成就
3.7.5集体取向与自我取向
3.8雅克德莫根和马奎斯莫兹关于文化的讨论
3.9小结

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理论
4.1意义协调理论
4.1.1意义协调理论的前提假设
4.1.2意义协调理论的应用
4.1.3意义协调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2言语代码理论
4.2.1言语代码理论的前提假设
4.2.2言语代码理论的应用
4.2.3言语代码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3面子-协商理论
4.3.1面子-协商理论的前提假设
4.3.2面子-协商理论的应用
4.3.3面子-协商理论的批评与总结
4.4谈话制约理论
4.4.1谈话制约理论的内容
4.4.2谈话制约理论的应用
4.4.3谈话制约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5期望违背理论
4.5.1期望违背理论的假设
4.5.2期望违背理论的应用
4.5.3期望违背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6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
4.6.1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前提假设
4.6.2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应用
4.6.3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7交际适应理论
4.7.1交际适应理论的内容
4.7.2交际适应理论的假设
4.7.3交际适应理论的应用
4.7.4交际适应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8跨文化调适理论
4.8.1跨文化调适理论的内容
4.8.2跨文化调适理论的前提假设
4.8.3跨文化调适理论的应用
4.8.4跨文化调适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9文化身份理论
4.9.1文化身份理论的假设
4.9.2文化身份理论的应用
4.9.3文化身份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10身份协商理论
4.10.1身份协商理论的假设
4.10.2身份协商理论的应用
4.10.3身份协商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11身份管理理论
4.11.1身份管理理论的来源
4.11.2身份管理理论的内容
4.11.3身份管理理论的假设
4.11.4身份管理理论的应用
4.11.5身份管理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12共文化理论/文化共存理论
4.12.1共文化要素
4.12.2共文化理论的前提假设
4.12.3共文化理论的应用
4.12.4共文化理论的批评和总结
4.13小结

第五章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5.1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5.1.1社会文化身份
5.1.2心理因素
5.1.3环境因素
5.2国外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
5.2.1YongYun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
5.2.2BrianSpitzberg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
5.2.3JudithMartin与ThomasNakayama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
5.2.4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小结
5.3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5.3.1国内研究现状
5.3.2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
5.4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5.4.1认识自我
5.4.2考虑物理环境因素和人际环境因素
……
第六章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
第七章文化教学课堂活动
第八章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
第九章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参考书目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