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绪心理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情绪心理学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装书默认发一本,多封面版本图书请咨询客服再下单

21.24 3.1折 6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小兰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0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傅小兰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40897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8页
  • 字数 65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内容简介】
《情绪心理学》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系统展示当前国内外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全貌和新进展,从情绪理论、情绪成分、情绪发展、情绪与认知、情绪与疾病等方面阐释情绪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情绪心理学》是傅小兰研究员与二十余位研究者的集成之作。作者秉持科学精神,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汲取国内研究成果,力求兼收并蓄;细品经典研究神韵,彰显现代科技精萃,力求古今交融;剖析流派理论观点,介绍技术方法范式,力求虚实结合;探究情绪本质规律,分析现实生活行为,力求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主编    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等。1984年和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从事认知心理学研究,发表论文300余篇。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和“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目录】
前言1
1  总论
1.1  情绪的含义
1.1.1  情绪的内涵
1.1.2  情绪与情感
1.1.3  情绪的结构
1.2  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1.2.1  适应功能
1.2.2  动机功能
1.2.3  组织功能
1.2.4  信号功能
1.3  
1.3.1  早期情绪研究(18世纪之前的哲学阶段)
1.3.2  近代情绪研究(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1.3.3  现代情绪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
1.4  情绪研究方法发展
1.4.1  情绪诱发方法
1.4.2  情绪测量方法
1.5  本书的结构
2  情绪理论
2.1  情绪早期理论
2.1.1  Darwin情绪进化理论
2.1.2  JamesLange情绪理论
2.1.3  CannonBard情绪理论
2.1.4  Papez情绪理论
2.1.5  Duffy生理激活理论
2.2  情绪生理理论
2.2.1  早期理论
2.2.2  神经科学取向
2.2.3  进化主义取向
2.3  情绪认知理论
2.3.1  Maranon情绪理论
2.3.2  Arnold情绪理论
2.3.3  Schachter情绪理论
2.3.4  Lazarus情绪理论
2.3.5  评价理论的发展
2.4  情绪功能理论
2.4.1  Tomkins情绪理论
2.4.2  Izard情绪理论
2.4.3  Ekman情绪理论
2.5  情绪精神分析理论
2.5.1  Freud情绪理论
2.5.2  新精神分析学派
2.6  情绪心理建构理论
2.7  情绪社会建构论
2.7.1  Mesquita社会动力模型
2.7.2  Parkinson情绪理论
2.8  不同情绪理论的比较
3  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
3.1  基本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
3.1.1  基本情绪的主观体验
3.1.2  基本情绪的评价
3.2  复合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
3.2.1  爱与依恋
3.2.2  自豪
3.2.3  羞耻与内疚
3.2.4  敌意
3.2.5  焦虑与抑郁
3.2.6  道德情绪
3.3  情绪状态的主观体验与评价
3.3.1  心境
3.3.2  激情
3.3.3  应激
3.4  情绪的基本维度及其测量
3.4.1  情绪的基本维度
3.4.2  情绪维度的测量
4  情绪的外部表现及识别
4.1  表情
4.1.1  面部表情
4.1.2  姿态表情
4.1.3  语调表情
4.2  表情的识别
4.2.1  面部表情识别
4.2.2  姿态表情识别
4.2.3  语调表情识别
4.2.4  表情的计算机自动识别
4.3  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
4.3.1  个体因素
4.3.2  环境因素
4.3.3  刺激因素
4.3.4  疾病
4.4  表情识别的应用
4.4.1  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4.4.2  在国家安全中的应用
4.4.3  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4.4.4  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4.4.5  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4.5  结语:表情识别相关理论与展望
5  情绪的生理激活及其测量
5.1  情绪自主神经反应
5.1.1  情绪自主神经反应的测量方法
5.1.2  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5.1.3  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特异化
5.2  情绪中枢神经反应
5.2.1  情绪中枢神经反应的测量方法
5.2.2  情绪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模式
5.2.3  情绪中枢神经反应模式的特异化
5.3  情绪的生化反应
5.3.1  情绪生化反应的测量方法
