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18 3.8折 48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柳红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q-8

上书时间2024-11-24

金影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柳红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4950039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4页
  • 字数 298千字
【内容简介】
    1980年代,有一个特殊群体,它的主要人物是经济学家或经济工作者。从空间而言,他们的舞台多在北京三里河、月坛北小街、皇城根9号院一带:从人物跨度而言,上下三代。第一代,是像薛暮桥、孙冶方、马洪、蒋一苇等这一代,既是革命者,又是学者;既是马克思主义者,又不是教条主义者。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中国需要改革,当历史机会到来时,全身心投入,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第二代,是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学者,诸如刘国光、董辅礽、孙尚清、吴敬琏、厉以宁、赵人伟等,他们年富力强,承担起历史使命,先是用正统理论阐释改革,把政策和理论联系在一起;继而补修现代经济学,呼唤市场取向改革。第三代,曾经是老三届,当过工人、农民、知识青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又赶上上大学、读研究生,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以致用之心,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直接切入到改革的核心问题,有创见,有合作精神,他们中间的不少人相继脱颖而出;从贡献而言,他们承上启下,将发自中国社会底层农民、工人、老百姓的自发的改革意愿和呐喊转化成执政党的文件政策,转化成学术理论。他们为让人们接受在今天看来的常识付出了极大的心智。没有这个特殊群体的努力,没有他们的桥梁作用,背负着巨大历史包袱的中国改革怎么能够起航?
【作者简介】
    柳红,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1960年生,山西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工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系,经济学硕士。
【目录】
?序言
序言
自序
楔子
第一代(1900-1920)
三本书的命运
三位开路先锋:孙冶方、薛暮桥和于光远。三幅人物肖像:一位犀利,一位沉稳,一位潇洒。他们风格互补,是一个组合、一个团队、一道风景。
两份《初步意见》的背后
这分明是‘出边演边排边导的历史剧。历史常常是这样,高瞻远瞩的思想,一时不被接受。不过,凡是代表历史进步方向的,终究会成为人们的共识。
鲜为人知的莫干山会:记1982年苏联东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
莫干山会在思想上和所涉及问题的面上是广泛而深刻的,但是影响有限。它本可以开得更精彩,影响更大,但是不得不压着嗓子说话。
薛暮桥:把“漏洞”改成“大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凡是能赚钱的都可以干。在不违反国家计划和国家政策法令的条件下,大利大干,小利小于,无利不干。
蒋一苇:挺进,挺进
“壮志未酬”这几个字,是肺腑之言,我们这一代人很少有什么个人之计,无非想做点事以振兴华夏,但艰难曲折,难以想象。
访日归来
中国人领受欧风美雨是从日本开始的。遗憾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中断,一次次中断,一次次重来。
承前启后的结构组
事关“结构”,此前都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两大部类的关系,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农、轻、重比例关系来分析阐述。提出经济结构,具有极大的创新性。
光荣绽放的工经所
马洪和蒋一苇作为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两个方向的带头人,鼎力相助,成就大事。他们有足以服众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联络和组合各路英才,形成智囊。
遥想“技术中心”当年
马洪开创了一条决策咨询的道路,超越条条块块,超越学科专业。把经济、技术、工程相结合,同时考虑制度因素,使前者不空洞,使后者不孤立。
“孙冶方奖”的精神
孙冶方基金奖属于大胆突破敢于创新的人。第一一不尚空谈;第二强调突破,第三勇于坚持真理。
徐雪寒:丹心雪寒
他错过了建立计划经济的历史,一跃为市场取向改革奔走呼号。他的头脑里,大概从来没有插入计划经济,早年和晚年,两段市场经济对接起来顺理成章。
新老交替:经济中心的投票
当时的中心是精干的,没有官僚层次的,大学毕业生可以直接面对部长,甚至国务院领导。老年人有开放的胸襟。因此,它们才有了不起的工作量和影响力。
常识战胜愚昧:面向新技术革命的对策研究
一场全国性大科普运动,几乎成了认识世界、了解中国、发展科技的思想大解放。历史关头,朝野做出了选择:追随世界潮流。那是摧枯拉朽的力量!
杜润生:善待天地人
他说“我们欠农民太多”。农民穷,中国穷,农民古代化,中国不可能现代化,谁要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忘记农民,谁就是数典忘祖!

第二代(1920-1940)
体改委:改革的“中枢”
它一成立就迅速生根,发展一张横向纵向的网。政令一出,即可到达每个节点。
改革,从来不是口号,不是抽象的概念,是实施。
吸引外资:谁利用谁
“文革”时期,不要说向国外借钱,即使向国外买设备、都是卖国主义、爬行主义。
因此,要借外债,引进外资,阻力非常大,每走一步都是较量和博弈。
探索与选择:对南斯拉夫、匈牙利的历史性考察
20余年过去,匈牙利成为欧盟成员,完成了政党轮替,南斯拉夫已经分解,连这个国名也不复存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世人瞩目。再过20年又会怎么样呢?
刘国光:从标兵文章到双重模式
两种经济学在我身上交错并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立场、劳动人民立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立场,是正直的经济学人应有的良心。
完美的互动:胡耀邦与周叔莲的书信
在那个时代的洪流中,他们竟这样汇合了。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种绝响。很难再见到这样完美的、亲切的、有效率的、对历史有深刻影响的互动了。
颐和园讲习班
这个有“黄埔一期”称号的“颐和园讲习班”,永远和激情、开创、突破联系在一起,化作一块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发展道路上的奠基石。
开讲西方经济学
如果不是在改革初起,那样大张旗鼓地讲西方经济学,中国会在僵化的思想体系中耽搁更久,改革开放,也全然没有思维的基础和与外部世界交流的符号。
东欧来风:布鲁斯
经济改革往往因为触动某些当权者的既得利益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归根结底,改革是政治和社会问题,人民大众的态度和反应非常重要。
东欧来风:奥塔·锡克
这是中国阳光灿烂的思想解放时期。波兰拒绝布鲁斯,捷克拒绝奥塔·锡克,中国向他们敞开了大门,表现出求贤若渴,力图改革的历史勇气。
东欧来风:科尔奈
在一个社会里,出产什么样的杰出人物,或者这些人物得以杰出,需要特殊的土壤,他们遥相呼应,在意识、理念、勇气和智慧的发掘程度上互相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道口有道
必须与两个轨道相接:一个是国际经济和金融的轨,一个是中国改造既有体制的轨;要以非常思路,非常速度,办非常学校。
西天取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最早的访问学者
黄范章、乌加培、赵人伟、吴敬琏是1980年代初作为访问学者负笈英美的4位。
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也抓住了历史的机会。
1985:巴山轮之行
明确了改革目标是商品经济,改革的道路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是激进的“一揽子”,还是渐进?
《经济研究》:沉重的转型
我编《经济研究》没别的企求,只是想把自己当成一块砖,让后来的年轻人能在这块砖上平坦地走过去。
董辅初:守身为大
“保身”是不同流合污,不够!保身的人,可能丢弃原则,背弃真理,抛弃节操,守身是坚守节操。
对话1987
争取群众的理解,需要把经济学家在沙龙里议论的主题变成群众的语言;需要把改革的底交给群众,同舟共济,共同承担改革的欢乐和风险。
改革思路的碰撞
经济学的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创新和争鸣是不可分的。只有在争鸣的学术环境中,集体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
第三代(1940-196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