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6.65 4.3折 3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丕斌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3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丕斌 著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2075733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2页
  • 字数 243千字
  • 丛书 当代中国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内容简介】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跳的热点问题。本书撰写的目的在于探索可持续城市的目标模式——生态城市与新的工业革命——产业转型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转型方法。全书共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
理论篇运用复合系统理论与建模方法,通过建立生太城市“资源——产业——环境”复合系统结构模型、因素分解模型和关联模型,以研究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的耦合关系和管理方法;运用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与模型,分析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的演化机制。
理论篇得出以下结论: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化的目标模式,产业转型是我国工业化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具有相互促进的影响关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和基于生产与消费系统耦合的循环型社会建设方法是产业转型的实现方法。
实践篇以山西为例,重点分析了山西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城市化的模式选择、投入机制选择、战略选择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与途径。认为山西不仅要大力促进城市化,而且要根据山西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别注重生态城市建设,以恢复生存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工业化的出路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目录】
第一篇理论篇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1.1.2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事件不断,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堪忧
1.1.3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匮乏和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
1.2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2.1生态城市研究概况
1.2.2产业转型研究概况
1.3本书结构、内容与创新
第2章生态城市建设的演化及基础理论
2.1城市发展演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2.1.1城市发展的演化过程
2.1.2城市化的理论基础
2.1.3城市化的重要意义
2.1.4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关系理论
2.1.5城市演化的不可持续性分析
2.2可持续城市理论与实践
2.2.1可持续城市理论
2.2.2可持续城市实践
2.3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
2.3.1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3.2生态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2.3.3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第3章产业结构与产业转型理论
3.1产业结构理论
3.1.1产业与产业生命周期
3.1.2产业结构演变与调整理论
3.1.3我国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
3.2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
3.2.1工业及工业化
3.2.2工业化阶段及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3.2.3新型工业化道路
3.3产业转型理论
3.3.1产业转型的概念
3.3.2产业转型的系统变革理论
3.3.3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转型
第4章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耦合关系及建摸
4.1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关系
4.1.1产业分工与城市发展的相关关系
4.1.2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关系
4.2构建生态城市“资源~产业一环境”复合系统结构模型
4.2.1城市经济运行的四部门模型
4.2.2构建“资源一产业一环境”复合系统物质能量代谢模型
4.3构建生态城市“资源一产业一环境”复合系统因素分解模型
4.3.1能源消耗的因素分解模型
4.3.2物质能源代谢的因素分解模型
4.4构建生态城市“资源一产业一环境”复合系统关联模型
4.4.1基于“流”的复合系统关联模型
4.4.2基于“流”的“资源一产业一环境”复合系统建模
4.5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耦合关系的基本判断
4.5.1产业分工与集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基础
4.5.2物质能量代谢是城市产业运作的基础
4.5.3基于代谢过程的产业转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
第5章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的演化机理
5.1城市发展演化的自组织机理
5.1.1自组织理论
5.1.2城市产业代谢: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5.1.3城市化动力机制:基于超循环理论的解释
5.2生态环境压力胁迫下的城市化演化机制
5.2.1城市人口与产业发展的有限性机制
5.2.2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矛盾冲突
5.2.3产业转型的生态承载能力扩展机制
第6章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转型方法研究
6.1产业转型的集成化创新方法体系
6.1.1转型方法体系模型
6.1.2转型方法体系的内涵
6.2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清洁生产方法
6.2.1清洁生产的内涵
6.2.2实施清洁生产的获益者分析
6.2.3影响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
6.2.4促进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政策措施
6.3基于企业共生的生态产业园建设方法
6.3.1生态产业园的内涵及分类
6.3.2生态产业园规划分析
6.4基于生产与消费系统耦合的循环社会建设方法
6.4.1消费者类型及消费需求分析
6.4.2可持续消费的实现模式
6.4.3产品服务系统(PSS)的运行模式及实现手段
6.5城市产业转型的诱导型管理方法
6.5.1诱导型管理模型的建立
6.5.2基于能源价格的诱导型管理方法

第二篇实践篇
第7章山西城市化现状分析
7.1人口城市化比较分析
7.1.1纵向比较
7.1.2横向比较
7.2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
7.3城市发展能力评价
第8章山西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相关分析
8.1山西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8.2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关系分析
8.3城市化与投资、产出的相关关系分析
8.4城市化与收入、消费的相关关系分析
第9章山西城市化的模式选择
9.1中外城市化模式类型分析
9.1.1按照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进行分类
9.1.2按照城市化建设规模进行分类
9.1.3按照城市化的空间关系进行分类
9.1.4按照城市化的主导力量进行分类
9.1.5按照城市化的人口转移过程进行分类
9.2山西城市化模式选择
9.2.1山西城市化的历史模式分析
9.2.2山西城市化的现实选择
第10章山西城市化投入机制的选择
10.1城市化投入机制的一般原理与我国的基本选择
10.1.1城市化的投入机制和成本
10.1.2城市化投入的主客体及其重点选择
10.1.3我国城市化投入机制的基本选择
10.1.4我国城市化投入需要考虑的相关问题
10.2山西城市化投入主客体的选择
10.2.1山西城市化投入的客体选择
10.2.2山西城市化投入的主体选择
第11章山西城市化的战隧选择
11.1山西城市化的战略目标
11.1.1山西城市化的目标
11.1.2山西城市化的原则
11.2山西城市化的战略定位
11.2.1山西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
11.2.2山西城市发展的起始规模定位
11.3山西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路
1l.3.1山西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11.3.2山西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11.3.3山西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12章山西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
12.1山西工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12.1.1山西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综合判定
12.1.2山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12.2山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分析
12.2.1山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势与机遇
12.2.2山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劣势与困难
12.3山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12.3.1建立多样化路径体系
12.3.2产业转型是重点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