5.3.2  情绪的生化反应模式
5.3.3  情绪生化反应模式的特异化
5.4  情绪自主反应与中枢机制的整合
5.4.1  情绪环路模型
5.4.2  神经内脏整合模型
6  情绪的毕生发展
6.1  情绪的早期发展
6.1.1  情绪理解的发展
6.1.2  情绪体验和表达的发展
6.1.3  情绪调节的发展
6.2  情绪的晚期发展
6.2.1  情绪识别年老化
6.2.2  情绪体验年老化
6.2.3  情绪调节年老化
6.2.4  老年人的正性情绪偏向
6.2.5  正性情绪偏向的理论解释
6.3  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6.3.1  情绪发展的神经生理基础
6.3.2  情绪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
7  情绪记忆
7.1  情绪记忆成绩
7.1.1  唤醒度与情绪记忆成绩
7.1.2  效价与情绪记忆成绩
7.1.3  心境一致性与情绪记忆成绩
7.2  情绪记忆的脑机制
7.2.1  情绪记忆的神经环路
7.2.2  唤醒度与情绪记忆成绩的脑机制
7.2.3  效度与情绪记忆成绩的脑机制
7.2.4  心境一致性与情绪记忆成绩的脑机制
7.3  情绪记忆的应用
7.3.1  情绪记忆的年龄差异
7.3.2  情绪记忆的性别差异
7.3.3  特殊个体的情绪记忆
8  情绪智力
8.1  情绪智力的定义和理论模型
8.1.1  情绪智力的定义
8.1.2  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
8.1.3  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
8.2  情绪智力的测量
8.2.1  情绪智力和认知智力的关系
8.2.2  基于能力模型的情绪智力测验
8.2.3  其他情绪智力测验
8.3  情绪智力与生活
8.3.1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
8.3.2  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
8.3.3  情绪智力的促进
8.4  情绪智力研究展望:趋势和前沿
9  情绪与注意
9.1  情绪与注意的研究概况
9.1.1  研究历史
9.1.2  研究现状
9.2  情绪与注意的研究范式
9.2.1  抑制范式
9.2.2  搜索范式
9.2.3  提示范式
9.3  情绪对注意的影响
9.3.1  情绪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
9.3.2  个体情绪状态对注意的影响
9.4  注意训练对情绪的调节
9.4.1  研究概况
9.4.2  相关研究
9.4.3  展望未来
10  情绪与学习
10.1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10.1.1  情绪对外显学习的影响
10.1.2  情绪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10.1.3  情绪影响学习的脑机制
10.2  情感化学习
10.2.1  什么是情感化学习
10.2.2  情感化学习的分类
10.2.3  情感化学习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10.2.4  情感化学习效应对认知的影响
10.3  学业情绪
10.3.1  什么是学业情绪
10.3.2  学业情绪的测量
10.3.3  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
10.3.4  学业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1  情绪与决策
11.1  情绪与决策关系的演变
11.1.1  情绪在早期规范性决策理论中的处境
11.1.2  情绪在早期描述性决策理论中的处境
11.1.3  情绪在当前决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1.2  预期情绪与决策
11.2.1  后悔与失望情绪理论
11.2.2  主观预期愉悦理论
11.3  预支情绪与决策
11.3.1  风险即情绪模型
11.3.2  情绪性权衡困难下的决策行为
11.4  偶然情绪与决策
11.4.1  探讨偶然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研究方法
11.4.2  探讨偶然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理论模型
11.4.3  偶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条件
12  情绪与道德
12.1  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12.1.1  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
12.1.2  情绪参与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
12.1.3  道德判断的认知-情绪加工
12.2  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12.2.1  情绪作为道德动机
12.2.2  自我意识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12.2.3  他人指向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12.2.4  集体道德情绪
13  情绪与行为
13.1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13.1.1  情绪与行为,孰先孰后?
13.1.2  身体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13.1.3  生活事件、情感和行为
13.2  情绪调节与适应
13.2.1  有意情绪调节和自动情绪调节
13.2.2  情绪调节的自适应与适应不良
13.2.3  情绪调节技能
13.3  攻击行为的情绪基础
13.3.1  攻击分类与攻击模型
13.3.2  从愤怒到攻击
13.3.3  过度愤怒与控制
13.4  其他趋避行为的情绪基础
13.4.1  焦虑、恐惧情绪与行为选择
13.4.2  羞怯与网络成瘾
13.5  情绪感染与群体行为
13.5.1  情绪感染
13.5.2  积极情绪感染与社会风尚
13.5.3  消极情绪感染与群体性事件
13.5.4  网络舆情与情绪感染
14  情绪与疾病
14.1  情绪的致病机制
14.1.1  情绪与应激
14.1.2  情绪应激与免疫
14.2  情绪与身心疾病
14.2.1  情绪与冠心病
14.2.2  情绪与癌症
14.2.3  情绪与原发性高血压
14.2.4  情绪与消化性溃疡
14.3  情绪障碍
14.3.1  焦虑障碍
14.3.2  抑郁障碍
索引
作者简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