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
  •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
  •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
  •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
  •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
  •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
  •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

正版现货实拍 所见即所得 内页干净 无笔记划线 发货快

24 4.0折 60 九品

仅1件

浙江温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保罗C.科兹比(Paul C.Cozby)、[美]斯科特 C. 贝茨(Scott C. Bates) 著;张彤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D-12

上书时间2024-06-20

天道藏书阁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正版现货实拍 所见即所得 内页干净 无笔记划线 发货快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保罗C.科兹比(Paul C.Cozby)、[美]斯科特 C. 贝茨(Scott C. Bates) 著;张彤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1
  • ISBN 9787111468523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美国名校学生最喜爱的心理学教材
【内容简介】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是行为研究方法最权威的系统教材,从如何理解行为到研究方法的选取,统计分析到论文的撰写,作者都详细地叙述:用实例讲解,精细到每个语句的表述及注意事项。为你的研究工作和学习提供非常详尽的参考。《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原书第11版)》适合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
【作者简介】
  保罗C.科兹比(PaulC.Cozby),加利福尼亚大学富勒顿分校的心理学名誉教授。科兹比博士毕业于加利福尼大学河滨分校,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和心理科学协会成员,担任心理学计算机学会的主席,也是西部心理学会执行主席。他是《在行为科学中使用计算机》一书的作者,并同DanielPerlman一起担任《社会心理学》杂志的合作主编。
  
  斯科特C.贝茨(ScottC.Bates),犹他州立大学的副教授。他在惠特曼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在西华盛顿大学获得实验心理学理学硕士,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哲学博士。他的研究兴趣和经历很丰富,在许多领域中都进行过研究,例如,青少年问题行为与问题行为预防,高等教育中的教与学,以及室外空间种植与看护植物的心理学结果。
  
  张彤,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工程心理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工程心理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工业心理学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大词典》、《心理学百科全书》和《心理学大辞典》的编写,并参与《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一书的翻译。
【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科学地理解行为
1.1研究方法的使用
1.2科学方法
1.3行为科学的目的
1.4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第2章从哪里开始
2.1假设与预测
2.2我们研究谁:关于术语的注释
2.3想法的来源
2.4图书馆研究
2.5研究论文的剖析

第3章道德研究
3.1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3.2贝尔蒙报告
3.3评估风险与利益
3.4知情同意
3.5事后解说的重要性
3.6替代欺骗术的备择方法
3.7公正与参与者选择
3.8研究者的承诺
3.9联邦法规与机构审查委员会
3.10APA的道德规范
3.11用人参与者的研究
3.12道德与动物研究
3.13再论风险与利益
3.14失实陈述:欺诈与剽窃

第4章基本研究问题
4.1效度:作为入门
4.2变量
4.3变量的操作定义
4.4变量间的关系
4.5非实验法对实验法
4.6自变量与因变量
4.7内部效度:推论因果性
4.8外部效度
4.9方法选择
4.10对研究的评估:三种效度的总结

第5章测量概念
5.1测量的信度
5.2测量的构念效度
5.3测量的反应性
5.4变量与测量量表
5.5关于个性与个体差异的研究

第6章观察法
6.1定量与定性方法
6.2自然观察
6.3系统观察
6.4案例研究
6.5档案研究

第7章向人们询问关于他们自己:调查研究
7.1为什么要做调查
7.2构造要问的问题
7.3对问题的反应
7.4问卷的最后定稿
7.5实施调查
7.6为研究时间上的变化的调查设计
7.7从总体中取样
7.8取样技术
7.9评估样本
7.10使用方便样本的理由

第8章实验设计
8.1混淆与内部效度
8.2基本实验
8.3对实验条件的参与者分配
8.4独立组设计
8.5重复测量设计
8.6配对设计

第9章做实验
9.1选择研究参与者
9.2操作自变量
9.3测量因变量
9.4添加控制
9.5更多的考虑
9.6分析和解释结果
9.7与其他人沟通研究

第10章复杂的实验设计
10.1增加自变量水平数
10.2增加自变量数:因素设计

第11章个案、准实验和发展研究
11.1个案实验设计
11.2项目评估
11.3准实验设计
11.4发展研究设计

第12章理解研究结果:描述与相关
12.1测量量表:复习
12.2分析调查研究的结果
12.3频数分布
12.4描述统计
12.5绘制关系图
12.6相关系数:描述关系强度
12.7效应大小
12.8回归方程
12.9多重相关与多元回归
12.10部分相关与第三变量问题
12.11结构方程建模

第13章理解研究结果:统计推论
13.1样本与总体
13.2推论统计
13.3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
13.4概率与取样分布
13.5例子:t和F检验
13.6Ⅰ型与Ⅱ型错误
13.7选择显著性水平
13.8解释不显著的结果
13.9选择样本大小:功效分析
13.10重复的重要性
13.11皮尔逊or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13.12数据的计算机分析
13.13选择适宜的统计检验

第14章推广结果
14.1推广到其他研究参与者总体
14.2文化考虑
14.3向其他实验者推广
14.4前测与推广
14.5实验室环境下的结果推广
14.6重复的重要性
14.7通过文献综述和元分析评价推广性
14.8用研究改进生活

附录A撰写研究报告
附录B统计检验
附录C统计表
附录DAPA检查表
附录E关键术语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现货实拍 所见即所得 内页干净 无笔记划线 发货快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