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如此危机
  • 世界如此危机
  • 世界如此危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如此危机

6 1.5折 38.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连奎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113

上书时间2024-06-26

京诚众旺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连奎 著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3-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2641250
  • 定价 38.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0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知名学者高连奎继畅销书《中国大形势》《中国大趋势4》之后又一时局分析力作。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
  《世界如此危机》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澄清谎言,第二部分为分析时局,第三部分为指出道路。
  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
  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
  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失业、养老、生活压力大,民众缺乏安全感,自由和公平无法统一,解决这些问题,答案就在书中。

【作者简介】

  高连奎,经济学家,香港睿库研究院副院长,经济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新加坡《联合早报》和香港《信报》等多家一线媒体撰稿人,其思想、观点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看过高连奎作品的读者很多都会发出“难得的学术清晰的学者”,“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之类的感叹。为此,高连奎的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策研究室重视。
  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大形势》《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其中《中国大形势》得到了柳斌杰的特别推荐;《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一书得到了中国国家最高智囊机构,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政府部署未来十年的重要参考。

【目录】

前言 世界的模式困局
第一章 你不知道的经济现实:世界与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真的实现“民富”了吗?
希腊真的是“高福利国家”吗?
福利国家真的效率很低吗?
国家干预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该不该受到重视?
用富人慈善取代国家福利可行吗?
直接慈善比间接慈善好?
金融保险能取代社会保障吗?
中国钱多?中国人为什么不安?
穷人信贷能取代社会保障吗?
关于福利社会的七大谎言汇总
第二章  五大发展模式:20世纪的资本主义是否适合21世纪?
为什么德国能够国富民强?
为什么北欧能够幸福和谐?
合作主义社会是怎么回事?
美国是如何建设成“伟大社会”的?
大滞胀:人类社会的分水岭?
社会投资型国家与第三条道路为何失败?
小布什模式:压倒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何才能拯救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比尔·盖茨的新型资本主义创想能成功吗?
为什么日本模式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为什么“亚洲四小龙”只有新加坡建成了中产阶级社会?
第三章  问题在哪里: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精英”?
中国现在是”富国”吗?
中国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精英”?
为什么血汗工厂是错的?
中国有些经济学家为何缺乏良知?
中国社会失序的源头是什么?
文粹主义——影响社会进步的另一股力量?
为什么政府决策必须绕开精英阶层?
第四章  世界主要国家福利模式:微观体现于比较
美国社保体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英国是如何率先建立福利国家的?
日本的养老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做法
德国的养老和社会保障制度
世界主要国家的典型医疗保障模式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福利制度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的家庭保障和福利一般有哪些?
第五章  中国应学习:避免福利社会的弊端
如何避免其他国家的弊端?
为什么说福利社会是必要的?
社保模式的种类与比较
为什么福利社会难实行?
现在的福利社会还有哪些缺陷?
第六章  世界模式3.0: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
为什么“大同社会”和“理想国”并不理想?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怎么回事?
如何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什么好处?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适用于中国与世界
第七章  我们该以什么态度研究中国问题
中国改革不分“左右”,只分“好坏”
中国改革的阻力与动力有哪些?
2030年中国创造人类福祉的奇迹
研究中国要用“大经济观”
研究中国如何避免偏激
影响中国经济研究的两股因素
当代中国应该“多谈些模式,少谈些价值”
美国“进步运动”如何改变美国
中国学者需重拾墨家情怀
附录
后记:时代需要经济学精神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